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金门县议会当天成立了“跨党派问政联盟”和“无党籍联盟政团”两个联盟政团。在县长陈福海的见证下,共同发表了四大宣言,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宣言,并强力推动“金厦跨海大桥”早日兴建。这一举动得到众多大陆的媒体的高度肯定,甚至还有人形容这是打响反民进党的“武昌首义”第一枪。
其实,和平不只是金门人的愿望,也是14亿人的愿望。如果不是为早日实现此目标,金门如何能喝到福建运来的水,即便没有这份宣言,在一个中国之内,祖国同胞也从未把金门人当外人。
抚今追昔,围绕着两岸关系,金门有太多故事可以谈。
当年的金门是两蒋反G的前线,在那个彼此军事对峙的年代,国民党当局不惜以军事反攻来实现“统一”,而大陆人民没有因为台湾方面的梧桐诉求而放弃对一中的坚持,也并没有因尚未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被国民党当局“打压”转而认同分裂。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压根不是“梧桐”或“国际空间”问题伤害了两岸人民感情。而是时过境迁,当台湾有部分人不想做中国人,不希望国家统一,才放弃自己昔日的主张,把一切都扭曲成了分离的理由。他们只许台毒防火,不容大陆点灯,金门就是最好的照妖镜。
国民党的政治人物谈金门,最爱谈古宁头、八二三,说这两场仗如何保卫台湾。可是金门靠近大陆,是1954年的所谓“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才形成两岸分治的局面。这是帝国主义介入导致国家分裂的悲剧,只有统一才能由悲转喜。
因此,再谈金门的历史,比起台毒渲染的所谓保台,更该纪念的是两岸共同守中,兄弟事家务事,不容外人插手。
如果每逢八二三,金门县的人还要不满蔡英文没来纪念,如果对于麦卡锡窜台,来自金门县的“立委”还要举手欢迎,那这样的表现不就是变相替台毒背书,把金门过去坚持“一个中国”的历史全都否定了,还能带来和平吗?
40年前,担任金门防卫部司令官的许历农,在大胆岛上立起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不多久,厦门的海边,也出现了同样规格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宣传牌。
2017年,在“九三军人节”前夕,许历农发出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不再反G”。
他认为,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施政方针、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几乎都遵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贯彻施行的,当年反G的理由早已不复存在,当然不能为反对而反对。
这是一个曾经战斗在金门的国民党老兵的转折,如今的许历农105岁,他的今生余愿是国家统一。
而当年这两处隔海对峙的巨型标语,现在也成为观光景点,到金厦的旅客,一定会出海专程参观,这在在昭示了,有一个中国,才有两岸一家亲。
值得一提的是,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这次也表达对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的支持,但他拥抱和平的理由却令人迷惑。
施明德强调,这是台湾递给大陆最大的橄榄枝,也是对全世界最大贡献,“以后(大陆)就不用拿着武士刀在你家门口晃来晃去,现在是收回棍棒、武士刀的时刻”。
然而,若没有包括施明德在内的台毒分子存在,无论金门还是台湾省又何必要受战争之苦,把大陆捍卫国家主权称作“用武士刀或棍棒晃来晃去”,这是赤裸裸的抹黑与栽赃,也暴露了施明德和平呼吁背后倒果为因的分裂图谋。
施明德的言行证明,台海和平更有赖让台毒彻底清零。而两岸关系几十年来的历史更加证明,遏独才能止戈,有分离主义存在的“和平”,只是台毒幻想的终南捷径。
从这个角度看,最保两岸和平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也是金门人不做台毒炮灰,一心一意求发展的最大保障。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登陆,热烈欢迎的几个理由
金门炮战63周年 错乱的国民党丢掉的中国魂
金门高粱刚刚解禁,国民党“立委”回到台湾却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