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当局领导人”到“分裂分子头目”,蔡英文的台独末日将近?



针对近来有媒体报道称,蔡英文将同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8日回应,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作出澄清。毛宁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D分裂分子头目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坚决反对美方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同台D分裂分子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经常使用的“台当局领导人”被改称为“分裂分子头目”,无疑是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勾结境外敌对势力挥出的重拳。

更重要的,这也是大陆对当前两岸关系矛盾性质的重申。如果说1949年,国民党当局被中国革命推翻,在美国的扶持下,残余势力退据到台湾省尸居余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海峡两岸曾发生过谁是“中央政府”,谁“代表中国”的争执,大陆因此对占据中国千分之三领土的地方性政权领导者称“台当局负责人”或“台湾地区领导人”。
时过境迁,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围绕内战引发的“代表权”之争,不是在一国前提下的非对抗性矛盾,而是关乎领土主权的敌我斗争,面对民进党当局不断挟洋自重否认“一个中国”,称其是台当局领导人,无法客观呈现两岸关系矛盾性质的变化,这也决定了大陆对台当局负责人的称谓改变。
这种变化也在提醒一些蓝营人士,当他们无视分裂思潮越演欲烈的岛内现状,甚至还提出所谓的“主权共享”“对等政治实体”等主张,试图将台当局的政治地位和台湾人民与大陆民众享有的平等权利混为一谈,从本质上是混淆了两岸关系目前的矛盾性质,妄图将两岸分裂现状长期化、固定化,这种企图当然不为大陆接受。
因为一个国家,只能以一个主权实体在国际上作为代表,不可能有两个。岛内一些人基于主观意志,重新解释“一个中国”的做法,实际上是想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一个中国”的代表,当他们昧于两岸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又希望台海和平稳定,这种做法显然是掩耳盗铃。

尤其当这些岛内人士一边反对台D,一边面对大陆又要强调两岸制度差异,认可选举所谓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正当性,试想,当这样的制度保障的是一个分裂分子头目脱颖而出,更加反证了台湾已经没有从法律上遏制台D活动的强制性手段。
人大代表凌友诗在两会前针对“两制”台湾方案曾提出建言,“一国两制”保留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质管辖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特色,即使回归了祖国,仍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活力,这是大陆一直以来所说的“因地制宜”。但这并不等同,台湾可以利用两岸制度差异和大陆叫板。
从这个角度思考,能让分裂分子头目脱颖而出的岛内现行体制,在国家统一后,亟待修正与调整。而希望两岸和平的岛内人士,也只有正视台D才是破坏两岸关系,危害台海稳定的根源。与其面对大陆不断的善意还要颐指气使予取予求,不如和14亿民众一道,将矛头与炮火对准分裂势力才是正途,若一味地倒果为因,反而可能助长台D的嚣张气焰,不利于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金门伙房兵泅渡厦门,台独“立委”威胁给他唯一死刑?
宋楚瑜再战2024?昔日被李登辉做掉,台独当道壮志难酬
瞎说武统有什么用,郭正亮为何飙骂大陆网友?
当年要与大陆决战,如今不当台独炮灰,王建煊的统一彻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