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4年5月4日,玄烨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他的父亲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顺治皇帝,尽管在处理满汉之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上有过种种争议,但顺治还是让大清王朝在中原立住了脚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自多尔衮时期汉人对满人的仇恨心理。然而顺治皇帝年纪轻轻二十四岁就离奇去世,玄烨以八岁的年纪登上了帝位,开始接管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并且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年轻的玄烨无法接手朝政,四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也逐渐水火不容,好在四人相互制衡,谁也不能独占鳌头,但索尼病逝后,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鳌拜一人独大擅杀政敌苏克萨哈,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玄烨终于通过一场“摔跤”除掉了鳌拜,在铲除了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后完全夺回朝廷大权,也开始着手解决此时大清所面临的问题:满汉之间矛盾尖锐、统治集团争权夺利、三藩和台湾威胁日盛、沙皇俄国势力日益迫近、蒙古内乱边疆不稳等。
公元1673年,康熙主动下令撤藩,意在彻底解决藩镇尾大不掉的问题,却因此引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尽管叛军曾一度攻陷滇、黔、湘、桂、闽、川六个省,但玄烨采取孤立吴三桂招抚其他叛军的方法,随着吴三桂病逝叛军被歼灭,藩镇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公元1683年,自延平王郑经去世后,台湾内部已经乱成一团,康熙皇帝趁机一鼓作气收复了台湾。公元1685年,为了彻底驱逐沙俄对东北地区的蚕食力量,康熙先后几次派兵打败沙俄军队,并于1689年与沙俄缔结了《尼布楚条约》,双方不再发动战争,大清王朝得以腾出手来应对蒙古内乱。公元1688年,漠西蒙古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借助沙俄的支持企图统一蒙古入侵大清王朝,康熙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却始终未能彻底击垮噶尔丹
公元1698年,准噶尔内部发生叛乱,噶尔丹因众叛亲离而死,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自此,康熙皇帝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外部问题,便开始逐渐懈怠起来。大清王朝的内部问题则逐渐暴露了出来,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大清王朝几乎只剩一个外表强盛的空壳。公元1708年,康熙废除自己立了三十年的太子,九子夺嫡达到了顶峰,不得不在第二年恢复胤礽的太子名位公元1712年,太子因作乱再次被废,朝中剩下以胤禛为首的四阿哥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阿哥党两大势力公元1722年,玄烨驾崩于北京畅春园,传位于四阿哥胤禛,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