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晚上,此时的唐生智已经开过会传达完撤退命令,自己坐船开溜了。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真的是一点不假,南京守城部队大部分开始无秩序拥挤撤退。
按照卫戍司令部制定的计划是大部突围,一部度江。其中粤军有第66军,军长叶肇,第83军,军长邓龙光。他们的突围路线是从紫金山北部向东,经汤山、句容而到达安徽宁国,进入中国军队的实际控制区。彼时,两军总共还剩余大概一万余人。晚8时左右,突围命令下达后,两军开始从太平门出城,遇到了从紫金山上撤下来的教导总队,一问才知,大部队都拥向下关了。但粤军部队没有跟随,他们仍按计划而走,也幸亏他们遵守了命令。10点左右,他们到达紫金山北麓岔路口,在这里碰到了日军,两军激战。部队突围几次,均被日军拦截,第66军第159师副师长罗策群亲自督战在前,举枪高呼:“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唔好做哀仔呀?(跟我来,死就死,不要做懦夫啊。)”,战士们勇猛向前,而罗却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24时左右,粤军到达汤山附近,在这里遭遇了日军的混成骑兵部队,双方再次展开激战,伤亡颇大。这支骑兵部队本想迂回到紫金山北面,然后去下关,但在紫金山东侧被山上的教导总队挡住,于是只得在仙鹤门附近集结,就这样和突围的粤军碰上了。战斗很激烈,持续了6个多小时。关于这场战斗日军佐佐木到一的日记写到:“凌晨1时左右,驻守在后方卫生所附近的混成骑兵团,黑暗中遭到敌军袭击。敌军冲进院内,使他们损失人员200余名,马60余匹,他们当时是慌作一团。”中国方面第160师的《战斗详报》称:“12日24时夺取了仙鹤门以南阵地,毙敌三四百名,敌骑五六十匹,毁敌炮二门。”当时,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就在汤山镇的“大楼”内(国民政府兵工署的弹道研究所),与我军突围部队只隔着一座100米高的狼山,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派遣军司令部身边只有300来人,他们碰到大批中国突围部队,吓坏了,以为奔着司令部来的呢,到处调兵遣将防止中国军队突袭。可惜当时我们的情报没有这么准确,不然把他们一锅端了,那是何等畅快。剩余官兵多路突围,终于冲过日军火力网,于13日晚到达句容境内中国军队控制区。事实证明,日军并未做好拦截中国军队突围的准备,几千人马就把日军搅的天翻地覆,这还是装备不好的非中央军部队,如果其余部队也都像粤军一样按命令突围,伤亡将会小的多。可惜啊,军心一散都做鸟兽散,难怪自古以来治军首先治军心,真的是关乎全军的生死,国家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