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情怀,从吃开始说起,东四门钉肉饼,北新桥卤煮
老北京东四这片儿,自古以来都很繁华,吃喝玩乐,可谓一应俱全,坐公交车往南是天坛,往北是地坛,往西是北海,往东是朝阳公园,确实是北京城的一大宝藏地,很多外地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北京城的胡同都叫街或者巷,为什么东四这片儿非要叫条?
比方说东四头条,东四三条等等,原因很简单,老北京人都知道,东四一共十四条胡同,其一,胡同相对短点儿,二一个是胡同都并列到了一起,所以才会被北京人称之为‘条’简单来说,三条以上才能这么称呼,这是从明朝开始就立下来的规矩。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北京城,能以条命名的胡同,共有422个,而东四这片儿隐藏了很多地道小吃店,首先要说的是一道北京人记忆中的美食。
在朝内菜市场内,有一家冰糖葫芦店‘和禄德’格外受北京大妞儿的追捧,它家的冰糖葫芦,味儿很正,喜欢这口儿的北京人都不陌生,纯冰糖熬制,脆甜还不粘牙,山楂没籽儿,个儿头大,一口咬下去,儿时的味道,满满的幸福感。
选料相当讲究,用的是产自河北的大山楂,冰糖熬到泛起均匀的小泡儿就可以沾了,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难,北京大妞儿都愿意上朝内菜市场来买糖葫芦,原因有二,一个是和禄德家的糖葫芦干净卫生,现做现卖。
还有就是它家的糖葫芦味儿正,喜欢这口儿的,甚至一口气能吃三支,一点都不夸张,毕竟山楂这玩意儿越吃越开胃,也算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小吃,如今能像合禄德一样,地道的冰糖葫芦确实不多见了,北京台的主持人,老北京人的‘好儿子’李然更是恨不得成为冰糖葫芦的代言人,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在大屏幕上滚动播出。
从朝内菜市场走出来,走到东四四条,胡同口儿的花草,在秋日里显得美丽娇艳,再往里走,门墩儿,石凳儿,老商户,处处都能透露出老北京的时代印迹,打小儿在这儿长大的北京人,对胡同里的一砖一瓦,再熟悉不过了,过去的文化部宿舍如今变成了大杂院。
听老街坊说,这儿过去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现在已经被几十户住家儿和各种生活杂物挤得满满当当,很难再寻找到当初的影子,唯有院子里的两棵十几米高的大树依然格外挺拔,两棵树都是老北京人自个儿种的,少说也得有四五十年了。
斗转星移,当年种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变成了老北京人,而小树苗儿也长成了大树,在艳阳之下,依然能够撑起一片阴凉,在风雨中,默默守护着北京人的大杂院,幽静的胡同,古香古色的门楼,傲然挺立的大树,这些都是北京人忘不掉胡同的记忆。
继续往北走,溜达到东四六条,一股浓浓的肉香夹杂着面香扑面而来,走进一瞧,只见六个大字儿,宝瑞门钉肉饼,这家门钉肉饼店在东四六条1991年开业,时至今日开了31年,三十多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店内的独特环境,用俩字儿来概括就是‘复古’
上午十点半营业,一直到晚上的九点半,中间是不休息的,墙上贴的各种海报,毫不吝啬地彰显着掌柜的对自个儿家肉饼的自信,不大的屋子里,摆了十几张桌子,每天都会被附近的老街坊跟主顾们挤得满满当当,分为上下两层,进门儿先点餐,然后再找座儿。
拳头大小的门钉肉饼六块钱一个,饭量小的姑娘,吃俩就饱了,特别盯时候,不光价格实惠,味儿还特别好,肉馅儿酱香浓郁,一口下去,汤汁四溢,北京人吃门钉肉饼,有四大标准,一,壳儿得脆,二,个儿得符合标准,三,必须有汤,四,馅儿得足实,而宝瑞家的门钉肉饼,完全符合以上四大标准。
连皮儿带馅儿,特别有层次感,不少美食博主都推荐过他们家,在全网门钉肉饼排行榜中,宝瑞门钉肉饼稳居前三,收藏人数高达数十万,夸张点儿说,打小儿在北京长大的孩子,都吃过他家的肉饼,有的是慕名前来,更多的是住在周围的老街坊。
东四地区几十年间,有些买卖店铺不是搬家就是转型,也有不少老字号始终如一,跟着时代不断前行,1956年的老钟表店‘精时钟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老店陈列着各种钟表,颇有年代感的挂钟,座钟,一下子就能北京人拉回几十年前,那流淌在时光里的滴答声儿,记录着店里店外,北京人的故事!
看着指针儿一圈圈儿旋转,听着时钟的滴答声儿,北京人似乎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走出门儿,在东四北大街,有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卤煮老店,说的正是北新桥卤煮老店,热气腾腾的一碗卤煮,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儿,肉烂而不糟。
吃到嘴里,就一个字儿,美!它家卤煮的特色是有大肠儿,肠儿酥软,味儿厚而不腻,师傅的手法相当熟练,火烧切井字儿刀,豆腐切三角儿,大小肠儿,肺头,剁成小块儿,再从锅里舀一勺儿老汤一浇,嘿!那叫一个地道。
稻香村零号店,这是东四地区的一家网红打卡地,这个位置正是北京稻香村南味儿食品店第一营业部的原址,起名零号店,寓意着这是老字号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新开始的地方,展现出了与稻香村传统店面不同的混搭风格,一边儿是现烤的创新糕点,一边儿是凝聚着京味儿文化历史的老物件儿摆设。
新与旧,洋味儿与京味儿和谐同处,难怪会有那么多北京人都愿意上这儿来打卡,现烤鲜明的点心也与其他店不一样,别致中透出了浓浓的京味儿,有象棋系列,国粹京剧系列的点心,各种出圈儿造型,都是老北京人记忆里最熟悉的画面。
东四这片儿,尽管消失了很多老的买卖铺户,但陪伴北京人长大的这些胡同还在,老北京的气韵还在,无疑是北京人骨子里忘不掉胡同记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