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一生无悔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初识《落花生》一文时,是在许燕吉所著的回忆录《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一文中,得到契机阅读。
看着文章的名字便莫名地联想起飘零的花瓣,实则不然,《落花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
而许地山正是影响许燕吉一生的父亲,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描述种花生和摘花生之事。
旨在以生活中的小事,来反衬为人处世的道理,例如做人要低调,不要像暴露在枝头的果实那般“招摇”。
多学习花生的品格,它本有饱满的果实,和坚硬的外衣,且富有营养,可总是将“锋芒”隐藏在泥土里。
比起花红柳绿的枝头水果,花生这种常见的农作物,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深刻挖掘和层层“剖析”。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在现代文学作品当中,时有常见,而促使许地山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碎一面,则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
原本在甲午海战没有爆发之前,许地山一家在台湾地区生活得十分惬意,当海战打响之后,台湾就被日本人占领了。
许地山不得不在年幼之时,跟随家人返回大陆避难,从此便在祖国大陆开启新的生活。在那个烽火乱世的年代,每个人都极为艰难地活着,但稍微好一些的家庭,也会支持孩子进私塾读书。幼年的许地山虽然历经战乱,却也得到了进私塾的机会,但这一份学业完成得相当困苦。
那时许地山一家十多口人,兄弟姐妹多达八人,原本许氏一家祖辈在台湾居住了数百年之久,也积累了不少家业。
当他们一家来到福建之时,能够用在生活上的资料并不多,有人建议许地山的父亲加入日本籍,这样就可以拿回自家的财产。
但许地山的父亲拒绝了,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头可断,血可流,绝不会入倭寇的阵营。如此,这样一大家子在福建省硬撑了十几年,最终以许地山父亲在海外客死他乡而落败。
而此时的许地山已经考上了燕京大学,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许地山只好半工半读,直到毕业留校任教。

青年许地山
在任教期间,恰逢国内文人志士初露锋芒,许地山又结识了沈雁冰、叶圣陶等人。
为了宣传新思想和磨砺文学创作,许地山与诸多知名作家联手创办了《小说月报》,如此便稳定了收入。
而后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便与诸多作者一同前往牛津大学深造,海外生活虽苦,可许地山始终保持高涨的求知欲望。
至此许地山算是在事业上立足了脚跟,而后便回到国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妻子周俟松。
1933年,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出生,这便让许地山向来素净的脸上,多了一丝做父亲的慈爱。

许地山与妻子周俟松
关于女儿许燕吉,许地山对女儿的教育向来是软硬兼施的,既要教给她读书做人的道理,又要女儿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和谈吐。
想来许燕吉是个幸福的女孩,父母皆出自书香门第,又是思想极为先进的进步青年。
作为如此优秀的基因结合下,而成长的女娃娃,许燕吉的整个童年都充满了幸福的色彩。
那时国内正逢内忧外患又战事连连,父亲许地山又受到胡适先生的引荐,前往香港大学任教。
而后,全家人都迁往了当时社会环境都较为安逸的香港,就这样一家人四口平淡且幸福地生活着。

许地山全家福
直到1941年8月,父亲许地山因为突发心脏病,早早离世,许燕吉的幸福童年,就此宣告结束。
那时许燕吉只有八岁,还没从失去父亲的痛苦之中缓过神来,日军的轰炸机就无情地攻击了香港。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许燕吉的童年生活,一下从天堂跌落到混沌黑暗的地狱。
“妈妈,我们会死吗?他们为什么要炸毁我们的家”,满脸天真的许燕吉和哥哥一起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等你长大就懂了,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磨难”,周俟松说罢,便热泪盈眶起来,往后的生活还不知何去何从。

周俟松与儿女
经此一难,许燕吉和哥哥,便在母亲的带领之下,在全国各地开启漫长的漂泊生涯。
她们一家三口,逃往广西隐居,靠母亲撰写软文和兼任杂活艰难度日,即便如此,周俟松也没有放弃兄妹俩的学业。
因为侵华战争祸及全国,广西也不是久留之地,辗转之余,兄妹二人又随母亲来到了湖南避居。
经此一遭,许燕吉彻底从过去的幸福岁月里抽离,他开始理解父亲和母亲的忙碌,也开始明白飞机划过头顶的“意义”。
于是她再也不是那个悲天悯人只会问“为什么”的小女孩,此刻,她已经是一个可以为母分担的小大人。

幼年许燕吉
因此,当湖南也没有成为他们的久留之地之后,许燕吉面对举家的再一次迁徙,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痛苦。
毕竟母亲要比她痛苦和坚强得多,每每换一个地方生活,母亲总是要四处托人给兄妹俩换学校。
如此未果,还要四处求人寻找合适的工作养家糊口,渐渐懂事的许燕吉,看在眼里也痛在心里。
就这样母女三人在颠沛流离的路上,持续了近十年,终于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在南京扎了根。
如果说,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父母的情感和教养有直接关系,那么许燕吉的遭遇便是刻满时代烙印的普遍现象。

香港时期的许燕吉
她仅仅是失去一个伟大的父亲,而许多历经国内战争的孩童,连哀伤的声音都没发出,就被尖刀刺破喉咙。
许燕吉又怎会不懂这一点,因此,她在颠沛流离之中,依旧努力学好文化,谨遵父亲的教诲。
果然,许燕吉不负众望,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而后也被分配到了石家庄的牧场工作。
如此,学业和工作都完美安定的许燕吉,便具备了独立生活的一切标准,接下来便是她的终身大事。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名牌大学出身的许燕吉,却毅然决然地嫁给了目不识丁的一个农民,且过足了后半生。

许燕吉与丈夫老魏
话到此处,必定有人难以理解,像许燕吉这样的高材生,又出身书香门第,为何又甘愿屈居于一个农民家庭?
当然此话也不是否定农民家庭,只是较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能读到大学的寥寥无几。
选择另一半的标准肯定要是与之匹配的,这样才能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否则,没有共同话题的生活,又能给这样两个差距之大的夫妻,带来多少幸福感呢?
想来事出必有因,原来许燕吉的农民丈夫,并不是她第一个选择,早在牧场工作之时,她便结识前夫吴富融。

许燕吉与父亲许地山
那是1955年,正逢国内肃反运动,而许燕吉因为给审查材料肆意规定名称,进而遭到隔离审查。
这一“隔离”就是半年之久,在此期间,许燕吉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丈夫吴富融。
因为二人是大学同学,又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便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共结连理。
然而这段婚姻只维系了两年之久,最后却以世态炎凉的结局告终,这也是许燕吉一生的伤痛。
那是1958年,许燕吉怀孕即将临盆,而后又因为童年在香港的生活经历,被归为要打击的那一类。
除此之外还被判下6年有期徒刑,原本许燕吉已经够惨了,没成想难产导致了胎儿离世。

青年许燕吉
然而这还只是许燕吉苦难的开始,当丈夫吴富融得知她被判刑之后,便宣布与其离婚且彻底划清界限。
这便让涉世未深的许燕吉,彻底感受到“众叛亲离”的感觉,但许燕吉并不气馁,还在狱中积极改造,只求进步。
也许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和不确定性。
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大多都离不开那段混沌历史的影响,仿佛妻离子散和随时面临的牢狱之灾,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只是,思想落后的人,永远无法意识到,关于意识形态上深刻的道理,而知识分子虽然痛苦,却也能理解那时生活上发生的一切不幸。
用许燕吉的话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抹不去的历史痕迹,我只是那个被历史划伤的泥娃娃。”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虽然许燕吉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但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是一生都无法泯灭的痕迹。
也许是上天偏要考验下许燕吉,每当她以为会遇到自己真爱的时候,总是会遭到被迫害的风险。
1964年,许燕吉刑满释放,被转移到河北监狱,在那里她爱上了一个正在服刑的人。
为了与之在一起,许燕吉受尽了旁人的折磨,甚至还有人强行要为许燕吉安排结婚对象。
可许燕吉使尽浑身解数反抗,最终也没能抵抗得了现实的残酷,如此,不接受安排,便也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许燕吉同学留影
至此,爱情对于许燕吉来说,成了一种无法言语的痛,她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轻易爱上一个人。即便有一日,上天眷顾她,会赐给她一个真命天子,怕是历经情感苦难的许燕吉也不认为自己有福消受。
就这样,许燕吉抱着放弃爱情和婚姻的念头,在河北独自生活了5年,而后因为特殊时期,不得不离开河北寻找亲人做依靠。可在那个时代,亲兄妹之间也难以伸出援手,看着年岁渐长的妹妹,哥哥也只能建议她再婚寻找立根点。
而落魄的许燕吉,似乎已经意识到,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右一为许燕吉哥哥周苓仲
渐渐地,许燕吉被现实打醒,伴随着渐长的年岁,那些青年时代无法释怀的情感,如今却也比不上一份简单的安定。
“哥哥你帮我找找吧,我不在乎条件,也不在乎他有没有文化,能生活就行”,许燕吉说罢,心底却涌现出一丝酸楚。什么时候,自己已经沦落到没有“选择”的地步,是自己过于固执吗?还是从未真正理解过生活?
于是,许燕吉带着对过往生活阴影的“诀别”和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甘”,嫁给了陕西农村的一个48岁中年男人。那男人叫魏振德,目不识丁且妻子早逝,又独自抚养一个儿子,他们家世代为农,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许燕吉与魏振德
如此,许燕吉便与老魏一起过上了忙碌且平淡的农忙生活。
在后来的婚姻中,老魏从未“嫌”过她的入狱经历。而许燕吉为了感激老魏,也本本分分地操持家务,精于农耕,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许燕吉的“罪行”彻底被洗刷。
而等许燕吉回身瞭望之时,却发现不知不觉之中,她已经与老魏生活了8年之久。当她还沉浸自己被“精神”释放的喜悦之中时,却收到了来自南京的工作邀请。
这一下,许燕吉可在村里成了令人眼红的“大人物”,她不仅是北京农大的高材生,还有一份体面的城市工作。

晚年许燕吉与丈夫
正当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许燕吉,会不会和老魏离婚,独自前往南京工作之时。
许燕吉却斩钉截底地用一句话,彻底封住了村民的嘴,“我有难时他接受我,如今我好了我去哪都会带着他”。
老魏听完许燕吉这一番话,虽然也组织不出多么华丽的语言感激,但是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就这样,许燕吉带着老魏一同前往南京工作和定居,可是老魏年纪又大,也目不识丁,很难在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许燕吉也没有因此嫌弃他,只是一面工作,又一面替老魏寻摸着适合他的职业。
终于,在许燕吉的多方打听之下,找到了一个给畜牧场放羊的工作,这工作虽然平凡,可老魏却十分喜欢。

许燕吉与老魏
说到底,许燕吉是农业大学出身,对畜牧和养殖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挚爱,而老魏出身农民,对家禽畜类也有着天然的情感。
这也许是许燕吉与老魏之间,一种莫名的缘分,想来许燕吉兜兜转转20多年。最终却在老魏这里,得到了一份简单平淡的爱与生活,这也许就是许燕吉的宿命吧。
不管她年轻时候遭受过多少磨难,但命运对人总是公平的,她失去的所有爱与安定,都集中在后半生爆发。
在与老魏共同生活的30多年里,许燕吉常常跟人说,这一段生活是她生命里最安心的一段。

许燕吉晚年
老魏的踏实和继子的孝顺,都让许燕吉看到了自己闪光的一面,原来这一切都是她值得拥有的。
而上一个能够给予许燕吉爱与安定的人,便是那个在香港陪伴了她整个童年的父亲许地山。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爱她的男人们都已提前步入了下一个轮回,而留在世上的许燕吉,终日与那些美好的过往相伴。
她喜欢父亲在《落花生》里的一句话:“做人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很有用,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体面的人”。
是的,就像许燕吉在探索生活与爱情的时候,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做老魏身边最贴心的妇人。
人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许燕吉的人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晚年许燕吉
而许燕吉也是在晚年,回顾过往才懂得父亲生前作品的所有含义,因此她可以骄傲地写出《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而如今,繁华落尽时代更迭,《落花生》也不单单是属于许燕吉的《落花生》,而是全国人民的《落花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