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台独”组织民调证明抗中牌失效,谁在妄想忽悠大陆?


九合一台湾地方选举过后,“抗中保台”破功的声音不绝于耳,尤其最近一份亲绿智库公布的民调,更让这样的观点被无限放大。
1月12日,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发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调,结果显示, 46.75%的台湾民众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明显高于表示不同意的民众(35.8%)。
同时,有超过55.2%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不能控制两岸局势发展,有50.8%岛内民众不支持“抗中保台”,62.1%不同意“只有相信美国、亲近美国,才能'保卫台湾'”的说法。
立场亲蓝的岛内学者纷纷认为这份民调显示“民意”变天,然而,去年12月30日,同样是出自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的民调,却显示7成人愿意为所谓“保卫”台湾而战。(台湾媒体)
这则消息被不少两岸媒体引用,甚至还有观察者以 “抗中牌失效又一佐证”作为新闻标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民调的提问方式都可能直接影响被访者的回答。
以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的数据为例,虽然显示有46.7%的台湾民众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启对话,但何为“九二共识”恐怕在岛内很多人并不清楚。
回眸历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谋求国家统一”是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
但在台湾,关于 “九二共识”的表述方式已经被扭曲为表述目的,以“一中各表”之下追求和平红利做窄化处理;2022年6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美国受访又称,这是“没有共识的共识”,而更早之前,搭档韩国瑜参与2020选举的张善政还将“九二共识”遭歪曲的责任甩锅大陆。
如果这一攸关两岸关系发展的定海神针在岛内被长期工具化,台湾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持共谋国家统一的应有之义,恐怕这是此份民调无法反映的问题。
其次,所谓超过五成民众不支持“抗中保台”,那“和中保台”又该如何定义?
至于说六成民众不认可“只有相信美国、亲近美国,才能'保卫台湾”的说法,是否还可以解读为,一些人相信只有加强防卫自主,才能对抗大陆?而这些人反对的是美国,还是在怀疑美国协防台湾的决心与承诺?
大陆方面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共谋国家统一,才是“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图为2008年的两岸“陈江会”。(大陆媒体)
如果55.2%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不能控制两岸局势,在一些基本概念尚未厘清的前提下,换个问法又有多少人相信国民党可以实现永续和平?
更值得玩味的是,去年12月30日,在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发布的另一份民调中,显示若因“台湾宣布独立”,导致大陆攻打台湾,有63.8%受访者愿为保卫台湾而战,若是大陆“为了统一”对台动武,有71.9%受访者愿为保卫台湾而战。
如果1月12日的民调可以证明抗中牌失效,还有立场亲蓝的岛内学者纷纷来背书,那12月30日的数据又该作何解释?莫非岛内民意只用不到两周时间就从喊打喊杀转为拥抱和平,如此转变可申请吉尼斯纪录!
众所周知, 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是打着“民主”和“合作发展”的幌子,在国际上长期从事“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曾被大陆国台办点名批判。
这一组织在2003年6月正式成立,背后有美国支持,董事长由“立法院长”兼任,副董事长由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兼任,现任董事长是游锡堃,副董事长是吴钊燮,而游、吴二人均已被大陆列为“台独”顽固分子名单。
即使要证明“抗中牌”失效,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也不该用一份“台独”组织公布的民调作为佐证。尤其当这份民调又被岛内的蓝营学者扩大解读时,更有理由怀疑,这是面对台海局势紧张岛内合谋对大陆进行的认知作战,而背后的美国因素不容忽视。
另一份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国民党重回支持度第一,然而总体观察,在蓝绿版图对比上,蓝军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多数非蓝政党的“台独”主张比民进党更为激进。(台湾“民意基金会”)
与1月12日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民调同时被台媒报道的,还有关于“国民党支持度重回第一”的民调,出自另一家民调单位,台湾“民意基金会”。
根据政党支持倾向调查,25.1%民众支持国民党,24.7%支持民进党,17.7%支持民众党,4.5%支持“时代力量”,2.5%台湾基进党。
台湾“民意基金会”分析表示,2022年岛内基层公职人员选举后,国民党政党支持度一举超越民进党,回到阔别已久的第一大党宝座。
从这份民调观察,民进党只落后国民党0.4%,明显在误差范围内,而屈居第三的台湾民众党虽标榜中道,但整体的统独立场是中间偏独,而时代力量和台湾基进党是“台独”色彩更为鲜明的政党。
对比蓝绿版图,国民党已经在台湾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是一些大陆媒体从这份民调中未能捕捉到的信息。
事实上, 台湾“民意基金会”在去年12月下旬就已公布相关数据,与“民主文教基金会”民调相隔不到一个月,但在同一时间也都被大陆媒体广泛转载,涉及内容虽有区别,解读方式却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即,对于去年九合一选举的结果,一些人相信民进党的挫败是国民党的胜利,“抗中保台”没能在选举中发挥作用等同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就此破功。
其实,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是对岛内局势的严重误读。
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受挫是事实,但绿营在地方议会的席次不仅没减反而还有所增加,对比2020年蔡英文选举拿下的817万票,民进党这次总得票数474万,而消失300多万票,作为“抗中保台”的潜在力量,并没有被标榜“大胜”的国民党吸收。
当绿营支持者用不投票来教训施政不利的民进党,来表达对“假论文”或“阻挡疫苗”的不满,正如笔者此前文章谈到的,岛内的统独民意不会因为一场地方选举出现大幅摆荡。
从选举过程观察,当国民党的地方县市长候选人,从卢秀燕到蒋万安再到张善政,纷纷用“抗中保台”以证清白,质疑“绿能你不能”的双标,反而证明国民党不敢挑战这一长期存于岛内的政治正确。
而蓝绿之间互比的,也只是哪一方的“迂回台独”方式更能维持台湾主体性,更能赢得美国支持,更能让两岸分裂的现状和平延续。
影响九合一地方选举的因素颇多,但抗中牌未被激发并不等同岛内民意出现大幅摆荡,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仍深受现实政治环境的影响,并呈现稳定的发展趋势。(政治大学选研中心)
试问,当国民党利用同质化竞争来争取选民认同,即使“抗中保台”议题没能在选战中发挥作用,也仅仅涉及的是选举的技术环节,并不能代表选民从根本上否定了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以及其他类似主张。
和平发展当然是两岸交流中的主流声音,我们当然乐见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重拾理性思考,但国家统一更是14亿人的民心所向,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正因如此,面对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更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假使连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这等“台独”组织的民调都拿来佐证抗中牌失效,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的解读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除了让个别岛内媒体的断章取义被持续放大,扰乱了两岸舆论场,也让真相离我们的期待越来也远。
唐湘龙访问王正方,昔日保钓英雄如今支持两岸统一吗?
蒋经国去世35周年,革新保台何以沦为偏安“独台”
张亚中宣布角逐2024,他救的是“国”还是自己的梦?
从九合一折戟看新党在台湾的质变与困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