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老者安之,老者安之。"
晚年之安宁,是人生一大幸事。
然而在今时今日,老年人获得晚年的安康并不容易,往往要经受儿女的嫌弃和冷落。
究其原因,不外乎老年人自身的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得子女无法全心全意地敬重孝顺。
人生若能做到以下三点,或可化解儿女的嫌弃,使得晚年不至于凄凉孤苦。
01
其一,与儿女保持适当距离,不过分亲密无间。
亲疏有度,方能和谐相处。
老年人若是与儿女的关系过于亲密,无所顾忌,长期透支儿女的私人时间和空间,终将让子女疲于应付,产生反感。
正所谓"是亲三分客,不客便成任"。
我们要给予子女合理的生活界限和私密空间,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学会退后一步,体现对儿女生活的关心却不过度干涉。
清朝王翚先生有言:"老而无所疑,老而识老矣。"
意为年纪老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老态,谦逊有度,不好意思老无耻。
譬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是一位晚年知老矣的先哲。
他的儿子陈东云自传中谈到,父亲晚年时,每每与家人谈话,言语都极为谦逊,生怕打搅了别人的生活作息。
由此可见,保持适当距离的长处。
02
其二,保重身体,不给儿女添堵。
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迈入了晚年。
这个时候,就该好好享福,而不是成为儿女的负担。
所以一定要勤于保重自己的身体,不使子女忧心忡忡,操劳焦虑。
我们要注意营养均衡,作息有常,经常运动锻炼,及时就医等等,以确保身体健康。
唯有如此,方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不给儿女操心添堵。
历史上就有许多身体硬朗的长寿老人。
如程曾,字嘉瑞,是一位明代进士。他一生节俭朴素,无半点铺张浪费,晚年时节省下了不少积蓄。
程曾活到95岁时仍然健步如飞,日常生活全无劳烦儿女。
所以他的儿孙们都十分敬重有加。由此可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03
其三淡泊名利,不好攀比炫耀。
老年人多半已经退出了社会舞台,收获了人生无数。所以对于功名利禄,理应看淡看破。
如果长期贪图虚名,好逞一时口舌之快,在外人面前攀比炫耀,不但有失身份,而且也会给儿女带来负担和烦恼。
因为年老多疾,哪里还有那个资本去虚荣浪费?
古时就有许多贤人淡泊名利的典范。
如曾国藩,他自谦为"夷陋老人",临终时吩咐子孙们,别在坟墓上做什么奢侈浪费的建筑。
他这种淡泊之风,令子孙们对他肃然起敬。
再如王充,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
他拒绝官场上的高位,潦倒一生,但仍旧淡然自得,不受物欲牵扰,儿子们都很尊敬他的这种胸襟和风度。
由此可见,淡泊名利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人生的晚年可谓最为关键,这个时候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自己是否能获得安宁的晚年生活。
所以我们要与儿女保持适当的距离,保重自己的身体,淡泊名利而不好攀比。
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的晚年生活才不会被嫌弃,而是尽享其中的幸福安康。
就如晏子所说的:"节用而亲睦,夫惟是幸也。"
好文推荐
▽▽▽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理二人(精辟)
“人走霉运,必有征兆”:做人,若遇到这几种怪现象,要小心
层次很高的人,从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放弃上岸后,他们的人生怎么样了:人生并不只有一条路
“人过六十六,四地绕着走”:这4个地方少去,老人才会有福气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不是勤聚会、常帮忙,而是这几句话
“人有贵相,一看便知”:自带贵气的人,这三个特征藏不住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器(深度好文)
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深刻)
《人民日报》金句:与人相处,请记住这三句话
▲欢迎「关注」、「⭐星标」本公众号▲
▲点「在看」是对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