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赖清德从善如流,谁还在对台独抱幻想?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网上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面对民进党延续执政,某些观察者一改此前批判赖清德、萧美琴双独组合的立场,开始对未来的台当局寄予无限幻想。
1
他们希望,赖清德和民进党能区别蔡英文,称,两岸关系已经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一旦发生触及两岸同胞情感的偶发或孤立事件,都可能激起网民论战,表明民间互信脆弱到极点。

选前,谈到赖清德的务实“台独”立场,同一批人都在批判,谈起他一旦当选带给两岸的危害,各个口沫横飞。
其实,蔡赖二人在分裂问题上并无分野,当这些人不断拉高“台独”基准线,试图把赖钉在“法理台独”的审判台,反而在客观上掩护了蔡英文的“渐进台独”,是替后者洗了白。
选后,他们又把蔡英文视为激进台独的标杆,进而期待赖清德改弦更张。这两种观点,不仅前后冲突,更凸显了这些人面对岛内选举结果的不知所措。
在这种盲从的心态下,他们索性把攸关两岸关系发展的统独问题束之高阁,转而仅仅强调交流的重要,进而对未来的台当局寄予“深情”。
但这种思考根本是倒果为因。归根结底,这些年正常的交流之所以屡屡被台当局设置人为障碍,不就是因为岛内的反中意识日益高涨,甚至一场“太阳花”学运,便摧毁了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的成果。
事实早已证明,即使有些岛内人士也高倡和平,但他们奉行只经不政的两岸路线,照样遭到分裂势力的打压,甚至被贴上“卖台”标签。这不仅不能夯实两岸交流的基础,在将两岸关系工具化的心态驱使下,岛内也不必然因为交流的深化,就一定增加对于统一乃至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遗憾的是,这些问题不在对赖清德心存幻想的一批人的大脑里。
2
而他们对于双方民意对立的担忧,看似是要为两岸关系的紧张降温,实则仍是逃避现实的鸵鸟心态的体现。
笔者过去曾在文中提到过,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有位岛内艺人因为力挺“国手”引起争议。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两个字,而是随着去中国化,它的涵义已经被“台独化”,才引起大陆民众的不满。然而,面对岛内舆论声援艺人谴责大陆网友,彼时连一些大陆评论者也跟风岛媒开始数落自己的同胞。
讽刺的是,一年之后,在北京冬奥会前,当一个台湾速滑选手黄郁婷只是因为赛前穿上大陆运动服,就遭到台湾社会的口诛笔伐。面对媒体采访,她说大家都是好朋友便触怒台当局,回去就被取消了“国手”资格。

当黄郁婷用亲身经历证明,不“台独”就当不了“国手”时。一年前,以“国手”争议谴责大陆网友的理中客们却集体失声,生怕触怒岛内民意的他们,却不为冤枉的同胞说句公道话。
事实上,今天的两岸民意并不是以地理上的台湾海峡作为划分,真正的民意是包括认同一中的两岸同胞与分裂势力的对立。这种针锋相对,不是交流不够,而是统独矛盾的延伸。
把“台独”引起大陆民众的反弹降格为仅是沟通问题,这种貌似站在海峡中线的超然视角,反而是自失立场,否定了统独问题的是非价值,更是在变相替“台独”除罪化。
如今,呼唤赖清德从善如流的一批人,一年前也曾撰文希望蔡英文和民进党就坡下驴,当时还把赖清德的“和平保台”称作新气象,甚至说,如果能顺应民意,蔡英文念兹在兹的历史定位可成。现在他们又急不可耐地指望未来的务实“台独”工作者能够有所变化,这种有梦最美又执迷不悟的想法令人瞠目。
当他们整日期待这个、幻想那个,却永远逃避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当他们说两岸关系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纵使口若悬河、舌灿莲花却不多问一句,到底谁先破坏了两岸关系,动摇了一个中国原则?当他们一天到晚强调岛内民意,却从不正视包括14亿大陆民众在内的真正民意,也难怪在如此认知下,从这些人的嘴里永远吐不出象牙。这种对“台独”抱不切实际幻想的思考,不只不利于保障健康正向的两岸交流,反而会为岛内分裂势力创造更大的灰色地带与模糊空间,是在拂逆主流民意,更是在蛊惑人心,类似现象值得警惕。
岛内最新统独调查揭示:国民党不只输掉2024
贺珑夜夜秀主持人道歉,歧视残障还是绿色追杀?
台“立院”龙头之战,照尽柯文哲的投机与丑陋
逼宫朱立伦有声无浪,张亚中“统合论”和而不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