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吃春饼 北京人寻春意
昨儿个立春,俗话说得好,叫做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儿,冬吃根儿,每年立春,老北京人都会准备春意盎然的芽菜,立春,在北京,都讲究吃春饼,虽然每一年都吃春饼,可里面的内容大有不同,所以今儿个就跟大伙儿聊聊老北京人必吃的春饼
要说春饼,谁都甭抬杠,还是老北京人做的味儿最香,饭馆里的卖的虽然也还行,但怎么吃都吃不出家的味道,全家人聚在一起,唠唠家常,一起做做饭,曾经胡同里,大家庭的热闹,又找回来了
不难发现,这两天,不少北京人都去离家最近的菜市场买新鲜蔬菜,回来做豆芽菜,买回来以后,豆芽讲究两头掐,不讲究的只掐须子,不掐头儿,就要当间这杆儿
北京人叫‘银芽掐菜’韭菜,菠菜必不可少,因为这些都是春天里比较娇贵的蔬菜,北京人甭管吃什么都讲究应时应令,从不吃反季节蔬菜,其次还得买肘子,小肚儿,香肠儿,鸡丝等等,如果老家儿能做侉炖鱼就更美了,满满的一口咬下去,全都是幸福
当然了,这是高配版的春饼套餐,标配的话,就来一道炒合菜也成,烙春饼,老北京人都用烫面,七分烫面,三分不用烫面,千万不能使劲儿揉,以免上劲了,烙出来没嚼头儿,过去有个说法,两张一合,这才叫春饼呢
其实老北京人吃春饼的习俗,早在明代那会儿就已经流行起来了,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老北京人说的春饼跟网上说的烙饼有很大的区别,民国时期,精通老北京吃食的金受申先生在《口福老北京》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烙春饼要用热水烫面,再加点香油
这是规矩,谁都不能打破,把烧好的开水,直接浇在面粉上,这就是所谓的烫面,老北京人小时候都吃不上高筋粉,只能拿普通的面粉,其次非要用高级面粉的话,最后它是揭不开的,而且太筋道了,没有软糯的口感
也就是说烙春饼,您用不着拿高级的雪花粉,用家门口超市里常见的富强粉就得了,老北京人烙春饼,那是出了名的地道,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饭馆都打着老北京旗号卖春饼了,毫不夸张的说,过去在任何一条胡同里,都能找着几个在大杂院里,烙春饼最地道的老北京人
最厉害的一手能擀出六张饼来,吃的时候,老北京人讲究随吃随烙,跟吃馅儿一个道理,有的时候北京孩子吃的快,老家儿烙的慢,这时候就得等一会儿了,而这春饼擀的张数多,不仅能说明老家儿技艺高超,而且很快就能让家人吃个痛快
关于烙饼这事儿,如今北京家庭各有高招儿,有人还给自个儿家的春饼起名叫荷叶鸡油饼,鸡油指的是烙饼的过程当中,抹的是鸡油,香味儿更浓一点,开水是用荷叶煮过的,于是烙出来的饼,都透着一股清香味儿
也有不少老北京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为了孙子孙女,给春饼上了好几种颜色,说白了就是蔬菜春饼,家家一个宝贝,老家儿都宠,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吃饭,老人只能榨蔬菜汁儿,各种颜色一应俱全,同样是北京人烙出来的饼,但饼皮的制作上大有不同
北京人卷合菜,春天大丰收哪种不能少?
地道的老北京人,吃东西讲究七碟儿八碗儿,不求奢侈,但要丰富,这事儿放在吃春饼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过去梁实秋说过,吃一回薄饼,桌儿上摆满了盘子,摊鸡蛋,豆芽菜,一盘粉丝,名之曰简易薄
有的北京孩子一次能吃七卷双张,您就算再嫌麻烦,去掉一些碟碗,桌儿上也至少得有四样菜,再少的话,就有点不像样儿了,那么,哪些菜才是北京人必不可少的呢?北京人吃春饼也叫咬春,把春天新出来的菜,所有的都搁在这里头,图的就是一个新鲜劲儿
主要以时令菜为主,因为各家儿的习惯不同,所以老北京炒合菜并没有一定之规,十家北京人,会有十种不同的做法,但常见的都是将韭菜,肉丝儿,粉丝儿,豆芽菜儿,嫩菠菜等等,炒在一块,其中不可少的是炒鸡蛋,鸡蛋被老家儿摊成蛋饼,最后盖在合菜上
这是老北京最传统的做法,会吃的北京人都知道,这叫合菜戴帽儿,这合菜里最典型的是豆芽儿跟韭菜,除此之外,卷京酱肉丝,醋溜土豆丝,大酱炒鸡蛋,香椿摊鸡蛋都行,吃起来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地道
听起来都是一些平平无奇的家常菜,但对北京人而言,这才是家的味道,吃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北京人都好这口儿,立春吃上老家儿烙的春饼,这才是真正的立春,外面的饭馆做的花样再多,也远不及老北京人的手艺地道!
虎
年
大
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