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妄念 知敬畏 持精进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这个冬天,风霜雪雨的极寒天气仿佛怜悯众生一样,迟迟没有出现。北方的天一直是暖冬模式,偶尔会看见洗蓝的天空,让人心头一慰。 北京好多景点背景深远、文化深厚,去一次两次像蜻蜓点水,加上功课不足,学养不够,精力有限,拍照留念尚可,离真正看明白还差太远。比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 今天是我第三次来到雍和宫。前两次由于时间关系,都是匆忙转一圈就出去了,这次时间充裕,就赶到9点开门前早早来到。 出了地铁站,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正想着来早了,没想到抬头看到雍和宫门口的游客排队已经有100多米了。我随波逐流站到后面,利用这点时间在手机上买了票。买完票往身后一看,几分钟时间就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由得心中感叹:人气真旺! 走进景区,抬头看见寺院正门匾额上“寰海尊亲”四个大字,经了解,这是乾隆皇帝亲笔题的,意思为普天之下都要敬奉父母或祖先。这不仅是乾隆帝身体力行的孝亲品德,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万民。乾隆是个非常孝顺的皇帝,他的母亲孝圣宪皇后也是古往今来尽享尊贵、洪福齐天的少数几个女人之一。京城附近,不少地方都有乾隆帝为母亲修的塔庙。 随后,沿着寺院中轴线前行,会一路看见“群生仁寿”“昭泰门”“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门楼和大殿匾额。皇家气质、苍生情怀、祈愿幸福、福佑江山的意境和意愿呼之欲出。 仔细观察,发现这么早来的游客中,大多是来祈福的。文殊菩萨殿前长长的队伍,大部分是年轻人,应该是求学业的吧;观音菩萨前,有的人等不及排队跪在垫子上,就直接跪在地上长久不起,念念有词,脸上愁眉紧锁,神情焦虑不安,大概是遇到人生关口了;各个大殿、每尊佛菩萨前都排很长的队,大殿里人来人往,却极安静,人们都在默默表达自己的虔诚和希冀。 对美好生活祝愿祈福是人之常情,何况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间总有超出平常人承受范围的磨难和悲苦,所以如果我们遇见愁容满面的求佛人,一定要心怀悲悯和善意。  雍和宫以藏传佛教为主,佛祖佛像的衣着仪态和我老家中原地区的佛像不太一样。但无论外表风格有什么不同,佛教给人的感觉都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佑济苦难、助人心想事成的存在。 我跟着人流走到佛前,看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像一粒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禁不住想:纵然我无比虔诚,佛祖能看到我吗?能听到我内心的祈愿吗?那份感觉犹如现实中去拜见一位位高权重、日理万机的大人物,提前多少天预约排队,好不容易到跟前,却看到人家正忙着处理更多更重要更紧迫的大事。
所以,人力不可控的事情交给佛祖护佑,人力可控处,还是自己先修行吧。 去妄念。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细分一下,会发现这些不如意中有不少是自己心存妄念,欲望无序生长造成的。“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有80分才能,非要200分的报酬;有3分的付出,非要10分的收获;不该自己有的东西,因为喜欢求而不得生烦恼;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因为不愿意承担而心生抱怨。这些妄念存在一刻,内心幸福感就会降低几分。
 知敬畏。最近两年刷抖音。抖音的大数据功能会让人看到和自己有共同朋友的人的动态,这就出现了好多在生活中有些模糊交集甚至没有交集,但你知道的一些人。你会发现,许多原来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貌似从没有发出过什么声音的人,个个妙技在身,摄影、唱歌、唱戏、舞蹈、书法、美食、旅行、太极拳、思想性、艺术性……之所以以前默默无声,是因为表达的平台太少,如今自媒体时代,瞬间百舸争流。这给人带来很深的启迪:人要学会放低自己去看待身边的每个人,条件允许,人人都可能是英雄;乾坤未定,人人都可能是黑马。 知敬畏,当然还要敬畏自然规律、因果轮回,做分内的事情、说该说的话,才不至于生出额外的烦恼和不安。 持精进。最近有个驴的故事传遍全网:一个掉进深坑里的驴因为不好救出,主人召集人来打算就地把驴埋了。可是驴却在绝境中没有放弃求生,上面的人撒下一钎土,它就抖一抖垫在脚下,直到垫的高度让它轻松跳出坑。心理学上有一个原则:不愿意自救的人再高明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要接单,因为不会有效果。一个人身处谷底,想往上爬,别人最多给你一根绳子,你如果自己有上进心,肯努力,别人搭一把就上去了。你如果自己不争气,谁也没有办法,所谓烂泥扶不上墙。  没有太多妄念,不做太多非分的事情,不说太多过分的语言,踏踏实实依据自己的条件勤奋努力,持续进步,烦恼不顺是不是就会少一些,也让佛祖省省心……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