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有两个人口超级多的国家,一个是我们,一个是印度。很多人看不上印度啊,认为那边非常落后,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可不管咋说,印度的人口基数大,这就是发展潜力,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我们靠人口带来的红利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退。
印度紧邻印度洋,这就是印度的地理优势。印度作为亚洲中部、南部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自然是各大列强争相拉扯的对象,那么为啥我们北方的俄国和印度关系这么好呢?
沙俄的遗愿,其实就是夺取印度。
沙俄在19世纪中叶,夺取了中亚大片地盘以后,一直尝试着南下,染指印度。但是当时印度归英国管辖。英国和沙俄,那是老冤家了。基本上沙俄在世界上吃的亏,都有英国人的影子。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就是被英法联军给击败的。沙俄无奈退出巴尔干半岛争夺战,开始转战东方。
1878年沙俄好不容易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结果又是英国从中作梗,将俄军拦在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1904年日俄战争前,还是英国与日本结盟,成为了日本最大的靠山,并且在战争中不允许沿途任何国家收留俄国舰队。最终导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惨败。
争夺中亚地区的地盘时,同样有英国人的影子。在沙俄打下土库曼以后,英国军队立马跟了上来,与沙俄划清了界限,这才让俄军停下了步伐。
其实早在18世纪初,沙俄对地缘战略的研究就很深刻了,彼得一世坦言,日后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要想争霸世界,就必须要得到海洋,得到出海口。
此后沙俄的历代君主,基本都是为了夺取出海口而努力。彼得一世得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二世得到了黑海出海口。亚历山大二世,在远东向南扩张,从清朝手里,抢走了海参崴这个重要的军事海港。
其实亚历山大二世还想得到印度洋出海口,奈何狭路相逢,遇上了老冤家英国,这才停下了脚步。
从1884年开始,英国为了阻止沙俄南下扩张,怂恿阿富汗尽量向北扩张地盘。结果俄军第二年就把阿军揍了一顿,顺便占领了阿富汗的班吉。英国人一看,不对啊,立马出兵保卫阿富汗,差点导致英俄火拼。
伊朗地区的争霸也是一样,沙俄和英国,几乎各占一半,但是英国所占的,全都是沿海地区,而沙俄始终碰不到半嫡海水。
阿富汗、伊朗这条路走不通,沙俄还打算通过新疆染指西藏,继而进入仰光,走缅甸这条路进入印度洋。1899年3月,沙俄已经私底下将西藏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1900年,沙俄更是放出话,表示清廷已经答应,将西藏划入沙俄势力范围,以此换取清朝的领土完整。
这下英国人又慌了,立马在1903年出兵拉萨,多方势力的角逐之下,沙俄吃掉西藏的计划才再次落空。这事儿我们以后有机会详细聊聊。
不管咋说,南下进入印度、伊朗,打通前往印度洋、太平洋的通道,几乎成了沙俄在中亚地区的国策了。奈何1917年,印度没到手,沙俄自己先崩盘了。
苏联继承了沙俄的遗志。
苏俄继承了沙俄的土地以后,很不满意,因为地盘太小了。所以他们在1922年组建了苏联,经历二战的洗礼后,苏联除了芬兰没搞定以外,基本恢复了沙俄时期的版图。而且实际控制范围,更是远超沙俄。
但是苏联人心里也有一块心病啊,同样还是出海口的问题。
二战结束以后,得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这是没话说的。同时他们也恢复了在黑海地区的霸权。但是小遗憾是土耳其加入了北约,让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被北约给掌控了。
至于远东,苏联继承了日本在辽东半岛的权益,继续租借旅顺口为苏联海军港口,大连为国际港。不过1955年,苏联将辽东半岛还给了中国,毕竟那时候中苏还处于蜜月期。
而彼时的英国,早已衰败,在美苏这两个巨无霸的策划下,殖民地们纷纷开始发动独立运动,打算自己出来单干。
这个时候的苏联,回想起了沙俄前辈们的遗志,发誓要完成他们的遗愿,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也是这一决定,彻底葬送了苏联。
1947年,印度就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控制,宣布独立建国了。这个时候苏联意识到机会来了,立马向印度递出了橄榄枝。奈何当时印度提出了不结盟政策,这让苏老大一时有点儿难堪。
其实大家都懂,表面上都是主义,背地里全是生意。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在苏联强大的扶持之下,立马松动了。
原来从1951年开始,苏联便开始了对印度为期30年的经济、军事扶持,不像对我们的扶持,苏联对印度的扶持,期间从未中断过!这让两国的关系,瞬间升温。
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也选择一边倒,成为了苏联的好朋友。不过很快苏联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从1960年开始,他们便开始暗示印度,希望得到印度在印度洋的港口,以此作为苏军的军事港口,停靠核潜艇。
印度多鸡贼啊,他们在得到苏联援助的同时,其实也在不断得到美国的支援。只不过美国人的目的表现得太明显,这让印度很不爽。可苏联暴露目的以后,也遭到了印度的断然拒绝。
即便被印度打脸了,苏联不仅没有停止援助,而且在70年代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为啥?因为当时苏联和东方大国已经闹掰了,他们需要依靠印度掣肘东方大国。
所以说,这30年的援助,彻底改变了印度的面貌,印度的军事、工业体系的建立,一多半要归功于苏联。印度在美苏两国之间游刃有余地发展着,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至于苏联,那可是大出血了。援助了印度102个工业项目,是援助我国资金的10倍之多。而且苏联累计贷给了印度110亿卢布的款子,那时候卢布老值钱了。
说到底,苏联和印度不接壤,这是苏联搞不定印度的硬核因素。为了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苏联在1979年开始攻打阿富汗,为期10年的战争以后,苏军疲惫不堪,不得不退出了阿富汗,又过了两年,苏联薨。
俄联邦也打算继承祖辈遗志,开拓印度市场。
印度老鸡贼了,趁着苏联后期经济乏力,卢布严重贬值的机会,只用了300万美元,就把110亿卢布的债给还清了。好家伙,等于是狠狠割了老大哥一块肉。
按理说,被坑了这么久,俄国人对印度应该没有任何好感才对。但俄国却觉得,至少印度没有落井下石,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就够意思了。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吐槽亚洲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在关键时刻站到了美西方那一边,和苏联较劲。
其实印度一直都是两边通吃,所以说俄国人的总结并不准确。
1991年以后,新时代到来了,俄联邦又主动恢复了和印度之间的来往。俄联邦坦言,印度是他们在南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没有之一。
双方在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都有很多合作。尤其是军事方面,俄联邦从苏联那儿继承来的遗产可不是盖的,印度从他们那儿可是搞了不少好武器,至于为了对付谁,那就不好说了。
那么现代俄联邦为啥还要和印度保持如此贴切的关系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第一,祖辈们的遗志尚在。俄联邦打算完成沙俄、苏联没能完成的事业,将势力范围真正扩张到印度洋,最好能通过贸易合作的方式,获得印度洋的军事港口,实现国家复兴。
第二,今时不同往日,俄国的首要重任是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及周围一圈后花园。和印度搞好关系,那么他们的后花园中亚五国,也就能保证安宁。
第三,一个强大的邻居,不符合俄国的战略发展。英国人走后,给印度留下了国界问题,其实中印之间,一直有领土纠纷。只有一个相对强大的印度,才能拉住东方大国的步伐。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邻居,比自己跑太快。不承认的人,只是故意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我觉得利用印度掣肘中东方大国尤为重要,为啥呢?
因为俄国偏爱土地,他们对土地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他们在远东的大量土地,都是从东方大国手里夺来的,而且基本没有通过战争。
这事儿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他们的发言人才会坦言,这些土地是通过和邻居友好磋商,邻居送给自己的。这话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太强,把咱们当傻子。
只要我们提及外东北、外西北、外蒙这些土地纠纷时,那么俄国就能祭出印度这张牌,让他们在藏南搞点事情,从而让我们分身乏术。
俱往矣,看今朝。一个强大的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居,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北方邻居要想搞好和咱们的关系,应该首先停止对印度的军事输出。毕竟印军的装备多数都是苏式的,一旦少个把零件,就成废品了。以后和北方邻居的谈判,我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下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