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蔬菜了,一个小小的茄子可以做出许多美食,并且吃茄子还有抗癌、美肤的功效。民间有一种长的和茄子类似的果子,人们常常称之为“地茄子”。它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茄子,它是一种中药。
地茄子功效与作用
1、中医认为,地茄子性味苦寒,有散血瘀、消肿止疼、治疗寒热、祛风通络和止血等功效,可治疗内痔或大便出血、汗斑、乳头皲裂、口腔糜烂等。
2、分析发现,地茄子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糖及矿物质等,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佳蔬。特别是茄子富含维生素P,100克紫茄中的含量高达720毫克以上,不仅在蔬菜中出类拔萃,就是一般水果也望尘莫及。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改善微细血管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3、地茄子纤维中所含的抑角苷,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4、地茄子对祛风,利湿,理气,散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主治风湿痹痛,疝气,跌打损伤,遗精,白带。
地茄子的禁忌
1、孕妇是不宜食用地茄子的。
2、在用地茄子用药的时候,是不可以与大蒜同食的。
地茄子的食疗法
1、治膀胱疝气。地茄子30g,川樟子12g,小茴香12g,水煎服。
2、治跌打损伤、局部瘀滞肿痛。鲜地茄子、莲钱革等量,捣烂敷患处。
3、治白带。地茄子30g,三白草根30g,白果根30g,白术槿花根120g。熬水,用药水炖猪瘦内服。
4、治角膜溃疡。铜锤玉带草鲜果实取汁点眼。
5、治男子遗精,女子白带:地茄子、金樱子、白果根、刺梨根、粉子头。共炖肉服。
6、治子宫脱垂:地茄子、三匹风、刘寄奴。炖猪肚子服。
7、治小儿疳积:地茄子、柑子刺。蒸猪肝服。
地茄子主要对跌打损伤、祛风湿、活血散瘀有很好的疗效,在中药中可以时常见到它的身影。但是这种药孕妇是不能吃的,会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在吃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要和蒜类一起吃,两者相冲突。
【名称】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生境分布】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生于山野草坡、灌木丛中。茎匍匐而生,节着地可生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叶缘微呈波状,背面灰绿色,有3条主脉;幼叶淡紫色。春、夏之间,花1~3朵生于枝顶,紫红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色至紫黑色,表面有粗毛。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我国东南、西南各省有分布。
【性味】酸、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止血。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肠炎、痢疾、肺脓疡、盆腔炎、子宫出血、贫血、白带、腰腿痛、风湿骨痛、外伤岀血、蛇咬伤。
【附方1】急性肠、细菌性痢疾。
药方组成:地石榴30克,算盘子根20克,黄荆子30克,紫珠叶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5天。
【附方2】急性膀胱炎。
药方组成:地石榴20克,白茅根30克,车前草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附方3】白带过多。
药方组成:地石榴30克,三白草根15克,白木槿花9克,猪瘦肉50克。
用法:加水炖烂,吃肉喝汤,隔日1剂,连服3-5剂
【附方4】虚火牙痛。
药方组成:地石榴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附方5】痈疖肿痛。
药方组成:鲜地石榴叶适量,甜酒糟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附方6】鼻衄。
药方组成:地石榴鲜叶30克。
用法:水煎服。
【附方7】崩漏。
药方组成:鲜地石榴根50克,猪瘦肉100克。
用法加水炖烂,去药渣,分2次服。
小编非杏林中人,所有药方、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愿世间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