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对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受访引起的争议,不只有节目主持人急忙澄清,连一些岛内蓝营媒体也似乎坐不住了,他们发表长篇大论希望平息风波。
有家媒体在社论中先谴责民进党利用执政优势修改文、史教科书课纲,视中国人为外国人,打压中国认同。接着话锋一转又称,因为北京突出“一中”、压缩“各表”,为民进党创造机会。他们在“法理台独”无门下,顺势将“中华民国”去中化。
1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评断方式并不公道。如果说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还能以“中华民国”是中国唯一代表自居,当前这一名号也仅仅代表台澎金马地区。因为内战的延续,一个中国之内的确存在相互对抗的政权,但两岸政府的地位并非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当然代表者。
若认为不承认“中华民国”,台湾就要谋独。试问,为何1949年之后的前几十年,大陆也坚持此立场,岛内并没有“台独”?而在1971年之前,大陆也没有因为尚未恢复一中代表权就放弃统一,反观岛内为何却以此理由转而认同分离?显然,台湾舆论更应该去反思内因,而不是处处归咎大陆。这家媒体在社论还写道,
捍卫“中华民国”不是“另类台独”,更非所谓“华独”或“独台”,否定“中华民国”统的意涵,不利于台湾反对“台独”,徒增坚持中国认同“非绿阵营”两岸论述的难度,及在大选中拉下民进党的机会.....夏立言的发言符合台湾多数民意,对中国国民党而言,孙文创建的“中华民国”才是中国,这是两岸的内部矛盾,而非国族认同的异变,只有坚持此一立场的中国国民党或“非绿阵营”,才有能力、有意愿、有政治基础可以处理两岸关系。
这段话更是充满了矛盾。首先,反民进党,从来不代表反“台独”,对中国认同而言,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强调“非绿阵营”就有中国认同的说法不成立。长期以来,否定岛内宪制性规定中追求统一目标的正是当下的朝野两党。而孙中山创立的民国,和当前台湾主流论述中完成以台湾为主体质变的这一名号,所代表的意义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当岛内民众把统一扭曲为“并吞”,可见多数人根本分不清主权与治权的区别,早就把一个中国之内的政权对立,混淆为“国家”对立。如果硬要说不存在“华独”或“独台”,更是对当前岛内现状的掩耳盗铃。时下占据台湾政治中心地位的,是名义上统独争锋下的泛蓝“独台”派和泛绿“独台”派,这两股力量诠释了何为当前的主流民意。统独问题当然不是内部问题,而是敌我矛盾。
2
事实上,在处理两岸关系时,对于“一个中国”的诠释差异,大陆一直当作内部问题。正因如此,当年两岸事务性协商中并未涉及“一个中国”的具体涵义。此后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从2008年还开启了两岸交流融合的历史新局。反而是台湾方面从李登辉以来,自1993年抛出“以一个中国为指向性的阶段性两个中国”后,一直妄图利用“各表”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假使连目前两岸的主要矛盾是名号之争还是认同异变,这样浅显而直白的问题,岛内舆论都不愿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面对,还要以“非绿整合”攸关选举对大陆提出各种要求。很难想象坚持类似观点者,会真正拿出勇气与“台独”据理力争,很难想象他们敢于廓清岛内民众对大陆根深蒂固的敌意与偏见。
大陆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最近在回应解放军在台湾周边大规模演习一事时称,这是年度计划内的常态化演练,并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如果不想做中国人,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面对岛内的一些人明明是中国人,却否认这一身份认同,如果部分台湾媒体还要粉饰此现状,把“台独”引起的国族对立问题片面解释为仅仅是对“一个中国”的认知差异。虽然他们也呼唤“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这样的做法不啻为掩护了那些不想做中国人的人,是不是真心追求和平统一,相信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
称“国民党非统一政党”惹争议,夏立言回应了
称“国民党非统一政党”,夏立言的说法意外吗?
韩国瑜列不分区第一,能救摇摇欲坠的侯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