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九十年代的减肥风潮!
说起减肥这事儿,北京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冬天还好,每年一到夏天就会有不少想年轻儿开始节食,见天儿一滴米都不吃,生怕多长二两肉,有的甚至还特极端,想尽了各种办法,甭管用什么招儿,只要让能自个儿瘦下来就成
但要让老北京人说的话,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就一个,那就是管住嘴儿,迈开腿儿,如今的年轻人几乎都吃不了减肥这苦,没有任何捷径,只能是少吃多练,贵在坚持,一星期,俩星期压根儿就起不了任何作用
必须得一直坚持下去,让少吃,多运动彻底变成您的生活习惯,北京城这么多公园,陶然亭也好,天坛也罢,饭后出门儿上公园溜一圈儿,走个半个钟头,一个月下来肯定能有效果,话说到这儿,可能就有朋友要说了,上班儿忙一天,那还有闲功夫去公园遛弯儿
一礼拜能去一次就算不错了,其实不然,因为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您有瘫在沙发上玩儿手机的功夫就把这事儿办了,您说老北京人不忙吗?但人家见天儿去公园锻炼,而且风雨无阻,完事儿照样也得做饭忙活家里这摊事儿
老拿没时间说事儿的,都是拿这个当借口,还是因为自个儿懒,玩儿手机的时候谁都不嫌累,但一上了楼,就再懒得出门儿了,其实现如今小年轻儿的这些减肥过程,老北京人过去都经历过,最早九十年代那会儿,还有不少北京人跳健美操,特意找地儿报一班儿
严格来说,减肥这股风潮,就是从北京城九十年代掀起来的,当时还在北京算一新鲜事物,那时候普遍方法都是跳健美操,最典型的人物就是马华,说起这个名儿,可能老北京人都有印象,人家有自个儿的培训班儿,号称京城健美第一人
最早是北京曲艺团的女演员,就读于北京市十一学校,那时候电视上经常能看着她《每天五分钟》这节目老北京人想必都看过,典型的九十年代风格,用现在话说也是一档综艺节目,北京人都知道,每天五分钟带着大伙儿练健美操
过去在胡同大杂院,也是一景儿,多数都是北京大妞儿,因为这风格确实不太适合北京爷们儿,女的多练,男的主要是搭配器械,刚流行起来的时候,不光拿它健身,年轻人要表演个节目,也是一样,都表演健美操
所有北京大妞儿都清一色,穿得是健美裤,显线条儿,跟打底裤那意思差不多,北京爷们儿练得就很传统了,其实从武术演变过来的,老北京人应该都玩儿过举石锁,都是这么练,北京健身房是在1871年,是传教士带过来的
自打那时候开始,北京传统的举石锁才慢慢变成了非主流,北京人健身都奔健身房,再往前倒的话,北京人的生活条件都很一般,难听点说,饥一顿饱一顿,条件好点儿的也就是刚能吃饱饭,好不容易解一回馋,您再给减出去,大伙儿都没有减肥这么一概念,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吃都吃不饱了,谁还想着减肥,就像魔岩三杰何勇唱的《垃圾场》那句歌词儿一样,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讽刺至极,历史上还有这么一记载,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战国时期,楚灵王他就喜欢瘦子,越瘦越像样儿
宫里的侍女,妃子,皇后等人都得减肥,不光是女的,男的也一样,就不待见胖子,也是一种歧视,除了他以外,就拿老北京历史习俗来说,都不喜欢瘦子,包括现在的肌肉男也是一样,过去老北京都讲究富态,有福气,几乎都是胖子
老北京,老舍先生形容北京的特点不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您注意后半句儿,狗都得是肥的,老北京还有个说法是两腮无肉奸无比,都觉得奸诈之人才是瘦子
所以过于瘦的人,尤其是那种排骨身材,恨不得风一刮就倒的人,在老北京并不讨喜,包括您看八九十年代,北京人家里贴的年画儿,都是小胖子儿,手里抱一大寿桃儿,或者是大金鱼,都是胖小子,门神也是一样,画的都特别胖,这才能有福相
减肥九十年代在北京兴起,但并不是咱北京人发明的,是外国人带过来的,过去减肥也有不少方法,听老北京人说,最早还有一种减肥肥皂,美国人的玩意儿,宣传语是洗澡您身上的肥胖跟年龄,不用节食更不用运动,您用这肥皂就成
管不管用大伙儿不言而喻,没几年这股劲儿就过去了,又开始流行减肥茶,它里面大部分的成分其实都是泻药,吃得一般,去厕所的次数倒是不少,紧接着就是各种减肥胶囊,一天吃三回,据说吃完了是真不饿,饱腹感很强,看着什么都没胃口
但这玩意儿副作用太大,刺激胃,到了吃饭的时候甭说饿不饿了,一看就恶心,药停了还会吐,吃减肥药三个月,您养胃就得养三年多,事实证明,这些玩意儿都不管用,不能说是骗人,但它弊端太多
如今发现不少岁数小点的北京人都流行‘过午不食’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过了中午就不吃东西了,想法是好的,但这法子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人,还得是因人而异,与其用那么多方式折腾自个儿,真不如像老北京人学习,管住嘴儿,迈开腿儿
而且在减肥过程当中还能得到不同的感悟,活动活动,对您身体百利无一害,您就记住这一点,动就比不动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