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合一选举揭晓,民进党不只在北台湾全部失守,倾全党之力主攻的新竹市也换了颜色,让一些人对两年后变天跃跃欲试。
蓝军大赢还是英系受挫
这次最具指标意义的六都市长提名皆由蔡英文主导,不惜让党内初选机制作废,但台北、桃园、新竹全部落败。虽然民进党重挫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总览22县市,扣除嘉义市选举延期,国民党夺13县市、民进党5县市、民众党1县市、无党籍2县市。对比2018年九合一,国民党15比民进党6的局势,蓝绿版图只有小幅变化。
最受瞩目的台北市长一役,蒋万安以超过42%的的得票率当选,同样也是三足鼎立的2018年,惜败的丁守中得票率是40.82%,即便是2014年被柯文哲打趴的连胜文,得票率也超过4成,而原本支持柯文哲的非蓝选票转移到了黄珊珊身上,让民众党斩获超过2成多的得票率。
对照一些蓝营媒体渲染的大胜,国民党在台北只是稳住了基本盘。
在地方县市议员层面,民进党对比2018年增加 38 个席次。而同时国民党则减少了 28 个席次。最有斩获的是台湾民众党,首次顺利插旗地方议会,拿下 14 个席次。
根据台当局“中选会”统计数据,本届国民党县市长总得票率突破5成,比起4年前进步1.24%,至于民进党虽然仅获得41.62%,但也比上届增加2.46%。但是得票数国民党比韩流时少了40多万票,民进党少了15万票。
因此从得票数来看民进党表现并非比2018年差。除了白色力量挤掉了一众小党,所谓“蓝色狂潮冲垮民进党”的说法与真实情况显然存在落差。
如果硬要从这场蓝绿争斗中找到失意者,不过是英系在党内遭遇重挫,引发绿营内部的争权风暴。外界预料蔡英文下一步将是行政部门改组,党主席将由高雄市长陈其迈暂代,另择期办理党主席补选,未来又将上演各派系间的角逐厮杀。
“抗Z保台”破功还是被强化
对于这次选举结果,有媒体评论,是台湾人民恐惧战争让民进党的“抗Z保台”破功,类似的观点充斥在各大媒体的评论版面,但事实真如此吗?
对以上论点作出判断前,何妨先观察那些赢得胜选的蓝营县市长,哪一个是靠反对“抗Z保台”脱颖而出?
在选前100天,面对媒体询问,台中市长候选人卢秀燕强调,“抗Z保台”是每一个台湾民众、每一位首长,是当局和地方首长的共同责任,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政党的专属权利,也不应该用此来操弄选举。
在10月底“救国团”举办的凯道游行现场,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曾打出蒋经国牌,称“救国团”在风雨飘摇时代号召青年加入抗G保台行列,富有历史意义和团结使命。当国民党讽刺执政党 “绿能你不能”的双标,不过是在挑战民进党对相关议题的垄断。
再如被朱立伦征召的桃园市长候选人张善政,早在2015年1月,为配合美国舆论炒作,他曾表示台湾平均每年发生300多件资安通报事件,攻击来源大部分来自大陆,某些攻击手法甚至是全球首见,这代表“大陆把台湾当作网络信息攻击试验场”。为此,央视罕见以专题回击这些污蔑。
这次桃园一战,张善政旧事重提竟把被央视点名当作 “抗Z保台”的资本,以上表态倒是和上了 “台D黑名单”的民进党政治人物颇为雷同。
如果这些蓝营县市长候选人在选前纷纷要以宣誓“抗Z保台”以示清白,要以打破民进党对“抗Z保台”的垄断来争取选民的认同,胜选的结果是此议题破功还是证明早已超越蓝绿被再度强化,变成检视各阵营候选人的前提呢?
国民党向绿靠拢“台D”版图扩大
事实上,在野的国民党向绿色路线靠拢由来久矣。2016年1月,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败之际,国民党的年轻世代“草协联盟”就主张拿“中国”二字开刀,前发言人杨伟中就呼吁,改革应包含“将中国国民党改名国民党”。成员徐巧芯说,很多人支持中国国民党改名,“叫国民党不是坏事”。
杨伟中后来叛党转投绿营,被开除党籍后加入民进党主导的“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反攻倒算不遗余力,如果不是2018年在库克岛溺毙,如今仍是混的风生水起的绿营鹰犬。而留在国民党党内的徐巧芯,在2020年蓝军大败后又主张国民党重拾“反G”初衷。
这次九合一选举,徐巧芯拿下台湾市第三选区议员最高票,虽然“抗Z保台”未必是胜选主因,然而,当主张自砸招牌敌视大陆的年轻世代变身蓝军悍将,也从中一窥部分国民党支持者的两岸立场,他们反对的或许不是 “抗Z保台”,而是苦于面对民进党没有招架之力。
九合一选前,国民党某位大老替候选人站台时喊出口号,票投国民党两岸无战场。但2020年10月,国民党团在立法机构院会却提案“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G”、“台美恢复'邦交'”,为了宣誓抗Z保台,宁肯背弃反D立场,祭出具有台D性质的提案,如果说这样的做法只是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那国民党赢回政权,就会有不同表现吗?
从2008年5月至2015年年底,在绿地变回蓝天的八年间,美国对台军售四次共24项,总额超过201亿3000万美元,平均每年军购金额为25亿1000万美元。前领导人李登辉12年任内,美对台军售共计41项武器装备,金额162亿余美元,平均每年约13亿5000万元;陈水扁8年任内,美对台军售共16项约84亿余美元,平均每年约10亿5000万元。国民党在此阶段的军购金额超过李扁时代。
面对购买更多武器对抗大陆,执政者当时给出的解释竟是,美国对台军售没有破坏两岸关系,台湾发展对外关系也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样的国民党,从未建立真正的两岸和平论述。
果真如一些分析家所言,这场选举的的结果,代表台湾社会惧怕战争拥护和平,面对连隶属深蓝阵营的新党在台北市都仅存一席,恐怕其他旗帜鲜明的统派力量在台湾现行的政治制度下更无立锥之地。
所谓战争与和平的抉择,本质是蓝绿以何种方法论拒绝统一延续两岸分裂现状。
从这个角度看,每一次岛内选举,都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被强化,让“台D”版图持续扩大的显例。这是三十年来,伴随政党轮替,蓝绿实力消长不曾改变的趋势。
2024民进党仍会打“抗Z保台”牌
这次九合一选举,投票率低迷也被视为民进党受挫的主因之一。对比2014年民进党在地方县市选举中拿下583万票,这次民进党总得票数是474万,而这消失的109万票多数是认同“台湾Z权”牌的绿营支持者,当中不乏对蔡英文迂回台D路线不满,希望民进党采行更为激进路线的的基本教义派。所以,才有绿色媒体将败选原因归咎于民进党正在国民党化。
面对两年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民进党倾全党之力组织动员,不断加码“亡国感”以此召唤绿色选民的危机意识,面对在疫情和民生议题上对执政党不满的绿营支持者尽数归队,如果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上提不出具体的目标方向, 这张加大力道打出的所谓“Z权牌”,恐怕仍将成为蓝军的罩门。
回想当年一骑绝尘的韩流也曾让国民党看到2020的希望,可是向绿跟拜的结果,即使国民党的候选人手护前胸高喊“抵制一G/两制”,也并未争取到“台D”选民的信任,蔡英文大胜的选举结果证明,对“D”的不够彻底的韩国瑜,台湾选民充满疑虑。
而在550万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韩国瑜的力挺远大于对政党的偏爱,有这些非蓝铁票的加持仍然大败,如今没有了韩流,这场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对2024的参考意义仍待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边谈避战,一边又以“绿能你不能”希望打破民进党对“抗Z保台”的话语权垄断,要与民进党竞争本土认同的国民党,不可能端出真正的和平论述,只能让相关议题被不断加码,让“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岛内的理性讨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决定台湾前途的是14亿人
台湾的选举当然一定程度反映岛内民意,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蓝绿决定,更不该是透过选举来论证的议题。
当民进党把大陆视为对台湾安全的威胁,把国民党当成“外来政权”,这种以去“中国化”为目的的当家作主,所涉及的Z权议题乃至统独争端本质是敌我矛盾,不仅靠“民Z”无法调和,更是以否定台湾人民的反殖民斗争历史和肯定冷战以来的美国霸权政策为前提,寻求再殖民化的台湾民Z,当然不是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
如果只是控诉民进党在选举操作中的卑劣,而不揭露这套岛内现行的政治制度背后的阴暗,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台湾前途是2300万人决定的”话语陷阱, 而这正是一部分媒体隔海看台湾的盲点所在。
更应认识到,如果岛内的政党不再将“台D”视为分裂“国土”,而是现行政体下的一种言论主张,这种意识本身就是混淆了敌我矛盾本质的统独问题。
这样的政党即使掌握公权力,不仅不能真正限制“台D”的发展,反D可能沦为与民进党分进合击换取经济利益的通关密语,为达成蓝绿联手迷惑大陆之目的,这是民进党在地方选举时运用的一种策略,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值得警惕。
“抗Z保台”的破功是与“台D”势力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岛内选举来决定,无论蓝绿谁输谁赢,能发挥关键作用的仍是14亿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也是达成此一目标最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观察岛内选举更有赖跳脱蓝绿视角,从两岸关系的大局着眼,从14亿人的民心所向出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众声喧哗中得出真正的答案,牢牢把握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张亚中给深蓝许下的是幻灭的“民国”残梦
文化“台独”渗进汉奸思路,龙应台刷出新高度
从朱立伦评李登辉,看国民党与“毒台”的距离
章孝严绯闻与周玉蔻之乱,折射国民党被李登辉台毒路线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