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称渔民有错在先,透视台湾双标强词夺理


春节期间,台海巡部门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丧生,面对台当局制造恶性事件,大陆海警出动予以反制,却遭到岛内一些人强词夺理的攻击。
眼见台海巡部门未来将无“法”可执,媒体人赵少康在节目中抱怨,本来这个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它翻了,起头当然是他(大陆渔船)不对,他跑到我这里来,是他违规,不是我违规,他不对你执法就是了,现在不幸的是船翻了,人死了。赵少康进一步说,到底是碰撞问题,还是船本身的结构问题,应该交给专家,现在变成吵架,细节好像也没人去管……
1
这段话不长却极具代表性,也反映了岛内蓝营人士的普遍观点。
首先,他们压根不认为台海巡部门“执法”有错。其次,他们对民进党没有录像存证的批评,不是要给罹难者家属真相,而是想证明台当局驱离有理。至于连大陆船支的结构都要质疑,更是妄图掩盖台方对大陆渔民的嗜血残忍。
事实上,这样的心态才是不想面对真相。根据台湾《联合报》独家报道:
死者来代文的女婿何代波,转述返回大陆的两名渔民说法。当时双方海上追逐,一个大转弯后,船只不知为何熄火停下,但台湾海巡艇却直接撞了上去,让他们的船只翻覆,因此家属坚拒火化遗体。陪同家属到金门的团长李朝晖也说,只要提到要查明真相,海巡就推诿、撒谎、打太极,百般阻挠,感觉就是要回避追查真相。
所以,没有吵架问题,而是台海巡部门从一开始就撒谎,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伤害大陆渔民的事实。
而赵少康所谓的“法”,根本是台当局单方制订,大陆方面从来没有承认过所谓的“禁限水域”,何来越界?
再说,如果台湾渔民不是长期越界,如何在大陆沿海多地会设有台湾渔民接待站,可见这种现象早就成为常态,台湾船支不只不会被驱离,即使“过界”,也会被视为同胞得到善待。
这哪里是法的问题,而是一方希望把金厦变成和平前哨,另一方仍当作敌对前线的认同问题。如果对比两岸硬实力,台海巡部门恐怕早就无“法”可执。他们所谓的“依法行政”,并不是靠台湾的法律来维持,而是靠着大陆一直以来的善意,他们才误以为自己在这片海域还有发言权。
对于以上原因,台湾一些人却没有将心比心。在金门这个最该降低两岸敌对关系的地方,双方过去的默契是建立在同根同源的情感认同上,当岛内人士否定了这个情感连接,本来自己理亏,还要用“法”来证明气壮。
然而,当大陆谈“情”撼动不了分离意识,就法论法时,台湾一些人又开始不满。连金门观光游艇越界被大陆临检,很多人都不接受,还污蔑是大陆的“报复”。其实,大陆没有撞击台湾越界船支,也没有强势驱离,船上的人事后还描绘自己如何胆战心惊,这种双标都是“反中仇中”的心态所致。
2
即便按照岛内标准,把海峡中线或厦金水域的默契线当成两岸分界,台湾也是首当其冲的“越界”者。
早在1950年2月6日,败退台湾的国府就曾出动轰炸机14架,战斗机3架,飞到上海进行大轰炸。如果没有飞越海峡中线,飞机怎么到的大陆?如果大陆军机飞越中线,就被岛内政客污蔑为“伤害人民感情”,当年台湾分明伤害大陆在先。
何况,70年来大陆民众始终是用一个中国的内战视角看待这段历史,而台湾现在把中线当成了分裂的界限,把涉及内战的两岸关系扭曲成“并吞侵略”,足以说明是岛内社会先有了“台独”意识。
赵少康只说大陆渔民“越界”,却不敢面对台湾渔船一直越界,也从来没有被粗暴对待;赵少康过去说,大陆暂停凤梨进口很可恶,却无视台湾禁了800多项大陆农产品,比照他的可恶标准可以说罄竹难书;10多年前,赵少康批评省长来台采购会造成反辅选,让岛内反感;10多年后,省长不来了,连大陆游客都不来了,他又骂台当局为何不开放交流,这种双标心态,何尝不是70多年来台湾社会面对两岸关系的写照。
岛内有些人总想作威作福,明明恶意在前却不知反省检讨,当大陆舆论提出异议,他们便气急败坏,不能张牙舞爪就抱怨感情被伤。不能颐指气使,就指责对方激进极端。他们一方面强调自身民意,一方面又无视大陆民意,一来二去往复之间,升米未成恩,斗米却成仇。
两岸一家亲为的是结束对立携手向前,岛内有些人却误以为求其回家。他们把隐忍当成软弱,把克制视若好欺,更把仁至义尽看作理所应当,一边拿一边又要骂。在这种莫名其妙优越感下衍生出的矫情与颟顸,是影响台海和平破坏同胞感情的乱源,也是以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不容忽视的挑战,从赵少康的发言窥一斑可知全豹。
两岸锐评丨夏立言访陆能否给罹难渔民家属交待
福建海警出动打击台独,终结金门的认同迷失
台湾最新调查:自认中国人比例仅2.4%,创新低
台湾曾设大陆渔民接待站,台独却已扭曲国家认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