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创业成功率有多高?炒股持续盈利的人有多少?
如果我说有一件事情,长期来看可能比这些事情更难,估计很难有人能猜出来。
原因是创业成功与否,股市赚钱与否,都是能以结果来盖棺定论的。
但是,这件事它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而且给人的感觉没有创业和炒股那么直观。
这件事就是跑赢通货膨胀,有时候我在想,这些年能跑赢通货膨胀的人,多少都有一些运气,还有时代的机遇。
但这件事,好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又好像每个人都没那么多感受,并不只因为它的温和性,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大多数的人工资也在增长。
我曾经说过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些年房子是通货膨胀比较明显的地方,和房子差不多的就是大家的工资。
虽然有不少抱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80年的几十块钱工资,90年代几百块,2000年以后两三千,现在过万,真的是现在的人比80年代的更出色么?
其实还是通货膨胀导致的收入增高,水涨船高,物价也就高了。
大家多观察一下周边,只要工资没有普遍大涨,所有的物价上涨都不会很牢固。
因为大家放心,消费无非就两点,一个是收入变多了,另一个是后顾之忧少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刺激消费,这有什么好刺激的?减少后顾之忧和增加大家的收入,消费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当然,如果是被伤过,即使发钱可能也都不敢消费了,就像隔壁的小日子,他们就是发钱结果还存起来,就是没辙。
我有一位读者,在微博下面给我留言,原话是:小区楼下现炸油条,从 2 元涨到 2.5 元。 明显销量下降很多。 以前都是排队等,今天居然还有炸好没卖出去的。
无独有偶我们附近有一个超市,榴莲49.8一斤,来来往往的人只是看看都不买,虽然这附近有高收入人群,但是这榴莲卖的就是慢,甚至摆几天烂掉也不降价。
如果自己的收入没有大幅上升,得多馋忍不住非要吃这一口?
张三不买,李四不买,榴莲这东西自然就烂了,超市老板烂一次,烂两次也就不进货了。原产地看着不好销售,无非就是两个结果,要么不卖了,要么降价。再或者等到产能上来了,自然也就降价了。
当然,这就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推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超市冒着扔掉烂榴莲的风险,持续进货,让大家认为这个东西就这么贵了,以后宁可烂掉扔掉也不降价,有些实在刚需榴莲的可能也会买,但这情况概率比较小。
这些年,大家对通货膨胀没那么多抱怨,就是因为收入也在增加,这个就是事实。
90年代一顿早餐1元就够,现在20元差不多,以前理个发5毛钱,现在50元。在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就是收入增加了,各行各业都这样,就是大家都增加了。
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傻子,没有涨价的行业,比如汽车,小商品,也是因为产能上来了,以前一天生产100个,现在一台能生产100万个,那当然可以价格不涨。
反正要么加价不加量,要么就是加量不加价。
收入这些年虽然还跑不过一线城市房子,但是也是比较厉害的存在了,至少能和通货膨胀比一比,所以我之前也说过,要想跑赢通货膨胀,至少别输的那么难看,就不要和劳动生产脱节,始终参与其中,亦或者提前花钱把事儿办了,相当于该消费时候消费。
说说房子,这是大部分人跑赢了过去二十年来通货膨胀的方式,但是大家要注意,这个操作现在很难复制了。
房地产能跑赢通胀,首先是行业特性,能容纳很大的资金。
而且它和教育,婚姻,医疗,上班通勤,居住舒适,虚荣等多方面绑定,可以说这个刚需是完美替代了在古代盐巴的地位。
早年间,很多人买房子根本没想到会涨这么多,也没想到什么资产升值,毕竟那时候银行利息都很高。
在大部分人眼中房子又看得见摸得着,最重要的是买入它需要投入大部分家庭积蓄,甚至还要和银行贷款。
虽说过去也贷款,但是和现在六个钱包可不一样,60-70这一代人买房子没看过和父母要钱的,基本两口子都能搞定。
其次,房子交易难度太大,而且没有类似K线的东西波动人性。想卖房,就要天天等着人家来看房,谈判磋商,这个过程比股票交易难多了。
所以之前买房子的几个特点是:
1、房子绑定了太多因素。
2、房子一路上涨。
3、买房子投入大部分积蓄甚至贷款。
4、房子很少有人关注波动,交易难度大。
现在,还有这样的1、2、3、4么?
什么行业既满足绑定很多看似刚需的因素,还能一路上涨,最重要的是让购入者满仓甚至贷款买入,然后买入之后还不去看波动?
也许有,那都是很特殊的圈子或者产品,甚至是有提前消息的人。
如今的房子和20年前已经不一样,很多一线城市都是十几万一平米,闭着眼睛买入跑赢通胀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那么如今的局面是,上面的四条没有哪种投资能全满足,从而跑赢通胀。
黄金、股市、理财这些不是刚需,更不能绑定教育和医疗以及婚姻,没有说你不买XX家股票,然后孩子不能上学吧。
一路上涨这个就不谈了,理财已经有不少亏钱的,股市更是起起伏伏,单说最后两点,有多少人能做到?
比如一个人认为某个标的能跑赢通胀,他会像20年前的人一样用两口子的积蓄加上贷款去买入么?
今天有个读者留言:
心态决定结果,一朋友平时拿20万左右资金在股市做短线,设定目标一个月赚5000就可以了,操作了半年,每个月基本都能有比5000高的收益,这个时候,她爱人看到她做的不错,就把家里的资金都让她去做股票,差不多300万,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把资金还给家人了,还亏损了一些。她说自从全部资金投入股市后,心态就完全变了,压力让她晚上睡不好觉,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有时候一天波动就上十万,她说受不了,还是用小的资金去做,这样就没有心理负担,即使全部亏完也不会影响生活。
股市的特性大家都明白,所以大部分人不会像买房子那样都投入到股市,心态和技术都变了。
别看几万块玩得心应手,一旦上升到一个自己驾驭不了的数量级,那么结局就没那么好了。走路大家都会,五百米的高空走钢丝,没有几个能走下来,这就是一样的事情不同压力下呈现的不同结果。
所以很多人跟巴菲特比收益率,其实也是非常不客观的,数量级不在一个等级,那就没有可比性,因为承受的压力不同。
第四点也很难满足,那就是像房子一样买入不看波动的,很多人不仅每天都看,甚至每分每秒都在盯着看。
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家里有500万,只拿50万来炒股,即使能赚20%,那也不算跑赢通胀吧,因为本金才是全部资产的十分之一,可是如果全拿来炒股,心态一定变化。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极度自信的人或者痴狂的人,可能会全部积蓄来投资,这个很显然风险与机遇并存,能不能承受就看每个人自己情况了,为什么有人会上天台,就是驾驭了自己承受不了损失的财富。
还有一类人,可以完全把钱投入进去股市,那就是积蓄不是很多,一共才两万块,放进去就行了,不过这个数字其实也不用担心什么通货膨胀。
我记得以前在我刚刚起步的时候,有任何事情向亚军大哥请教,他十有八九是鼓励我往前冲。后来年纪都大了些,再有犹豫不决的事情,他十有八九叫我别去做。
开始我还有些疑惑,后来他跟我说了至今难忘的一句话:“以前的你双手空空,年轻利索,大步流星去走吧,现在你岁数也大了些,最重要的是你双手抱着一堆的瓶瓶罐罐,走路一不小心就全摔碎。”
亚军大哥的意思其实是,以前本来就从零开始,没什么好输的,而后来经历积累,也有了顾虑和牵绊,所以凡事就要谨慎,宁可不做,也不要把之前的积累都葬送。
所以对于有些积累的读者来说,跑不跑得赢通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别在年纪大的时候抱着瓶瓶罐罐摔个跟头。已经财务自由,结果为了跑赢通货膨胀破产的我也见过不少。
最后,我想说一下,时至今日,房子这个特殊的存在就像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而买房子跑赢通胀,当初也是很多人歪打正着,不是有意为之。
以后要做到跑赢通货膨胀,真的要靠硬本领。
别听谁一年多少倍,你看看他拿多少钱在玩,或者占家庭比例多少。
所以,在未来的一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在喜欢的事情上面消费。比如我之前举的例子,一个人想去某地旅游,可能要花八千块,也许在未来当即就去了,因为耗着也许就涨价到一万五了也说不准。
某个角度来看很多人也想开了,并不像上一辈人那么抠门舍不得吃穿用。随着出生的变少,很多人会活得更为潇洒一些,毕竟不会受太多事情的牵绊。
大家也不用焦虑于要跑赢通货膨胀,这个事情的产生就不是为了大多数人跑赢的,就像鱼塘里的鱼,它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跳出鱼塘,如果有的鱼过于努力一直跳出来,那肯定被红烧了。
很多人攒着一辈子,到头来都不知道给了谁,就像大鹅和小乌之间,钞票?股市?房子?有人说都换成黄金,在那种环境,能活着就挺好的了,揣着黄金指不定是不是风险更大。
我们现在一切的一切,都有太多假设在上面。环境一变化,很多结果就变了。
如果想踏踏实实的靠投资去跑赢通胀,那势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心态,驾驭资金的能力,能在几百米高空走钢丝一样内心毫无波澜去操作。
这种人生活中当然有,但是很少,不过如果要奔,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所以,想开一点,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绝不会后悔,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必为通货膨胀焦虑。
今天是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万物开始复苏,春天开始步入,一年之计在于春。
好好享受生活,多读书,多运动,多思考。
投资多赚钱,少焦虑。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