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长寿的良药?提醒:60岁之后,走路要牢记“4不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走路健身莫等闲,长寿秘诀在其间。
六十岁后须留意,四不要事记心田。
步数适中不过量,时间合理避峰巅。
姿势正确抬头走,健康生活每一天。

王阿姨和丈夫李叔叔在退休之后,每天傍晚都会结伴到附近的公园散步,他们都认为,走路有益于健康。然而最近,李叔叔发现自己走路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轻快,时不时地需要停下来休息。这让他开始怀疑每天散步,真的对身体好吗?
于是便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王阿姨,王阿姨却告诉他:“当然健康啦,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不过,我们也许应该更科学地走。”(编辑:蜻蜓)

确实,走路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许多健康学问。尤其是对于年过六旬的他们来说,如何科学走路,更是关乎健康和长寿的大问题。

【关注贴近你我,关爱健康生活】
01
科学研究揭示的最佳步数
步行被视为最自然的身体运动方式,其益处早已为人所熟知。然而,在实际实践中,人们常常困惑于何为最佳的健康效果所需的步数。幸运的是,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指导。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研究中,团队分析了近5万人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步数的增加,整体死亡率逐渐下降,直至趋于稳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特别指出,对于6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天8000-10000步是最为适宜的范围;而对于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则建议保持6000-8000步。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并未发现步行速度与死亡风险之间有直接的关联,这表明保持适当的步数比步行速度更为关键。
随后的一项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于2023年12月进行,纳入了超过33万名成年人,这项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步行与寿命之间的正面关系,发现每周保持90到720分钟步行的人,其死亡风险降低了27%到31%,预期寿命延长了约6年。

一位专家在采访中分享了他的个人经验:为了保持健康,他每天坚持走7000到8000步,这一习惯已经持续了20年。他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说,步行是最佳的运动之一,并建议老年人每天保持6000到7000步,如身体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步数,以达到微微出汗的健康状态。
通过这些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清楚地看到,适度的步行不仅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还能有效延长寿命,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记住“适量”二字尤为重要。
02
走路带来的身体积极变化
1.预防骨折
走路是一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它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减轻对腿部骨骼的压力。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
2.促进心脏健康
规律的散步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肺部的氧气吸收能力,快走时心肺功能会得到更强的锻炼,通过挺胸抬头、大步迈开的走路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心率,进一步促进心脏健康。

3.延缓大脑衰老
走路还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维持正常的思考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研究表明,经常散步的老年人,大脑灰白质体积更大,认知功能更佳。
4.缓解焦虑
走路时,身体会释放内啡肽,这种天然的化学物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提升情绪,因此,即使是简单的散步,也能有效地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5.改善性功能
规律的散步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情绪,从而对性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对男性而言,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保持正常的性功能;对女性而言,则有助于增强骨盆肌肉的收缩力。
03
60岁后,走路牢记“4不要”
1.不要上来直接走
老年人的肌肉相对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因此在正式走路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热身可以预防因突然运动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2.走路时间不要太早
尤其在秋冬季节,温差大的早晨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建议在太阳升起后,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散步,以避免因寒冷刺激而引起的身体不适。

3.不要饭后立即走
餐后立即进行锻炼可能会影响消化,对心脏健康尤其不利。建议餐后至少等待30分钟至1小时后再开始走路,以确保身体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走路不要弯腰驼背
走路时应避免弯腰驼背,这种姿势不仅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长期的脊柱问题。正确的走路姿势应是挺胸抬头,步伐稳健,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走路确实是长寿的良药,但关键在于应该科学地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走路带来的健康益处,让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记得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