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关于富士康的多个词条冲上热搜榜。据环球网报道,税务部门近期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大陆涉台学者表示,大陆欢迎台商投资建设,给予台胞一系列的同等待遇,让很多企业受益良多,台资企业在大陆分享发展红利、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
其实,这个立场是一贯的,台企到大陆,要遵守商业领域的相关法律,也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受益者,更要承担增进两岸人民情感的社会责任,这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富士康当然也不例外。
四年前,郭台铭为参选2020,面对岛内舆论质疑他是否担心遭大陆施压,当事人回应,“关就关谁怕谁”;与网红馆长对谈时,他又自创“赏饭说”,虽然果冻当时意气风发,越选越亢奋,但面对大陆却少了尊重二字;甚至在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上,郭提出“没有各表就没有共识,所指的是'两个中国'”,也犹如岩里政男附体。
这些言论,不只有违两岸的宪制性规定,挑战了大陆民意,如果为避免被抹红便要向对岸撂狠话,更加证明岛内舆论的偏激极端。
四年后,郭又说要代表主流民意,但他的民调在四组候选人中敬陪末座。在两岸关系部分,他提出金门和平宣言,把大陆军机绕台的责任归咎民进党,对比当年算是有所修正。
但随着选举深入,他又开始了呛声大陆。在参选记者会,面对记者提出和四年前类似问题,担不担心企业被“没收”,郭说,Yes!Please do it,表示自己无惧压力。
但此问题的荒谬在于,如果遵纪守法有何担心?面对绿媒的陷阱,郭和四年前一样,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有岛内媒体人形容,这种态度是对大陆非常严重的要挟,也把他自己的和平宣言打毁了。
郭一直认为,岛内民众热爱和平,希望政党轮替,但是,他呼应这股民意的做法,却是频繁向大陆撂狠话。甚至他的发言人黄士修还沾沾自喜地讲,他的老板对大陆的态度比赖清德还强硬。这种表态等于推翻了郭自己的主张,与他的和平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所以,富士康不只在税务与用地问题上需要遵守大陆法律,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及台湾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也存在改善提升的空间。但更应注意,相关问题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宜放大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免掉入“台独”的话语陷阱。
2
面对富士康被查,“台独金孙”赖清德好似捡到枪,他称,这叫“逼台商表态”。
可笑的是,当初郭提出金门和平宣言时,民进党骂这叫无视台湾的主流民意,假使在绿营看来郭是在“促统”,那他最该被“台独”批,怎么赖清德为挺他,又开始骂大陆?
再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当年对绝大多数台湾人根本就是常识。如今认同异变之下,很多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又割舍不掉大陆的发展机遇,才把承认是中国人当成了“被逼表态”。
就像2018年大阪风灾,大陆派出大巴车营救两岸三地的游客,连大陆同胞真心的一句“是中国人就上车”,都能被绿媒扭曲成“冷血霸凌逼迫宣誓”,内心何其阴暗。
笔者也曾近距离观察过一些“台独”文青,当中不乏在大陆舆论场常写一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文章的人,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身处两岸要两面讨好。
可是,若认同自己就是中国人,何来讨好一说?不想当中国人,只把台湾来的当“同胞”,才会陷入身份认同的错乱。何况,如不想“讨好”,又没人刀架脖子,两岸直航,到大陆早就来去自由,何必纠结?
这就是“台独”不认同一个中国、但迫于生计又不敢挑战大陆红线,才会产生“亲中”与“讨好”的矛盾错乱。
说到底,一部分人是想占了便宜还拿翘,不容许他们吃饭又砸锅,坐享齐人之福,就把责任归咎大陆,甚至有的人还要以此恼羞成怒。
3
一直以来,台湾社会面对大陆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两岸关系也可以“政经分离”,但他们从未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比如,当年两岸服贸协议也是大陆对台湾的让利,这是经济问题,但民进党基于反中目的,变成了政治问题。
再如,国民党推动两岸服贸协议,也不仅是想从大陆获取经济利益,更是想以此为跳板加入周边区域经济组织,如RCEP与TPP,特别是后者,目的是与美国在经济上再次结盟,背后也有政治因素。
如果台湾自己都做不到“政经分离”,凭什么面对两岸关系,面对符合两岸宪制性规定的“一个中国”时,就要用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方式要求大陆?
把昔日认同常识当成了“逼迫表态”,更加证明在“台独”的扭曲之下,岛内社会面对一个中国早已积非成是。
而赖清德对“富士康被查”的表态,则是典型的猫哭耗子,他这种吃饭砸锅还敢理直气壮的态度,正是岛内一些人面对两岸关系的矫情与通病。
赵少康抛“柯郭配”,战斗蓝放弃侯友宜?
蓝营惯大了墨绿台独,现在才想起检验柯文哲?
国民党降格以求蓝白合,柯文哲台独底色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