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美国人西德尼·甘博在四川拍摄了一组记录各地社会面貌的老照片,弥足珍贵。那个年头,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百姓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照片直观呈现了百姓的生活状态。
四川达州,妈妈给小孩洗澡。
绵阳安县,做米饭的老人。
有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3年,四川共发生大小军阀混战470多次,这给百姓造成深重灾难,使他们难以安居乐业,更有一部分人的家园被摧毁。
成都,一家人在废墟上搭建窝棚栖身。
1917年,滇系军阀唐继尧、黔系军阀刘显世、川系军阀刘存厚在成都混战,这就是川滇黔战争。战争进行时,各路军阀均不顾百姓死活,商铺、民房被烧毁无数,红焰照地,哭声震天,造成近万平民死伤。
成都,士兵行军时找来一个少年帮他扛枪。
由于各派系军阀都极力扩张自己的军队,导致军事支出浩繁。仅1916年,四川各项军费开支达1300万元,比核定预算超出一倍以上。
遂宁,士兵坐小竹轿行军。
庞大的军费支出肯定都是从四川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此外,各路士兵还要作威作福,拉百姓经办许多劳役。你想想,这位坐轿的军爷,他会给轿夫付钱吗?
汶川县绵虒镇,抱着陶罐的乞丐。
清朝灭亡之后,本应利用有限的资源,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民生,求富求强,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哪承想,那些掌握大权和兵力的大佬,竟然天天以扩大自己的地盘为能事,置百姓的生存于不顾。
绵阳安县,卖盐的摊位。
摊主称重一块盐,看上去比一块肉还宝贵。从古至今,食盐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税赋的重要来源,还是一种战略物资。这种大块盐是粗盐,四川盐井里的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含有较多杂质。
成都,围观甘博拍照的孩子们。
四川深处西部内陆,交通不便,到这里活动的外国人不算多,甚至都没有重庆多。因此,孩子们看到扛着照相机的甘博感到无比新鲜。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也让甘博很意外。
成都新都县,在河沟里捕鱼的男孩。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捕多少鱼不重要,那种在泥水里扑腾的感觉是真爽。
遂宁,裸身背草筐的小孩。
达州,被惩罚的男子拉一堆树枝。
这一大一小两个人,被铁链锁在一起,不知是不是父子?这种惩罚方式,很可能是地方执事者私设的。
遂宁,扛着锄头和篮子的小男孩。
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生活的重担,也是社会环境不好所致。要是民众都能安居乐业,孩子们则可以接受教育,无忧无虑地成长。
汶川街头的剃头摊子。
拍照的时候清朝已经灭亡6年了,但是很多男人都还留着从前的发辫,足见人们的心态普遍比较保守。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