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随笔3 :在惊涛骇浪的日子里珍惜平常 积极行动



本以为夏天很长,却依然不经过,倏尔离去。
一场雨后,一夜入秋,凉意撵走了暑热。
一面叹光阴似箭,一面也想让这个灾难太多的夏天赶紧过去:洪水、疫情、海难、地震、车祸……一波未平一波起,仿佛是老天对人类的不满积累了太久想要集中发泄。可怜人如蝼蚁,苦不堪言,折伤太多无辜生命。
大悲的同时,奥运、航天等大喜也不断传来。
每早醒来,手机屏幕推送的各种新闻仿佛是在“敲黑板”:少作,珍惜平常生活;不怠,做一个积极行动派。
在诸多不得已中,尊重自然,调整安排,过好每时每刻,不负似水流年。
             一 案头风景看不尽
这个夏天,净体验退票了。出行的票、回家的票、参观博物馆的票……哪也去不了,正好安心读书。

这是一本怀念母亲的书。细碎而不冗杂。还没有读完,已有些许收获。
一是学习了作者母亲的热爱生活。作者没有过多描写母亲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状态,主要是写母亲的日常生活。老人家爱一切美好的东西,爱养花、爱美食、爱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日常点滴,家长里短,邻里亲情……以及生病到去世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心态。
二是天下子女一般心。即使生前再孝顺,做得再到位,母亲去世后也有长长的“罪己召”清单:我当初怎么就没有这么做、怎么没有那么做呢?会360度想念母亲,责备自己。
三是直面生死,感悟人生这场有限体验究竟该怎么过。少些宏大叙事,多些柴米油盐;少些多愁善感,多些动手做事;少受外界纷扰,多些自我完善;人和事的优先级都要定期调整。去商场选一个娃娃,在家里养一盆花草,坐下来写一篇日记,去厨房做一道爱吃的美食……有太多年轻时看不上眼的事情其实是生命里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本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的书。大师就一些人在读书写作过程中长久被困扰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剖解,并给出具体方法答案。如果能领会并能做到一二,对于读书写作的人来说是一层不错的加持。
知识积累停不得,也急不得。需要一字一字去研读、去领会,克服掉心猿意马的不实,克服掉想一口吃个胖子的浮躁,像奥运会上乒乓球比赛那样,一个球一个球去拼,直到走到领奖台。



本打算扔掉的旧杂志,翻来翻去觉得有几篇小文值得留下,就剪贴到本子上。这点事情,换来周末半个下午的静谧时光。
         
            二 零碎光阴胜似金





某天下班,不想原路返回,就穿过车水马龙,一路骑车到景山公园,爬到万春亭上转了一圈。然后,找到一个椅子坐下来,在手机上看了奥运会男乒团体赛夺冠直播,畅快淋漓,“三剑客”帅到家。
故宫、中国尊、吊死崇祯的歪脖子树、世界冠军……满脑子的跌宕起伏。
夕阳、晚风、遛弯的老人孩子、盛开的鲜花、葱郁的树林……满眼的世界静好。



这是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的叔叔载涛故居:涛贝勒府。位于什刹海附近柳荫街27号。现在是北京十三中学。
这也是一个下班后骑车去的。当时没注意天气,拍照时才发现风雨欲来,然后赶紧去赶公交。上车好好的,半路开始暴雨,下车时脚下水已经脚脖子深。
我没带伞,顶着包护着头,行走在暴雨中,妥妥被大雨浇了一把。
         
              三 动起来 别偷懒
整个暑天,天热身沉,没有怎么运动。我曾一度怀疑:我还能跑起来吗?
立秋那天是周末,傍晚对自己说:不能再懒了,身体需要运动促进代谢。于是内心一番较量后,来到了公园。
欣喜的是,动起来的好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快走慢跑、偶尔和大妈一起广场舞,不亦乐乎。




走路健身时,遇到安静的环境听听书,是不错的选择。
无需特别用力,听到一句是一句,学到一点是一点。
体验、享受当下,即可。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