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她的一生,从富足到贫困,始终活得优雅。她以言行告诉我们:命运不公,生活困苦,从来不是博取同情的砝码,也不是闲聊时的谈资。
她历经时代风雨,仍温厚如常。她是“中国最后一位贵族之一”、“上海的金枝玉叶”郭婉莹。

图 | 郭婉莹
走出自己的路来
郭婉莹,又名黛西,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黛西是她在悉尼时的英文名,意为雏菊,暗含有君子风度和烂漫风采之意,寄予了父母对她美好的祝愿。
郭婉莹出生在富贵之家,从小锦衣玉食。她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单纯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她六岁那年,父亲郭标应孙中山的邀请回国振兴经济,开办上海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于是,小黛西便随着家族漂洋过海回到了上海。
父母总是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郭标也不例外。但他对自己孩子并不过分溺爱,在给女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他也很注重女儿内在品质的培养。他教导女儿:“你要像花儿一样娇艳,也要有花儿一样的傲骨”。

图 | 郭婉莹家族在澳洲时合照
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她能够在困顿中仍坚强地活着,在困境中仍心火永存。
家庭的富裕,极大地满足了她物质上的需求,也给了她接受良好的教育的机会。
1920年,黛西进入上海极富盛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学习,宋庆龄、张爱玲也毕业于此。因为要进入学校读书,没有中文名字有诸多不便之处,又因为她非常喜欢当时走红的作家冰心,她便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郭婉莹。
1928年,郭婉莹从学校毕业。在当时,从中西女塾毕业的学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出国留学深造,去寻更广阔的天地;二是订婚和结婚,完成人生中的大事。
毕业之后,郭婉莹想同身边的同学一样去美国留学,但架不住父亲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只能继续留在上海,按照父亲的安排,和同自己家是世交的富家子弟订了婚。

图 | 学生时代郭婉莹的短发造型
正值妙龄的少女,谁不喜欢浪漫呢,谁不想要一个风趣幽默的伴侣呢?可是同她订婚的富家子弟却是个务实范儿,竟在一次约会中和她讨论丝袜的好坏。这简直让她崩溃,这样的生活毫无趣味可言。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和未婚夫退了婚。
郭婉莹从来不是一个愿意安于现状,甘于平庸的人,她决定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退婚之后,她放弃眼下锦衣玉食的生活,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考取了燕京大学心理学系,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燕京大学毕业证书和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多情总被无情苦
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她遇到了那个同她志趣相投的男子——吴毓骧。
吴毓骧生得高大英俊,且又才貌双全,对新奇的把戏信手拈来,几乎人见人爱。他和年轻的郭婉莹一样,都喜欢浪漫,喜欢追求平淡生活之外的乐趣。两个相似的灵魂一经碰撞,便激起了足以燎原的星火。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
大学毕业之后,25岁的郭婉莹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吴毓骧结婚了。

图 | 郭婉莹与吴毓骧结婚照
在旁人看来,这门婚事实在算不上门当户对。吴毓骧虽出身书香世家,但家族早已没落,家中更是清贫;但郭婉莹的父亲却是上海最大的百货商之一,她是从小养尊处优的郭家四小姐。这活脱脱就是一出富家千金恋上穷小子的戏码。
但郭婉莹并不在意,对她来说,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丰富更为重要。
郭婉莹和吴毓骧因爱结合,婚后的一段时间,两人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吴毓骧浪漫多情,幽默风趣,总是能给他们平淡的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小惊喜,郭婉莹也从他身上获得了快乐和爱。
可惜的是吴毓骧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他生性风流,并不满足于和妻子居家过日子的单调。
婚后不久,吴毓骧便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寡妇,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寡妇还是郭婉莹的旧识。
郭婉莹没有大哭大闹,她的骨子里仍有旧式女子的宽容,对于丈夫的背叛,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她也极骄傲,这是自己选择的婚姻,即便再不堪,她也愿意承担起这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当丈夫回归家庭时,她仍会像新婚那时一样给他备好精致的早餐。

图 | 郭婉莹和丈夫、儿女早年的全家福
但出轨始终是横亘在夫妻之间的一根刺,丈夫的不忠给郭婉莹敲响了警钟,她开始有意识地独立起来,她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服装店,专门设计礼服。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独特的品味,这一家服装店一时名声大噪。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吴毓骧失去了工作,失意之下,他终日沉迷赌博。郭婉莹不得不以一己之力撑起家中生计。战时生意并不好做,服装店的收入并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只能找了第二份工作:替报纸拉广告。

图 | 郭婉莹结婚照
从绝处挣出一番柳暗花明
世事总是无常,一场厄运再次降临,让她更进一步直面生活的残酷。1957年,吴毓骧被戴上右帽子,关进了监狱。所有家产被没收,她被扫地出门,蜗居在屋顶破漏的7平米的亭子里。
当时,郭婉莹不仅要独自抚养一双儿女,还需背负起丈夫欠下的十几万巨额债务,她不得不以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郭婉莹来说,富贵也好,贫困也罢,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她一直安静从容,不卑不亢。
1960年,这段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在监狱苦熬了三年的吴毓骧因病去世了。她带着儿子收敛尸体,虽然红了眼眶却硬是骄傲地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图 | 在农场参加劳动的郭婉莹
在六七十年代,郭婉莹因为资本出身和丈夫的身份,被下放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这个昔日锦衣玉食的郭家四小姐变成了苦劳工,白天做着繁重的工作,晚上挤在简陋的鸭棚里,睡在草垛上……但她从不抱怨,仍然顽强的活着。
即使到了异常艰难的境地,在她看来,世间万物,也无一不美。早晨从破陋的屋顶漏进的一缕晨光是美,八分钱一碗清汤寡水的阳春面上飘荡着的翠绿的葱花是美。
她坚韧地活着,即便再苦再难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她永远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情,将清贫的日子也过出一种诗意。
即便种种遭遇让她从云端一下跌落到了尘土,但她没有一字怨言,只是平静地接受。她说:“要是生活真要给我些什么,我就接收他们”。
她有着雏菊一样的柔婉,也有着雏菊一样的坚韧。面对磨难,她仍然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坚持。命运有时欺软怕硬,她一身傲骨,从不曾向命运妥协低头。在跌落云端之后,她仍然选择优雅地活着,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图 | 岁月洗劫过后的郭婉莹
1976年,郭婉莹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正义。她被邀请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教英语,所有人都称呼她为“郭老师”。她获得了她的出身和她的婚姻之外的,真正的属于她的尊重。过往的困苦磨难自此终结,从此刻起,过往富贵都如云烟,过往经历皆为序章。
郭婉莹最后的岁月是安稳平淡的。当谈及以往经历,她对所受苦难绝口不提,而是平静地说:“现在我有非常丰富的一生,那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命运不公,不妨以苦难做酒,笑看云卷云舒。

图 | 晚年的郭婉莹与儿女们在一起
1998年,郭婉莹走了,终年89岁。有人给她写了一副挽联:“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她没有留下骨灰,她在去世之前曾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给上海红十字会,为祖国发挥最后一点余热。志愿书上写着:“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当年华逝去,容颜亦将老去,富贵荣华不过如过眼云烟,只有刻进骨子里的优雅坚韧是时间带不走的,它会沉淀在岁月中,历久弥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