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粤菜馆,一代人“下馆子”的记忆
1993年,京味喜剧《我爱我家》刚开播那会儿,也就是九十年代初,正是粤菜在北京最火的时候,所有北京人都开始听粤语歌儿,吃广东菜,老北京人还有一说法,叫上山,下海,进城,看阿静,说的正是北京城当初最高的三个粤菜馆
山指的是新街口的山釜餐厅,海指的是北海公园旁边儿,地安门路口的明珠海鲜,进城的这个城说的是《我爱我家》中,贾志新见天儿念叨的王府井儿香港美食城,当年都说‘宁挨三刀,也不进香港美食城’因为这儿宰人太狠,您钱包不冲的话,压根儿就甭往里走了
《我爱我家》就有这么一集,贾志新愣冲大款,花三千块钱请全家人吃海鲜,点菜的时候,还有一个小细节,服务员胸牌儿上,写的正是‘香港美食城’吃美了,买单的时候,贾志新还拿腔拿调儿,说了一嘴的塑料港普,阿静就更简单了,说的是八十年代,白塔寺东边儿
西四路口的新阿静酒楼吃粤菜,阿静酒楼的前头加个新字儿是因为这买卖最早的掌柜是一19岁的广东姑娘,小饭馆儿人气特别旺,买卖越做越大,九十年代的初的时候,又在西四盘了一更大的门脸房,开了一新阿静酒楼
阿静在北京彻底火了以后,不少广东人有样学样儿,都扎堆儿在北京开粤菜馆,自打那以后,北京就掀起了吃粤菜的流行风,后来就连北京土生土长的老国营饭馆都开始跟风儿,可见粤菜在北京城火到了什么地步
九十年代吃粤菜火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今咱上饭馆儿都能看着这么一道菜,叫铁板牛柳,这道菜严格来说,就是九十年代那会儿,广东的粤菜厨师从西餐演变过来的,这菜是把腌入了味儿的牛肉配上葱丝儿,西红柿酱,搁在烧过的铁板上爆炒,不用明火
全靠铁板上的热乎劲儿烫熟牛肉,上菜的时候,服务员用木头板儿手托着这道菜,一溜小跑,同时肉片儿还刺啦带响儿,端上桌儿后,牛肉的火候儿也就到了,吃进嘴里是酸甜,偏咸口儿,挺有嚼头儿,吃完汤还不能糟践,再来一碗米饭,往里一扣,用筷子来回一拌
嘿!味道好极了,粤菜最流行的时候,北京城的粤菜饭馆,差不多都有铁板牛柳这道菜,没有的话,吃主儿就会觉得这地儿不地道,再者说,但凡来粤菜馆吃饭的北京人都桌桌必点,不点的话总感觉缺点什么
三十年前北京城的老饭馆,都特别喜欢用胶布或者是油漆在玻璃上贴字儿,老北京人应该都还有印象,国营饭馆几乎全都是这套路,四个大字儿‘欢迎光临’要不就是‘丰俭由人’‘手工水饺’‘米饭炒菜’等等
北京孩子最早知道‘丰俭由人’这么个词儿都是从饭馆窗户上看着的,粤菜这股风彻底刮起来之后,不少北京人又记住了四个字儿,那就是‘生猛海鲜’这要往根儿上倒的话,还真是粤菜馆带起来的,因为在这之前,北京的饭馆向来都不这么说
九十年代的粤菜馆,按规矩说的话,门口儿必须是雁别翅排开,必须得有玻璃鱼缸,铁丝笼子等等,鱼缸里有活鱼活虾,活螃蟹,笼子里是活鸭,最像样儿的就是圆笼子,里面关的是活蛇,乍眼一看还以为到了动物园呢,过去小孩儿放学,都宁愿上粤菜馆瞜一眼,瞧着新鲜
《我爱我家》有一集是老傅家闹耗子‘老鼠’全家总动员,但谁的招儿都不灵,贾志新向来不按套路出牌,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跟家门口的粤菜饭馆借了一条活蛇,想把它搁家里边儿,号称一物降一物,其实直到现在,不少粤菜馆子里还都有这景儿
过去北京人常吃的一个是海鲜,一个是烧腊,甭管吃哪个,还得来盘素菜,这顿饭就算吃得有荤有素,彻底把粤菜的特色吃出来了,如今大伙儿都愿意尝鲜儿,其实上粤菜馆不吃海鲜也行,尝尝臭咸鱼,话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纳闷儿
都知道粤菜讲究的是吃清淡,吃的就是个食材的本味儿,越鲜越像样儿,更何况广东本身就靠海,人家广东土著也都吃海鲜,其实您有所不知,北京城国营副食店,每月都抽冷子卖咸带鱼,胡同大杂院里的街坊四邻,把咸带鱼买回家后,用剪子绞成一段一段的
先搁钢种锅里拿清水泡,图的是把带鱼里的盐分给它泡没了,吃的时候不至于齁儿的慌,最夸张的是有一家儿吃咸带鱼,恨不得全胡同的人都能闻着,它跟老北京臭豆腐的味儿不相上下,闻着臭,吃着香,越吃越上头
广东人则是叫梅香鱼,吃起来,香里带着臭,臭里带着香,所以这臭咸鱼算是一道冷门的粤菜吃食,广东人都拿它做烧茄子,号称咸鱼茄子煲是老广州的最爱,有机会您可以尝尝
上面说的这几个老粤菜馆,承载了不少老北京人的记忆,所以说吃过的北京人都老了
至于粤菜在北京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事儿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因为北京城的命运,北京人都算了不算,更何况只是几家粤菜馆,粤菜馆虽然已经变成过去的往事,但关于它们的传说,一直都没断过,更是老北京人永久的回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