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把自己活成确定性?
我的答案是读书。
为什么?
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猎豹公司董事长傅盛说:“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以量化的,技能再多,也就是熟练工种,只要愿意花钱就可以找到更好的人替代。而认知是不可量化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你所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缺陷买的单。查理芒格说:获得财富最好的方式是让你拥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起点相同的人,认知不同,思维不同,结果也不同。真正决定贫富差距的是思维认知的不同。要想摆脱穷人思维,就要建立富人思维。
所以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而扩展认知边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大量的阅读。
因为,你遇见的问题,也许前人早就遇见过。
事实也是如此。
管理学上有一个理念:管理学上所有开放的问题都有封闭的标准答案,只是不同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参数不同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你遇见的企业管理问题,前人都遇见过,而且都做过研究有对应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去解决,只是要根据每一个具体问题发生的环境和参数选择最适合的理论。
所以,当你焦虑、迷茫、困惑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沉下心来读书,从书中找到答案。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所以才会痛苦。
读书是向前人学习最普遍的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通过读书去获得新知,通过读书去自我检讨,达到自我矫正、自我进步的目的。
通过读书可以快速扩展你的认知边界,让你站在更高维度去看待世界。通过读书锻炼你的洞察力,让你拥有快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当你能把握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则,找到那些确定的因素,就可以提前看穿事物发展的方向,甚至一眼看到终局,你就拥有了穿越不确定性的能力。
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单一维度思考问题,转变为拥有多元思维模型的人。很多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域,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很难保持持续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他们往往喜欢用过往成功的经验来应对新的事物发展,但实际上过往的经验已经早已不适应新的环境。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但事实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是钉子。
拥有多元思维模型的人,可以把一些孤立的事物、知识和经验,建立在不同的理论框架模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进而转化为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就像拥有一个巨大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不同的锤子、扳手和其他工具,他们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读一堆这个领域的书籍,把书籍里的知识构建成你对这个领域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模型,多向领域内的专家高手请教探讨并不断实践,然后你运用这些规则和模型就可以解决这个领域的大部分问题。
当你真的读透50本以上的书,你会成为这个行业里顶尖的百分之二十,就是二八定律里最顶尖的20%。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你无法控制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修炼自己的能力,只有自己拥有穿越不确定性的能力,才能在2023年把自己活成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