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北市长侯友宜被国民党确定征召,加上早前已宣布参选的柯文哲与民进党主席赖清德,2024三强争霸的局面正式形成。相较蓝营喊出下架民进党,白色力量领衔人柯文哲则企图成为非赖共主。
台媒报道,挺蔡不余遗力的“国策”顾问秦嘉鸿5月初举办88岁寿宴,除了蔡英文、郑文灿等绿营人士现身,在前北市民政局长蓝世聪牵线下,柯文哲也出席祝寿。 而5月20日,在柯以民众党主席身份宣布参选当天,前台联“立委”许忠信、深绿色彩浓厚的陈水扁医疗小组发言人陈昭姿均现身会场,显示柯与“独派”关系回暖。
不只如此,今年二二八前夕,柯文哲还曾拜会台湾“国/家”联盟,除了讨论相关活动,更大谈卸任后将争取2024。被问到两岸论述,他表态立场跟独派一致,声称“两岸一家亲”是为了和中国(大陆)交涉,保证世大运举办。种种迹象表明,柯文哲在极力修补与绿营乃至独派的关系。
1
在笔者看来,这些动作除了2024的选举策略,也符合柯文哲一路走来的真正底色。
在201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中,柯文哲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因为插科打诨、讲话无厘头,他披上“白袍”称要推倒蓝绿高墙便让一些人信以为真。事实上,他明明是帮绿营打江山,没有民进党倾力支持,作为“佣兵”的柯文哲只是空壳。
他当选台北市长后与民进党交恶,表面上看是他提出“两岸一家亲”让部分独派与民进党不甚满意,但真正原因在于两岸关系是蔡英文的禁脔,她不能容忍一个代打江山者变成主角,这是“僭越”行为,直接威胁的是民进党的政治权力。而绿营抹红柯文哲反而淡化了他的墨绿色彩,意外成就了他务实中道的人设。
但无论如何包装,超越蓝绿仍是伪命题。虽然国、民两党的统独立场并无本质不同,但不可否认,围绕相关议题的延伸在岛内却早已形成稳定的二元政治结构,并不存在第三种选项。柯文哲将自己领导的台湾民众党自诩为第三势力,明显是脱离岛内的政治现实。
柯文哲曾说,“国民党对中国太顺从,民进党又不沟通也不对,应有中庸方法解决”。这句话本身就充满矛盾,前半句效法绿营抹红对手,后半句又模仿蓝营强调沟通,这样的大杂烩,何谈超越蓝绿?
柯文哲曾强调台湾民众党的成立是希望在蓝绿之外让台湾人民有另一种选择的机会,组党是要扛起改变台湾政治文化的责任,执行“清廉、勤政、爱民”的理念,中心思想就是“台湾整体利益与人民最大福祉”,“对外关系上则采取务实路线以及争取台湾最大之生存空间,确保主体性”。但上述说法也没有超越蓝绿各自主张,更无法区隔蓝绿,反而更加凸显民众党政治理念的模糊。
2
有学者认为,柯文哲在民众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心思想上回避了台湾蓝绿二元社会政治结构,回避了台湾政治发展主张,回避了两岸关系论述。如果柯文哲只是以鸵鸟心态面对上述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倒也无关宏旨。然而在柯文哲看似立场模糊的表征之下,在涉及两岸关系的原则问题上,他的主张一点也不模糊。
在4月访美前,柯文哲先抛出“九六共识”,妄称台湾没有“九二共识”,只有“九六共识”,1996年第一次直选领导人时,台湾主体性就建立了。
在美期间接受专访,对于“九二共识”他指出,不会当面否认,民进党的回答方式是不接受,他的可能回答会是了解也尊重,是认知(acknowledge)但不是承认(recognize),至少没有当面拒绝掉。他把攸关两岸关系的是非原则仅仅看成面子问题,甚至还称大陆对台湾领土的“野心”从没改变。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演说时,柯文哲更将“维持现状”称为不得已的选择,细听这些内容,会发现柯的论述其实只是用新说词包装民进党一贯的两岸立场。
当这样的柯文哲得到越来越多岛内民众的认可,甚至连国民党都公开喊话渴望与其合作,这些现象反映的当然不是“台独”势力的衰落,而是在“独台”日益成为主流认知下的重新整合,如果再以“和平”还是“战争”的二分法划分统独,恐怕是远远低估了当前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前不久,谈到柯文哲现象,曾有评论这样写道:
柯文哲作为台北市长和民众党主席,依岛内对“统派”的划分标准,柯文哲不属于“统派”人士,民众党也不属于“统派”政党,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的坚持给予高度肯定。因此,我们希望对于那些还没有参与,却希望参与到两岸交流中的“非统派”政党、团体和人士,不妨学学柯文哲,用务实行动和善意加入到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洪流中来,共创两岸和平荣景。
不知面对柯文哲现身独派餐会,向“台独”团体台湾“国/家”联盟交心,上述论者作何感想?如果不属于“统派”难道不是“独派”,还是说统独之间还有灰色地带?或许不必怀疑这些观点的初衷良善,但面对事实若还固执已见,实在有必要先到三甲医院的眼科及时就医。
李东宪举起五星红旗,让台独两面人图穷匕见
郭台铭怒气难消?国民党“立委”揭出局内幕
不想统一只求避战,赵少康“惦记”起了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