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社会纷乱,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为大家呈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执掌朝政后期的社会面貌。
独轮车看上去很难驾驭,一旦掌握技巧,拉人拉货都很便捷省力。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现在在一些建筑工地上,仍然有工人用独轮车运物料。
清末时期,轿子正在逐渐被人们抛弃。很多城市修建了大马路,新式代步工具人力车流行起来,比起轿子,它不仅速度快,且节约人力,来去非常方便。有竹枝词描绘道:“马路纵横处处通,洋车飞跑气冲冲。独怜轿馆门罗雀,轿佬围谈诉困穷。”
这两位女子家庭条件应该很好,衣着光鲜又时尚。她们的短刘海发型,叫做“满天星”,光绪年间及其后的一段时期在汉族女性中比较流行。她们的袄子也不是以往的宽袍大袖款式,而是明显收窄修身,能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
书摊卖什么书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倒是这位蹲着看书的男子,他的大辫子泛着油光,闪着了我的眼睛。这么长的辫子,如果不能勤洗头、勤打理,那将会油腻脏乱、有异味,别人很难靠近。
这个场景可能是在上海租界的高尔夫球场拍摄的。清朝末年,外国侨民相继在上海、武汉、营口、天津、刘公岛等地的租界设立了高尔夫球会和球场。这几个年轻人算得上中国本土最早的一批球童了。
草鞋本身成本低廉,售价也便宜,主要卖给穷苦之人,聊胜于赤脚。
这位妇女穿着马蹄底鞋,应该是旗人。再看这个拍摄环境,她的家境很不错。
他们穿粗布衣服、草鞋,还有人衣服上缀着补丁,这就是清末社会劳苦大众的典型形象。每天赚几个铜板,勉强让一家人吃饱肚子;一旦遇到阴天下雨没有活计,就得靠借债度日;遇到生病、战乱等灾祸,全家立即陷入困难境地,甚至要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鞋匠摆个路边摊,风里来雨里去挣个辛苦钱,聊以糊口度日。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突然想到,我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鞋匠了,难道现在人们鞋子破了都是直接扔掉吗?
以前的杂货铺兼卖一些儿童的零食和玩具,其实并没有多少种类。不像现在,面向儿童群体的零食和玩具琳琅满目,让父母的钱包不断瘪下去。
END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