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10月2日在脸书表示,他以12万分沉痛的心情,宣布拒绝出席今年的“双十”大会,他说自己过去40年来年年都参加,然而自2021年开始,蔡英文当局将双十日的英文名称,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他质疑:什么时候从“中华民国”改为“台湾”了?
马英九批,蔡英文此举是不折不扣的“台独”路线,这样的做法,既不遵守岛内宪制性规定,违反了蔡英文在2016年和2020年两度宣誓就职时,做出的承诺,更危害台海安全。是极其不利、不负责任的做法。
如同反对蔡英文抛出“两岸互不隶属”一样,法律系出身的马英九展现了他对当前台海局势的忧心。不过也应看到,这不只是一个名称问题。退一步说,即使民进党当局在相关活动中处处彰显所谓的ROC元素,当借壳上市的主张已经成为岛内的主流政治意识,“中华民国”从治权概念被偷渡为“主权”概念,从昔日两岸在一个中国内的名号之争,被扭曲为“国家”对立,无论这四个字再被如何装点,它也只是一块“台独”的遮羞布。
民进党的主张自不待言,但蓝营又持什么态度呢?在此,不妨从一篇十六年前的岛内新闻说起。2007年7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曾这样报道,
马萧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将是国民党在大选对“国家”定位与认同的方向,已获得党主席吴伯雄、秘书长吴敦义、组发会主委廖风德的支持。
“中华民国是台湾”,过去在国民党一直是禁忌。2004年8月,当时首席副主席萧万长向中常会提出现阶段基本论述,定调“今天的'中华民国'已经和台湾合为一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引发中常会激辩……
当时萧万长精心为国民党设计的基本论述无法得到认同,让他萌生去意,来年三月即请辞副主席。但马英九上月找萧搭档,双方谈起“国家”定位与基本论述时,对“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一拍即合,马英九认为,“中华民国”与台湾已是一体,这是政治现实,没有不承认之理。
显然,这是当时国民党阵营为因应民进党打出的“统独牌”,在本土化议题上作出的重大宣誓,而此篇报道的作者之一,正是现任马英九办公室执行长,彼时的《中国时报》记者萧旭岑。
从那时开始,“认同台湾、拥抱本土”的本土化路线进一步成为国民党内的主流声音,有大陆学者曾提出,“国民党积极朝本土化路线迈进,客观上将增添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与变数。”事实证明,蓝营深化本土认同与台湾认同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岛内民众的中国认同情结,为之后马任内爆发的“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乃至民进党重返执政埋下伏笔。
四年后,时逢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也面临隔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阵营的竞选口号是“台湾加油赞”。因为缺了“中华民国”元素曾引起争议。导演刘家昌在节目中声称,在江西龙虎山的他曾收到来自马当局的文宣,“中华民国百年”被写成“台湾建国百年”,让他很不满。刘回台后出席新党党庆公开表达,如果国民党再只强调台湾,他就要代表正蓝出来选。虽是气话,也从中看到深蓝阵营对国民党本土化路线的质疑。
更应看到,民进党之所以得以偷渡“台独”,真正的原因是岛内其他主要政党长期以来在选举目标下,为了扩大本土认同并不敢据理力争,甚至还要极力迎合岛内的政治正确。当年对于马萧阵营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主张,时任中常委的章孝严曾表示,为胜选国民党要学会“不择手段”,他可以理解,国民党支持者也接受这样的论述。
在这样的思维下,面对“台独”课纲,两岸政治关系向前推进等议题,蓝营不敢拂逆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台湾民众长期对主权以及治权概念的厘而不清,也为民进党的分裂主张从“台独”向“独台”转化提供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蓝营最终失去政权的根源所在。
马英九怒批蔡英文利用双十节庆祝名号偷渡“台独”,然而,蓝营人士更需厘清的是面对“一个中国”何去何从,到底是什么样的路线成就了民进党的班师回朝,又是谁让国民党从执政变成在野,若能反求诸己,也不失为面对两岸关系的勇气,但现在的他们仍自我感觉良好。
称“国民党非统一政党”,夏立言的说法意外吗?
韩国瑜列不分区第一,能救摇摇欲坠的侯友宜?
侯友宜访美归来民调低迷,蓝白合狂赢赖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