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政见会,侯友宜这个举动是媚俗还是情势所迫


12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首轮政见会登场。三方表现如何,各阵营都有不同解读,至于那些跟风岛内蓝媒的评论,在此更不必赘述。
1
不过,这场政见会上,有处细节颇值得关注,代表蓝营的侯友宜在三人中是唯一用台语阐述政见的。蓝营名嘴认为此举将可能打动中南部的选民,然而,这种刻意讨好特定族群的想法,正是国民党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其实,认为语言代表认同台湾的思考模式其来有自。比如,2007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南部流传着一种说法:马英九的英语比闽南语要好,时任民进党“立委”余政道称,这显示马英九没有尊重台湾大多数人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没有认同台湾。
对此,国民党“立委”吴育升回击,语言的使用应该尊重每个人,如果一切以闽南语来检验,就是标准的闽南人(福佬)沙文主义,这对台湾的发展极为不利,也是台湾社会的悲哀。
虽然这种荒谬很快地遭到国民党人士批驳,但从事后回看,仍对蓝营候选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的马英九甚至为了提升台、客语能力特别聘请了老师,学到抽筋,在选举时,到处展示福佬话、客家话、原住民语言。对他而言,这已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是提升到国民党是否认同本土路线的高度。
但对绿营来说,这只是他们攻击国民党的手段, 重点根本不在会不会讲闽南话,而是是否认同“一个中国”。换言之,假如有人出身外省家庭,如选择“台独”,即便讲流利的北京话,如曹兴诚,只要认同“抗中保台”,也照样能被认可、接纳。
对背负外省“原罪”包袱的国民党领导者而言,因为不敢挑战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自然也不敢戳破绿营用语言绑架认同的荒谬,这种迎合对手的思维方式,贯穿了蓝营执政的八年,更是国民党不敢在去中国化教育等方面拨乱反正的原因。
事实证明,当年蓝营的领导者讲了台语,没有为国民党争取到更多的认同,反而流失了更多含泪含恨的支持者;等卸任后不讲了,想要慎终追远,又被“台独”质疑,当年你不是说 “烧成灰都是台湾人”?这种想要超越蓝绿、做全民领导者的结果,必然是顺了姑意逆嫂意,最终把两边都得罪。
2
这次出身南部的侯友宜用台语发表政见,这种刻意迎合中南部选民的方式与2008年蓝营候选人展示台语凸显国民党坚持本土路线,除了在心态上颇为类似,也会对国民党的选举策略产生影响。
在2008年选前,国民党曾修党章通过“去统加台湾”文字,推出以 “中华/民国”名义重返联合国的公投;马萧阵营也接受了 “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主张,上述动作曾被媒体称为“本土化实践三部曲”。
这次侯友宜为了避免对手贴标签,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他的“睦邻政策,印太先行”,与赖清德四大支柱中的“基于与全世界民主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观点类似,而 “3D战略”主张中的吓阻,对照赖清德提的“建立台湾的威慑力”,也是在强化防卫自主,大同小异。
虽然是否坚持“九二共识”仍是蓝绿最大的不同,但相较大陆将“九二共识”视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蓝营则更多的强调当中的功能性,台湾内部朝野两党的论述既存在一定差异,也有高度趋同的一面。即使蓝营目的是为压缩民进党操弄统独议题的空间,但这种向绿营论述靠拢的方式,无疑会为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增添更多变数。
3
事实上,蓝营政治人物的这种思考模式,也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早在四十多年前,这种本土化的思想已经开始影响国民党。
前“国安会”秘书长康宁祥2013年曾发表回忆录,谈到他在“立委”任内与当时为“行政院长”的蒋经国的互动过程,有一次蒋经国对他说,“康委员,上个星期,我一整个礼拜心境非常不好”。
康宁祥询问得知,蒋经国陪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溪头走访,李光耀随性走到路旁跟一位老太太聊天。蒋经国看他们聊得很投机,一走过去,自己愣在那里,一句话也听不懂。原来,李在用闽南话跟对方交流。蒋经国称,“外国的政治领袖到台湾来,可以跟我的人民讲话,我自己却不能跟我的人民沟通”。所以,心情郁闷一个礼拜。
这段故事被一些独派学者津津乐道,视为小蒋爱台湾的证明。但会不会讲台语根本无涉身份认同,然而,蒋经国的困扰,在两岸关系的大气候上,也是国民党对于自身中国人身份认同松动的开始。
蒋经国晚年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那是1987年,他以茶会招待12位台湾耆老时讲出来的话,乍听起来并无语病,然而若在大陆,当表达自己家乡在哪里时,谁又会对着另一群同胞说,我也是中国人?难道蒋经国会对着奉化的乡亲说,我是浙江人,也是中国人?
虽然蒋经国的本土化并不等同李登辉的去中国化,本意是要弥合省籍矛盾,改变先来者与后到者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但无形中却强化了国民党“外来者”的身份。尤其,将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相提并论,某种程度已是向凸显台湾“国/家”意识的本土化潮流妥协,也为此后以“中华民国”借壳上市的“独台”模式铺设了道路。
几十年来,国民党真正的挑战不是领导者能否讲流利台语,而是蓝营之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媚俗派,他们以为谈维持现状,台湾优先,就能蒙混过关。但就像作家郭冠英曾经提到的,
其实,喊着维持现状的人,原是破坏现状的人。所谓的“台湾优先”。他们永远不满现状,除非符合他们的定见,重建国家认同,因此一直在破坏现状,使台湾成了麻烦制造者.....
这正是对时下的两岸关系最精辟的总结,而把“台独”的问题当成台语的问题,把战争的问题当成大陆的问题,才是影响两岸和平的关键,也是蓝营最大的问题所在。
一栋违建让赖清德选情崩盘?
从声援北一女老师,看大陆媒体对台湾的认识盲点
不“台独”是对大陆释善意,还是赵少康的要挟?
蓝营声援北一女老师,文化认同沦为独台遮羞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