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80年代初期,有两部叫座的电影,《笔中情》和《街上流行红裙子》,电影里面的女主角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静。
《笔中情》中的赵静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身段优美,走路优美,动作优美,使观众耳目一新,在当时形成了人人争相观看的盛况。
《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赵静,饰演明媚照人的陶星儿,她冲破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生活之美。1984年,这部影片上映后,带来一股都市流行风。
1957年,赵静出生在辽宁大连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父亲军人出身,外表严肃,为人严厉,但一到女儿跟前便只剩下了绕指柔情,只会对她小心翼翼地百般呵护。
她从小长得漂亮可爱,备受父母宠爱,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年轻的女孩,谁不爱舞台上的鲜花与掌声?
在小姐妹的怂恿下,1973年,16岁的赵静报考了河南曲艺团,毫无意外她成功被录取,她最初的人生规划是,在这里先学习专业知识,再凭努力走进观众的视野之中。
虽然她长得很漂亮,但她并没有异想天开地期待自己一夜爆红,她只想着脚踏实地登上心中的那座高峰。
可是机会来得猝不及防,刚进团她就被安排做报幕员,没有培训,没有学习,一步到位有了不可替代的职位。
尽管什么都不会,但不能怂,她硬着头皮登上舞台,站好自己的岗,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她,如盲人过河般,只能一步步摸索,靠的就是积极进取。
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提高下,赵静成为了一名全能选手,报得了幕,演得了戏,生活忙碌而快乐着。
越努力越幸运,当她在迅速成长中萌生了想要登上大银幕做演员的心思时,她的机会也来了。
1976年,导演鲁韧正为自己的作品《新风歌》物色演员,可是走遍郑州的文工团,尚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最终在司机的推荐下,来到歌剧团。
只一眼,便被赵静深深吸引,尽管她的舞台经验不够丰富,也没有干过农活,但因为她的形象实在太符合导演心中的人选了,于是导演便放手一搏,大胆启用赵静。
她也不负众望,给导演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品和演员是彼此成就的,而她也因此成功闯入大银幕,开启自己的表演生涯。
表现出色的她,并不缺好的资源,但她却很快遭遇了瓶颈期,时运不济的她,影片在中途屡次被叫停,始终无法真正走入观众的视野中。
面对事业上的挫折,她并没有因此颓废地停下脚步,反而越挫越勇,不断挑战自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接拍《冰山雪莲》。
影片拍摄的条件极为艰苦,要在海拔数千米的雪山上取景,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匮乏的生活物资,连洗头洗澡都是奢侈。
在那里她整整扎了一个月的脏辫,头皮瘙痒是小,她还要面对强烈的高原反应,克服身体的本能反应,挑战极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影片大获成功,赵静迅速走红。随后,她又接演《海之恋》、《笔中情》,每一个角色都是新的挑战。
不过,她从未退缩,无论是《海之恋》中的隐忍悲凉,还是《笔中情》里才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当红的明星,却偏偏选择在巅峰时期结婚,结婚对象还是一位普通人,这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粉丝追星都只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喜爱,走红后的她,粉丝众多,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信数不胜数。
可是她却发现在众多书信中,有一个名字在她的演艺生涯里从未曾缺席,无论她籍籍无名,还是大红大紫,对方都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她,支持着她。
这位忠诚的粉丝就是丹宁军,为了感谢他的不离不弃,赵静首次提笔为他回信,两人的书信开始有来有往,不再只是粉丝单方面的诉说。
文字中总会透露很多,见字如见人,人品即作品,文字往往是最真诚,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与涵养。
丹宁军出生于古都南京,是一名海军军官,他不仅喜欢赵静,也是一位电影爱好者,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爱恋也在他们的通信中渐渐萌生。
丹宁军是部队文艺工作者,共同的爱好,把两个人拉到了一起。丹宁军非常欣赏赵静,只要有新的画报、影视剧照或者画片挂历,他都会第一时间收藏。
可以说,丹宁军是赵静的第一代粉丝。1976年,赵静未正式成为上影厂的演员时,丹宁军就已经是赵静的忠实粉丝了。
从最初的书信到见面,他们在一步一步靠近彼此,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感动也会冲动。
爱是藏不住情是不能自己的,在数次见面后,丹宁军再也无法控制住内心的感情,他大胆地向赵静吐露了自己的爱意。
这个驰骋大海的铁血男儿,在面对爱人吐露心声时,却显得憨厚而羞涩,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我想保护你一生一世”,却令赵静感动不已。
所有的赤诚不是海誓山盟,而是无声的陪伴与呵护,爱情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努力便够了,也不是你不断向前,我却原地踏步,就能走在一起。
这一刻,她看到了丹宁军的真诚,她认定这便是她携手一生的人,于是在事业上升期,她抛开万众瞩目的明星身份,不顾世俗的舆论和质疑,大胆地与丹宁军谈起了恋爱。
在相识3年后,两人组建家庭。1979年,22岁的赵静与丹宁军结婚了。
22岁的赵静没有迷失在纸醉金迷的娱乐圈,反而在事业巅峰,低调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与自己的粉丝相依相守。
在很多演员心目中,早早结婚会影响到事业。然而赵静从影以来拍摄的大量作品,都是在结婚后饰演的。
家和万事兴,幸福的婚姻生活,给她的事业也带来了好运,婚后不久,她被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
虽然已为人妻,但赵静依旧为事业忙碌,而丈夫依旧是她最忠诚的粉丝,最可靠的后盾,尽管女神已为她下凡,但他一点没有恃宠而骄,对妻子发出一声抱怨。
丹宁军对她非常宠爱,不仅没有拖赵静的后腿,抱怨她工作太忙,反而还鼓励她积极拍戏。
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丹宁军的家务活儿就更多了。丹宁军承包了全部的家务和照顾儿子的重担。赵静觉得,有丈夫帮着料理家务,的确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丹宁军对赵静的宠爱四十年如一日,从她23岁的青春年华到63岁的年华老去,也依然坚守他们最初的誓言,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这对恩爱夫妻成为了一股清流,没有产生过一星半点的绯闻。
情感世界里谁都不曾高人一等,只有相爱、理解与呵护,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你依旧是我心中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