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12月13日,
南京城破日,中华国难日!
这一天,
是一个全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日子,
而这个中国人我们今天更应该提起。
他来自中国湖南一个小山村,
但就是这个山村走出来的他,
后来进入政界,步步高升,
最辉煌时一人身兼6大要职:
全国宪兵副司令、
首都警察厅长、
代理南京警备司令......
他还是南京市市长,
而他用中国军队的最后一颗子弹,
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
今天他的真实故事必须说一说。
他,就是萧山令
1892年6月11日,
他出生于湖南益阳一个小山村,
祖上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
父亲是清末秀才,文名甚著,
而他自幼随父学习,手不释卷。
16岁时,
他刚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毕业,
父亲就为他择了个媳妇。
包办婚姻酿成的爱情悲剧,
人们都见怪不怪了,
没想到他的婚姻却十分幸福。
妻子名叫张惠兰,
是父亲朋友,五品文官张麓仙的女儿,
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一代才女,
更难得的是她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走下去,
他本应该一生都过着安宁的生活,
白天,书斋静坐,笔墨纸砚相伴,
夜晚,携妻之手,望那朗朗星空,
可偏偏,他生在乱世。
当时中国清政府无能,
列强瓜分国土,
中国在屈辱中挣扎,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愤慨无比,
他毅然决定弃笔从戎!
当时他才刚刚结婚3个月,
但深明大义的妻子,
却全力支持他的报国理想。
1909年,
他走进了湖南陆军小学。
扔下圣贤书、八股文,
在学校一心研习可以救国的军事,
受曾国藩的影响,他还立下誓言:
“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19岁时,陆军小学停办,
他又考入保定军校深造,
在此期间,
妻子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孩子,
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到了1917年,
25岁的他从保定军校毕业,
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他回到湖南进了湘军,
先是出任排长,但很快,
就因为表现出色,
一路升到了团长的位置。
接着,又被上司唐生智赏识,
到沅江担任县知事。
之后,他还参加了北伐战争,
立下不少战功,官职是越做越高,
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的资料中,
曾这样描述他:
“其人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
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
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
严而不慢,宽而有威,
为部属所钦慕。”
而他并未因此而自鸣得意,
中华大地的苦难正接连不断地上演,
淡泊的他从未在乎过官职,
他在乎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宁,
他日夜思索的是救国之道。
年轻时期的萧山令
1937年7月7日,
日军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1月,上海就沦陷了,
之后气势汹汹的日军直逼南京,
民国首都告急!
国民政府匆匆西迁武汉,
蒋介石连开3次会议研究南京问题。
大部分高级将领都觉得,
南京非决战之地,
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
可这时,他这位一向温和的儒将,
却执着地表示,一定要守!
那位提拔他的军官唐生智,
也在会议上大声疾呼:
“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
值此大敌当前,
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
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
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思虑再三,也决定坚守,
蒋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
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而此时的萧山令在这危急时刻,
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晋升宪兵副司令,
同时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等,
成为国民党南京宪、警的一把手。
11月中旬,日军接连突破保护南京,
所修筑的国防第一线、第二线。
11月20日,
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成立,
他又临危受命,
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并指挥宪兵加强南京防守,
临时组成两道防线。
26日,他又奉命兼任,
南京市长和警察厅长,
以一己之身连任六大重要职务,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到了12月4日,
南京保卫战彻底打响了!
战局一开始,
形势就对国军十分不利。
当时国军刚刚经历淞沪会战,
已经精疲力尽,日军有20多万兵力,
还有各种重武器和装甲部队。
而南京守军,
包括萧山令的精锐宪兵仅1万人,
加上其他部队,也不过10万人左右。
可就在明知几乎打不赢的情况下,
萧山令依然带领守军奋勇抵抗,
宁可战死,也决不能不战而退,
这是中国军人的执着,
更是中国军人的血性!
12月8日,在双方实力巨大悬殊下,
国民党守军伤亡惨重,
当晚,有部下担心他的安全,
找到他,劝他离开南京。
可他毅然回答:
“我萧山令受命拱卫首都,
防守无方,杀敌不力,
无以对金陵老小;
贪生怕死,俯首称奴,
何脸见江东父老?
我走,南京怎么办?
南京几十万人民怎么办?”
12月9日,日军攻破光华门,
萧山令急忙亲自率部前去增援,
好几次流弹差点打中他,
下们都劝他回指挥部,
前线太危险,可他却笑着说:
“将军难免阵前亡,
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之后在他的带领下,
部队士气大涨,
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使突入的日军全部被歼,
但这样的胜利可谓杯水车薪,
当天又有部下劝他离开,
可他却依然坚决地说:
守土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
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
死守南京,我意早决!
到了12月10日,
南京的外围工事已经被全部摧毁,
日军飞机四处轰炸,
几处阵地的国军甚至全部被打光,
战况惨烈无比,
南京失守已经在所难免。
蒋介石为了保存兵力,
急忙给唐生智发了封电报:
如果情势不能久持时,
可伺机撤退,以图日后反攻。
12月12日,南京攻陷前夕,
日军重兵压境,无力回天,
中国军队开始纷纷撤退!
而当时在保卫战时,
唐生智为表背水一战的决心,
把江上所有渡船全部凿沉了,
撤退令下达后,部队因此发生混乱,
到达码头,却连一艘船都找不到。
南京又处在日军的立体包围中,
只剩天堑长江一条退路,
唐生智自己用预留的一艘汽艇渡江,
逃之夭夭,保住了性命。
但千千万万留在南京的士兵、百姓,
却被笼罩在一片绝望中,
退无可退,许多人就冬泳渡江,
结果溺死者无数。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
又是萧山令站了出来!
他担任起渡江总指挥的重任,
冷静地指挥部队突围,
掩护南京百姓们逃离,
没有船,就率部拆屋扎筏,
人们这才有了活路,
数十万军民争相抢渡,异常壮观。
在此期间,
他的部下又多次将他推上木筏,
让他渡江保命,可他又是死活不肯。
12月13日,7000多名日军骑兵,
以及水路海军逼近江边,
准备水陆空夹击中国军民。
身前,是浩浩长江,唯一活路,
身后,是猎猎南京,人间地狱,
该往哪走,再清楚不过,
可他却在原地定住了……
看着那些还未来得及逃跑的人们,
他不禁想,他们是为了什么,
这样拼命想活下去?
也许是求一息生机,
来日再跟日军报仇血恨,
也许是对这世界还有无线依恋,
也许也许,是有心爱的人……
想到这,
他的眼神里突然多了一丝坚定,
只见他转身、振臂、面对日军,
高声呼喊:
“杀身成仁,今日是也!”
他也有心爱的人,
可他爱家,更爱国,
他居然决心和日军决一死战!
看着他义无反顾地冲向日军,
那些有血性的士兵们,
竟也跟着他冲了回去,
双方又是血战了整整5个小时!
打到最后,他只剩下,
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他已经拼尽了全力,
但却还是扭转不了乾坤,
可成为俘虏是他万万不愿的。
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他闭上双眼,举起了手枪,
将手枪中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饮弹自尽,
死时,他的身躯还久久立在水中!
他的妻子听闻他牺牲的噩耗,
悲痛欲绝,最终吐血而亡!
一个殉国,一个殉夫,
他们是最悲壮最英烈的夫妻!
而在他牺牲当天,南京便沦陷了,
丧心病狂的日军肆虐全城,
30万无辜的中国百姓被残忍杀害:
日军的行径令人发指,
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南京大屠杀震惊了全国,
更震惊了全世界!
看到这些,我们才终于明白,
当初萧山令为何,
拼死都要守住这座城。
可如此民族英雄,
在后来的运动中,
他的后代因为他的背景,
受尽批判,将门子弟沦为农民,
他的名字也成了家族的阴影,
连提都不敢提。
而他当时壮烈的英雄故事,
也因此,被淹没在了,
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直到1984年,
民政部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萧山令的衣冠冢
因为历史原因,今日中国,
知道他故事的人少之又少,
但我们怎么可以,怎么能够遗忘他?
往事并不如烟,
他用生命完成了,
“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
他是南京保卫战中,
牺牲的国民党军队最高将领,
而他更是最刚烈的炎黄子孙!
以我满腹豪情染红满江红叶,
以我满腔热血祭奠刀锋冷冽,
问苍天,生我欲为何,
生当固国安邦,
死亦魂佑中华!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萧山令,逝世86周年,
这样的中国将领,
这样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有责任,
让他的名字,让他的传奇,
在中国大地上久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