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味道,老北京舌尖上的乡愁,这些吃食您还有印象吗?




京味儿蔬菜,北京人记忆里的看家吃食!
有萝卜赛梨之称的花叶儿心里美萝卜,浓香四溢,瓜香满口的北京春秋刺瓜,还有沙瓤儿汁儿多的苹果青柿子,时隔近四十几年,这些京味吃食,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都还有印象吗,老口味,老品种,老味道,勾起的是老北京人浓浓的乡愁。

一听到这些名字,相信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都会口中生津,啧啧不已,更会为这些舌尖儿上的‘老口味’的消失而惆怅,不过,幸运的是最近几年在科技的助力下,曾经绝迹四十几年的老北京传统口味蔬菜再度‘复活’在京郊的十多个蔬菜基地,逐渐恢复了种植。

分别有老北京黑茄子,核桃纹儿大白菜,鞭杆儿红胡萝卜,以及北京独有的刺儿黄瓜,这吃食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北京人春夏秋能吃到的,叫北京春秋刺瓜,还有一种是只有冬天才有的,也就是老北京的刺瓜,它是暖洞里种的,性质完全不一样,恢复的传统品种少说也得有十几种。

不少北京人都觉得,现如今吃蔬菜,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味儿了,有人认为饱了吃蜜,蜜不甜,觉得过去北京没东西可吃,所以大伙儿吃什么都感觉倍儿香,现在花样儿全了,想吃什么跟楼下就能买着,所以就感觉不到香了。

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就拿最普通的西红柿来说,跟过去老北京的西红柿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味道确实不一样,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汁水儿都能溅到脸上,都是沙瓤儿,看着就特别有食欲,白嘴儿吃都特过瘾,如今的西红柿,放了白糖都咂摸不出蔬菜的鲜味儿。

什么叫老北京传统口味蔬菜,其实就是指北京特有种植的一些菜品,咱北京的种菜的历史有3000多年,最能突出北京口味是从元朝建都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毕竟京城是政治文化中心,讲究生活质量的人群都扎堆儿在了北京。

所以味道必须得浓郁,鲜嫩,后来消失是因为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城的人口与日俱增,解放初期,整个四九城也就200万人口,后来发展到1000多万,最后到2000多万,而京郊的几十亩地已经满足不了北京人的需求了,当时外埠种菜,运输也不太发达,所以北京人吃菜成了一大难题。

可能老北京人还都记得,有段时间,连续好几个月都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也正是因为如此,好多单位开始培育新的杂交品种,产量高,但质量不行,慢慢就全变成了杂交品种,导致不少京味儿蔬菜都消失了,直到最近两年才慢慢又回到了北京人的餐桌儿上。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朝内菜市场,崇文菜市场,是咱大北京的四大菜市场,但凡想要买点儿稀罕的菜,多半都得去这四个地方,还有就是街边儿的菜站,副食店,也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常常光顾的地方。

这些菜市场就像是老街坊一样,陪伴着很多人,度过了一朝一夕,三餐四季,但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几十年前的菜市场竟然一度没菜可卖,不像现在想吃什么买什么,那会儿北京地里产什么,您就吃什么,个别季节压根儿就吃不上。

等菜市场来菜了,都不用喊,大伙儿都在那儿糗着呢,可谓里三层外三层,卖不了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北京城里有很多蔬菜确实供不应求,冬天里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抢购布满皱纹儿,开锅就烂的核桃纹儿大白菜,夏日里,人们又排起长长的队伍,抢购黄瓜跟西红柿。

脆嫩爽快,瓜香满溢的黄瓜绝对算得上是老北京人的心头挚爱,甚至‘一瓜值千金’过去在老北京,它一直都被称为‘高档菜’细菜,尤其是在寒冬腊月,小老百姓根本就吃不着,卖的价格也相当高,传说当年皇宫外卖黄瓜,一共就四根儿,卖三两银子一根儿,百姓都嫌太贵,太监自个儿吃了一根儿,就剩下三根儿,所以当时有首诗,一瓜值千金。

话说到这儿,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伙儿,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最早老北京人管它叫‘胡瓜’产自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是张骞在西汉的时候,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一个新的作物品种,当年都叫胡瓜,到了公元319年,石勒建立了后赵,因为忌讳胡这个字儿。

这才把这个吃食改名为黄瓜,到了元朝,官方编著的一本书叫《农桑辑要》中,彻底将其定名为黄瓜,说起夏日里的蔬菜,还有一个不得不提,也就是北京人嘴里的‘胸红柿’水儿足,味儿浓,这才是真正地道的京味儿苹果青西红柿。

过去吃老北京的西红柿都得用手接着点儿,不光有籽儿,汁儿还特别多,这吃食同样是个典型的舶来品,大名儿叫番茄,而西红柿这个名字是北京人给它起的, 过去在北京动物园,还是农事试验场的时候,种了很多国外引来的品种,其中就有西红柿。

因为是西方引来的,引一个‘西’字儿,颜色是红的,样子像柿,于是就有了西红柿这个俗称,但在正规的文献中,都叫番茄,一个北京俗称,一个学名儿,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都把西红柿当水果吃,因为那时候压根儿就吃不上水果。

近几年,北京人对于田园生活愈加地向往,阳台菜园自然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它既满足了北京人对于有机蔬菜,绿色生活的需求,又增添了自个儿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家里有条件的话,阳台上种点西红柿确实要比外边卖的强,除此之外,老北京人都会跟家发豆芽儿,种砍瓜,吃的时候砍一半,过两天又能长的新的,无限循环。

茄子,当时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就重点讲述了老北京的七叶茄,它的来源于是丰台区菜户营儿村种的七叶茄,共分为六叶,七叶,九叶,统称为北京老来黑茄子,特点一个是外观特别像样儿,黑亮亮儿的,果肉特别细腻,而且还有一种脆嫩劲儿。

老北京最爱的一道菜,叫煮咸茄儿,用七叶儿茄做甭提多地道了,别的茄子手艺再好,也出不来这味儿,这也正是老北京人都怀念它的真正原因,如今北京顺义区的老北京传统口味蔬菜种植基地,在这儿,柿饼冬瓜,北京春秋刺瓜,七叶茄儿等老品种,都已经恢复了种植,并且逐渐回归到了北京人的餐桌儿上。

而这些老味道,不仅让我们重新吃到了老品种,更让我们体验到了老北京舌尖儿上的乡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