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我先说说“止损”和“浅尝辄止”的区别,比如一个人在戈壁滩中没水喝,骄阳似火口干舌燥。
这个时候他手里有一把铁锹,他准备自己挖一口井,几铁锹下去发现下面是岩石,这个时候果断换一个地方,这个行为叫止损,一般止损就是发现了本质上根源上的不匹配。
而浅尝辄止是什么意思呢?同样是挖一口井,都是一样可以挖动的土地,东挖一下,西挖一下,最后满地是坑,就是哪个都没有深挖。
一位读者跟我说:“寿老,我买过很多只股票,总是觉得猜不对节奏,频繁换股之后没有赚到钱,结果弄得身心俱疲。“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投资股市就像守株待兔,但是这样既无聊又耽误时间,所以最终追着兔子满地跑,被兔子遛得团团转。
我观察过很多人做事,前提是不需要止损的情况,对于浅尝辄止的人我觉得是最没有希望的。
比如在图书馆,你会看到有的人能够安安静静用一天的时间,把一本书读完。而有的人每本书都是翻两页,然后换到一边,看似是在寻找更好的,其实就是内心浮躁。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对待感情,频繁换对象,对待工作,频繁换公司,对待生意,频繁换生意。甚至有的人连城市都经常换,收入不高认为是北京这个城市不行,然后去了上海,到上海发现还是不行又换到了广州。
换工作是可以,但是不能浅尝辄止,一定是经过深耕之后的决定。比如换工作,一定是在这个行业里有所理解,在一个岗位里踏踏实实耕耘过,再以此为基础去更好的平台发展,而不是三天两头换工作,那样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在工作中,这种频繁换的人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更换成本太高。而股市里,读书,这些换起来就非常方便了,能把这些人的浮躁体现得淋漓尽致。
”守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个良好的素质,我有很多读者都踏踏实实,我相信他们不是不如投机取巧之人聪明,而是他们理解了这个江湖很多的无奈,也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路,甚至曾经也在守拙的加持下获得过很好的结果。
有一个人曾经跟我留言过,他是比较急切能用几万块翻一百倍的,也就是赚到几百万,因为他本身只有四万块本金。
后来他发现我不给他推荐公司,然后就礼貌的说:“寿老,您的文字给我的帮助很大,但是我需要的是代码需要的是能让我翻身的代码。”
随后,股吧里有几个号称从一两万经过多年做到了几个亿的大V,这个人就跟着其中一个人去抄作业了。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更换了好几个师傅,他找的这些师傅据说都有能从几万到几个亿的能力。
经过这些师傅的指导,他也孜孜不倦交着学费,抄着作业。他最终的四万块,成功变成了八千块,其中报了一个大师的理财课就花了9800,这还是初级班一年的价格。
前段时间他给我留言说:“寿老,我又回来读您的文字了,现在真的是痛彻心扉,发现还不如不瞎折腾。”
其实,他是否读我的文章并不重要,我已经有比较固定的读者,而且我认为他即使感觉自己痛彻心扉,但估计也很难改变,只是暂时性的自认为清醒了。
三国演义中吕布我认为最可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最后落得三姓家奴的骂名,然后惨死于白门楼,他原本可以成为一方诸侯,甚至成就一份霸业,就是因为他心性不定。
频繁换股如果是有自己的体系,做短线或者概念,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系,只是跟着所谓的大师,人家买什么就跟着买,对方说几句利好,就当作依据,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认为,赚钱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的转换,而不是只看着钱这个事情。无论是做生意,还是炒股,你可以付出什么价值?
比如做生意,就是服务,产品,创新这些东西。
投资,散户能付出什么呢?没有信息优势,无非就是眼光和耐心。
但这些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读懂一本书不容易,跟一个老师也要十年如一日学习,投资也是需要深耕打磨。
可以起步慢,可以资金小,但是不能心性不定,心浮气躁。
这种人真的是神仙都难救,最终会在摇摇摆摆中蹉跎掉宝贵的时间。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