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水平的收入,有人过得焦虑丛生,有人活得花开富贵。
经济学家用哲学定义贫富:什么是贫穷?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
目下社会,想活出点幸福感,不仅需要身体健康和一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些能将自己的梦想和现实调焦一致的技能。
不恋舒适区
前两天和一个财务实现小自由的朋友聊天。她说你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是怎么保持的?
我说为了生计,每天要提着精气神工作;为了不生病,每天要定时定量锻炼身体;为了不被时代甩得找不到北,自然有学习的需求。
然后我详细给她说我每天几点上班、几点吃饭、几点锻炼,下班以后干什么,周六周日干什么……除了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安排得也很紧凑,总有一堆的书没有读,总有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总有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所以哪有时间慵懒和颓废?
朋友听了说,看来我得去找个工作做做,哪怕不是为了钱。这样每天舒适下去,每天脸都懒得洗,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朋友是做生意的,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当下应该是进入了舒适区,不说躺着赚钱,至少已经不需要像我一样必须每天坐班,盼着每月进账养家。
然而,在舒适区待久的朋友自我感觉并没有自己原来想象中的舒适:衣食无忧、没有压力的舒适虽颐养身心,但时间长了会弱化一个人的激情和动力,甚至是本能。
近年流行着一个健康理念:太爱喝粥不利于健康。因为喝粥最舒服的是胃,胃不用特别用力就能消化。所以,除非是胃衰老、胃生病需要养护的时候可以喝粥,正常情况下,健康人还是要多吃些能让胃动起来的食物,让胃保持活力和能力。
学英语的时候,老师说,如果一段文章你很轻松能读懂,就不要再去读,没有什么意义,是在浪费时间。你需要去读的是那些对你来说点难度的文章,比如还有不认识的单词,不理解的语法……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力量会在锻炼中生长。
一个人合适的休息和待在舒适区有利于调整身心状态,但不能长期留恋,因为那很容易涣散意志,滑向颓废。
不碰恐慌区
脱口秀演员何广智有句话:我发现我月薪1500和年收入上千万的人在上海活得精神生活差不多,都没有购房压力。
台词固然属于黑色幽默,充满辛酸和无奈,但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对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不要难为自己。
太多人一生在奔向罗马的路上,也有太多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即使都是普通人,你厌烦的生活,也可能正是别人向往的境界。
前段时间,数九寒冬的北京,我去配钥匙,在大街上找了半天找到路边一个非常简易的固定摊位。摊位虽小却功能俱全,什么修鞋修包、换拉锁配钥匙,旧衣服缝缝补补的生意,摊主一概来者不拒。
摊主是一个50多岁的农村大姐,经年的户外工作让她满脸满手都留下了风霜的痕迹。在配钥匙的时候,她说如果我配的钥匙你拿回去不能用,明天这个点再来,我老公比我手艺好,让他给你修。
我说你老公现在怎么不来呢?她说他在打另外一份工,这里的活计都交给我了。
大姐说来北京十多年了,一直在路边摆摊,租着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有暖气的房子,但高兴的是把儿子、女儿都带来北京打工了,现在一家人都在赚钱,生活很满足,回农村可不行,没这么多收入。
不远处,就是昼夜不停各类豪车川流不息的西三环、各种规格的楼堂酒肆和一套房子动辄上千万的各类小区。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出身不同、资质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不同、机遇不同、环境不同……若要将这些客观存在抛开,非要和自己想要的状态一决高下,那除了让自己远离幸福快乐外,几乎没有别的意义。
马未都说:知道自己哪行不重要,知道自己哪里不行最重要。
最近追剧《大秦赋》,喜欢王绾这个人。他忠诚、低调、有实力,纵然位极人臣,却始终保持非常清楚的自我认知。在秦王面前谈起李斯时,他没有丝毫官场的厚黑品性,而是真诚表达:我的才能远不如李斯。虽然他是李斯的引荐者,但和李斯同朝为官,也始终心甘情愿居于李斯之下。相比之下,嫪毐之所以下场极其悲惨,原因固然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哪些事自己是不能做的。
如今,媒体的发达让人眼界大开,每天会看到各种令人艳羡或向往的人或事,甚至会遇到各种诱惑吸引。比如喜欢写作的人会经常收到:靠写作获取年薪百万不是梦;学英语的人会经常收到:你还在傻傻地背单词吗?用这个方法,让你半年畅游欧美;成为精英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你的人生就是一堆狗屎……
如此之下,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努力看不到理想效果时产生焦虑和崩溃,那种人生的挫败感真的会毁了一个人。
然而,大可不必。明白了这些大多是通过贩卖焦虑获取利益的套路和营销手段,就不会盲目跟风和乱了自己的方寸。
那些难过到不行的焦虑和痛苦,也许只是因为一头闯进了完全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恐慌区,欲望脱离了实际,方向错了,就错得离谱。
在合适自己的区域 日拱一卒
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状态去度过这限量版的人生?
如果天赋异禀,那就乘风破浪去高远处体验人生;如果资质普通,那就在力所能及的学习区(通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日拱一卒,过好自己普通却不失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
认知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些人究其一生都没有做到和做好,到最后也是空留悲叹。而那些能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的人,勤奋努力的前提,一定有非常准确的自我定位。
小区周围有一家面馆,开业至今20多年了。
周围和这家面馆同时起步的各类店铺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就城头变换大王旗了。
他们发展快,转型快,什么来钱经营什么,在不停地转换中,最终结果却大多不尽如人意。而这家面馆始终不紧不慢,永远都是一碗面和几个自制秘方的特色菜为招牌,店铺的门面甚至一直都没什么变化,但饭菜的质量却从来没有打折,始终保持足够的专业和用心。
多年过去了,这家面馆一直生意兴隆,不仅很好地滋养了店主一家两三代人的生活,而且对周围的回头客也形成了一份暖心的回忆,有的人已经外出很久,只要回来,就会到这家店里坐一坐,吃一碗口味20年如一日的面。
没有异想天开,就不会有断崖式跌落。
雄鹰一飞冲天固然很快就看到了金字塔顶的世界,但蜗牛只要不放弃不抛弃,每日力所能及地往上攀爬,不仅终能及顶,而且还看到了更多的沿途风景。
不羡慕谁,不小瞧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日拱一卒,不断精进,大概已步入幸福快乐的人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