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争取连任党主席,提出“五大目标”,其中一项为“领袖级特使代表国民党推动两岸交流”,并点名前领导人马英九确实是很理想的人选。马英九现场允诺,一定帮忙。他指出,目前还没和江启臣讨论过,两岸事务需要他帮忙,一定会帮忙,虽然江还没跟他谈,但基本上他愿意帮忙。
自2016年卸任后,马英九始终心系两岸,对于创造台海和平,也始终“自信”。这源自他执政的八年,那是1949年之后两岸关系“最为和平稳定”的时期,两岸高层互动频繁,台湾陆续有重要人物率团访问大陆,而大陆也有省市高层接连访台。
这一时期,两岸协商也进入制度化轨道,马英九任内,海协海基两会共举行11次制度化协商、3次“两岸协议成效与策进会议”、签署23项协议,两岸在民航、旅游、海运等领域均有次级协商机制,国台办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举办了7次负责人会面、并架设热线。
而随着诸多不合理限制逐渐松绑,陆客、陆生、陆资赴台正式成行,赴台陆客超过1,800万人次、陆生增加40多倍至3.5万人,两岸经贸文教交流日益热络。
但更应看到,这一时期的两岸关系同样暗流涌动,从2008年马英九上任到2015年底,美国对台军售总额超过201.3亿美元,为近20年来金额最高时期。马英九任内平均每年军购金额达到25.1亿美元,远超过陈水扁任内的每年平均10.5亿美元,以及李登辉任内的每年平均13.5亿美元,虽然马英九个人认为对台军售并未破坏两岸关系,但显然此举是拉高了两岸的军事对抗,强化了台湾岛内抗拒统一的意志。
坦诚以对,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和平,是在祖国大陆不断的善意与示惠下达成的和平,可台湾社会的反中氛围,从太阳花学运到反课纲运动却是一浪高过一浪,对愈发趋独的民意而言,并无实质改变。另外,由于其施政风格也存在抗压性差、不善沟通等缺陷,屡屡发生应变迟缓、决策粗糙反复等问题,在以绿为尚逢马必反的环境下大都无疾而终,在客观上反而赋予了“台独”势力反扑更大的话语权与正当性。
事实上,台湾70年的偏安割据状态,让以马英九为首的外省二代,无论在个人情感与意识形态方面,已经与中国大陆产生了断裂。而“党国意识”与“亲美反共”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对两岸政治的认知与理解。这也是他面对“统独”问题时常表现出妥协性与两面性的根源所在。
由于背负“外省原罪”包袱,不敢拂逆持续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执政的国民党不敢在修改教科书、清除“去中国化”遗毒方面大破大立,两岸在实质化解政治僵局层面并未取得突破。对内为了撕掉被民进党贴上的“亲中卖台”标签,又亦步亦趋地向绿营拈香跟拜,在对待“郭冠英所谓辱台风波”、“退将登陆”等议题上,往往令自己的支持者亲痛仇快。
根据台湾政治大学2014年底的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为60.6%、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为32.5%,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3.5%。此外,关于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两岸统独指数”2014年也创下历史新低的负14.7%,显示马英九执政后,支持“台独”的比例达到新高。
对此,2016年底,在马英九卸任后,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余克礼在接受香港中评社专访时分析指出,”马英九执政八年内,一方面出于美国的压力、唯美国马首是瞻,另一方面出于自身权力的考虑,不仅拒绝与大陆洽签文化教育协议,回避两岸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马英九执政八年不仅公开放弃了国民党所坚持的国家'统一'的主张,还使台湾社会本来对两岸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有高度共识的政治议题,变成了今天台湾的又一大政治'禁忌',无人敢碰。从这个角度看,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的政治关系不仅没有向前迈进,反而还倒退了。“揭示了马英九时期在和平主旋律外复杂严峻的两岸形势。
更不应忽略的是,马英九2008年执政开始和平局面承袭的是2005年“胡连会”五项愿景的余荫,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互信基础之下,开辟的两岸新局。彼时国民党虽已沦为在野党,但泛蓝仍掌握台湾立法机构的席次多数,而访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更旗帜鲜明地提出“联共制独”,对监督与遏制陈水扁分裂路线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十六年后,国民党不仅在立法机构席次锐减,难以对民进党产生任何制衡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党在两岸主张、中心思想等方面也有向绿营靠拢的趋势,在攻讦“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对香港“黑暴”分子给予声援支持等方面,和执政党几乎同唱一调。2020年10月6日,国民党党团更提出“政府应请勿美国协助抵抗中共”“台湾与美国复交”两个提案,在“亲美拥独”方面甚至表现得比民进党更为跃进。
而在对待“九二共识”问题上,江启臣领导的国民党始终态度暧昧。2020年6月12日,国民党改革委员两岸论述组12日最后一次会议,确定在肯定“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未来两岸关系论述将强化锁定“四大主轴”,以适应新时代与当前两岸氛围。与会人士表示,大前提就是认可“九二共识”是基于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而来,对过去两岸和平发展确实有带来相当贡献,但就是“把其当历史事实”。
这种讲法对照蔡英文2016年就职演说提及的“尊重九二会谈历史事实”,可谓半斤八两。近日,寻为求连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现任主席江启臣,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抛出“宪法九二”的两岸论述,试图再度以“一中各表”诠释“九二共识”,这种不断掏空“一个中国共谋统一”这一“九二共识”核心精神的表述,不仅与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存在天壤之别,更是把当年的表述方式的差异曲解为为表述目的,在强化了所谓“中华民国是台湾”同时,更给了民进党反守为攻的施展舞台,以此诉求两岸相互承认破解一中原则,让昔日马英九所谓的“一中各表不会表成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台湾内部遭遇空前挑战.
显然,这种背弃“九二共识”精神,又试图以此作为两岸交流对话前提的做法,不可能为大陆方面接受。而一直以来,反复强调两岸应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的马英九,如果要担任只将此看作“历史事实”的江启臣的两岸特使,在如今国民党在台湾岛内不断式微,且党内大陆政策各方观点莫衷一是的背景下,所能发挥的影响也不免让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面对台湾社会日益趋独的主流民意,最终事与愿违的结局,或是那些在岛内“高过台独液面却无意飘向统一天空”的一批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注定的挫败。
特别提示: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如须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后台。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微信群。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要点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