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命定的相遇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现场,杨振宁致辞: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的结发妻子杜致礼,是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女,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时,杜聿明还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得知女婿获奖后,杜聿明内心很高兴,他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 即草”
如果看一下杜致礼年轻时期的照片,再与杨振宁的现任妻子翁帆做对比,会发现,两人竟然颇为相似,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道理,陪伴才是真情的告白,杨振宁与杜致礼是真爱,与翁帆也是真爱。

杜致礼比杨振宁小5岁,是名副其实的将门千金。她年少时接受了良好而又严格的教育,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杜致礼在舞蹈、音乐、文学与雕塑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
长大后的杜致礼能歌善舞,长相清秀,是公认的“联大附中骄傲的校花”。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谁不喜欢,加上她父亲的身份,便深得蒋夫人宋美龄的喜爱。
杜致礼的学习成绩始终十分优异,她在西南联合大学的附属中学读书时,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未来与她一生相伴的男人——杨振宁。

图|青年时期的杨振宁
1944年,杨振宁刚刚从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并取得公费赴美留学资格,在等待出国办理手续期间,他在父亲杨武之引荐下,他来到西南联大附中代课,同时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巧合的是,杜致礼就是他任教的学生。
其实,按照正常的逻辑,代课老师对于班上学生的印象应当不会太深,但是杜致礼并不是一般人。不管是从姿色,还是气质亦或是文化,杜致礼在整个学校乃至于当时中国女性中,都是佼佼者。
这一段师生经历,并没有给两人带来怎样的故事。不过,杨振宁聪明俊朗、英俊潇洒、谈吐风趣、待人温文尔雅,给杜致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年后,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两人从此断了联系。
多年后在美国相遇的两人万万想不到,两人一世的情缘早已经在这一刻悄悄地埋下了伏笔。

图|正在工作的杨振宁(右)
1947年,20岁的杜致礼想要陪卧病在床的父亲杜聿明前往美国就医,不料在上海期间,杜聿明倔强的性格得罪蒋介石,杜聿明被冠上莫须有罪名被吊销护照,原本两人行的美国之旅,只有杜致礼一个人踏上旅途。
刚到美国时,杜致礼进入宋美龄介绍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攻读她早已有兴趣的英国文学。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女子学院之一,宋美龄、冰心都在那里读过书。
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场兵败被俘,由于资金中断,杜致礼只得转入一所学费更为便宜的圣文森学院攻读英国文学。这时候的杜致礼在美国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为了补贴学业和生活,杜致礼不得不找一份兼职,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缘分大概是最奇妙的东西,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兜兜绕绕了一圈,总会以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再次相见。

图|杨振宁与杜致礼
1949年的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餐馆中正在用餐,此时走进餐厅的杨振宁在看到杜致礼之后,两人立刻认出了对方。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他乡遇故知。
当时的杨振宁已经在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而杜致礼正在圣文森学院就读。从居住位置来看,两人的城市不过相距12英里,能够在异国他乡相遇也是缘分。
多年后,杨振宁回忆他们这次重逢,依旧激动地说道:
“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中走进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我们见不上面,也就谈不上一辈子的婚姻。可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时间真的很奇妙,阔别五年后,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千金小姐,如今沦为“难民”;曾经的穷小子,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学术专家。

图|杨振宁(右)
杜致礼向杨振宁说起了过往几年的艰难岁月,杨振宁也聊起了在美国求学的日子。就这样,在异国他乡,两个孤寂的灵魂找到了内心的光明。
此时的杜致礼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她有着匀称的身材,较好的面容,高贵的气质,这一下子吸引了杨振宁的注意。而杨振宁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杜致礼深深被杨振宁刻苦读书、正直诚实的品质所吸引。
异地重逢,两人相见恨晚,畅所欲言。也正是这种敞开心扉的交谈让两个年轻人迅速坠入爱河。
后来,按照计划杨振宁本应该回思想活跃的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但是陷入热恋中的杨振宁却改变行程,继续呆在了普林斯顿,更是与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签了五年的合同,只因为这地方能够离杜致礼更近一些。
图|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照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为夫妻。这一年,杨振宁28岁,杜致礼23岁。婚后,杜致礼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中文。
虽然两人爱好不同,一个是文科生一个是理科生,一个浪漫一个严谨,但是两人的婚后生活很幸福,杜致礼更是把自己对于文学、雕刻等爱好,充分地应用于家庭和生活。
1951年,两人有了第一个孩子,爷爷杨武之教授给长孙起名为光诺,希望独生子杨振宁将来能够光宗耀祖,获得诺贝尔奖。
杜致礼为了让杨振宁专心于科研,杜致礼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为了节省开支她一边工作,一边包揽家里的全部事物,她没有请保姆,洗衣做饭,接送孩子放学,全是亲力亲为。

图|杨振宁夫妇与李政道夫妇
杨振宁在晚年文章中回忆道:
“有次儿子打球伤到了脾脏,流血不止,送进医院开刀,杜致礼怕他分心都没有告诉他。”
杜致礼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正因为有她在处理日常生活的琐事,才可以让杨振宁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科学研究。
杨武之万万没有想到六年后,杨振宁果然不负众望,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杜致礼的默默付出也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被称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的他年仅35岁,成为了量子物理领域最为杰出的华人物理学家。
同年12月份,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一同参加了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此时杜致礼对丈夫多年的支持最终获得了回报。那天她翩翩起舞,和瑞典国王谈笑风生,留下了自己美丽的倩影。
图|杜致礼(左)
后来,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宴席之时,杜致礼经常会陪伴左右。她举止优雅,言语不俗,博学多识。即使她与这些世界级的精英科学家在一起交谈,也从未觉得不适。
对于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婚姻生活,他的联大老同学许渊冲在回忆录《逝水年华》中说道:
“到底是个科学家,忙碌起来没日没夜,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日常事务不能说是通达的,交友之类的人际往来更是疲于应付。这一些,都有赖杜致礼在背后支撑。所以,在杨振宁功成名遂之后,她屡屡被誉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七十年代初,杨振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带头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科学、文化交流的大门。杜致礼也得以在父亲身边尽孝,直到1981年为父亲送终。
杜致礼是一个精致的女子,生活中充满了情调,她喜欢整理自己的花园,无论何时何地都衣着得体,谈吐优雅。即便到了晚年,也还保持着少女般的灿烂微笑。
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53年,杜致礼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爱的承诺,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
图|杨振宁与杜致礼夫妇
杨振宁与杜致礼共育有3个孩子,都学有所长。大儿子杨光诺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也是美国屈指可数的量子计算机专家。
次子杨光宇是一名化学博士,在化学领域成就非凡;
女儿杨又礼选择的职业与父兄均不同,她选择成为了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在医疗领域享有盛名。
杨振宁与杜致礼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孩子,他们虽未继承父业继续研究物理,却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熠熠生辉,像父亲杨振宁一样永远保持着对自己工作的热忱。
图|杨振宁与翁帆合影
关于杨振宁的第二任妻子翁帆,杜致礼也是认识的。早在1995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到中国汕头大学参加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学校派翁帆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此后多年,杨振宁夫妇与翁帆也经常保持书信联系。
2004年,杨振宁与翁帆携手走到一起,面对年龄相差悬殊的爱情,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但是两人用时间证明了一切,如今,杨振宁与翁帆已经携手走过了十八个春秋,这一路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成为让人羡慕的情侣,杨振宁坦言,翁帆是“上帝赐予的最后礼物”。
如今,杨振宁教授已重新获得了中国国籍,还组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且从世界各地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晚年过得如此幸福,相信也是杜致礼希望看到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