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之楚汉争霸(四十六)
大约从公元前204年11月开始,楚汉双方沿着荥阳战场的广武山—鸿沟战线展开了长期对峙(见链接:《广武会谈》)。
然而项羽的楚军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不得不匆忙撤走。
这其实并不奇怪,我们看地图就一目了然了:
修武夺军后,河内成为荥阳(红圈处)汉军的稳固后方,而河内是天下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此时汉军可以通过河内收集大部分前线军需物资,关中只需要作为补充,压力大减。
而且这些物资可以存储到敖仓之中,其储存和终端转输的损耗都相对较小。
楚军在荥阳的情况就要糟很多。此前反复介绍了,白银河南是众多地头蛇横行的地方。
无论是当年的秦军还是后来的汉军、楚军都没能力有效控制河南的颍川、陈郡、南阳等地区,遑论将其作为后勤物资供应基地。
因此楚军的后勤物资起送点我们最多能算到砀郡一带,这还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
我们从地图可以直观感受到,汉军的主要补给线(黑色箭头)非常短,楚军补给线(蓝色箭头)要长很多。
更可怕的是卢绾率领的2万汉军可以不断从北边向楚军补给线甚至楚军后方发起骚扰(橙色箭头)。
另一方面山东的庞大汉军南下可以直接攻击楚军首都彭城。
因此眼下局面是楚军的补给远长于汉军,侧背受到骚扰和袭击的风险也远高于汉军。
这意味着楚军为了维持前线,其所需要的后勤和防御部队远高于汉军。
打个比方就是假设广武一带有汉军一万部队,那么楚军前线也要准备一万部队。
但楚军还要准备一万部队保护后勤与侧翼,总共要两万部队才能维持前线与汉军相当的一万部队。
现在大伙都能明白,楚军在荥阳战场与汉军对峙是明显亏损的赔本买卖,我们自然就会有疑问:项羽为什么不向后撤退呢?
军事上从来都是有进有退,军事上选择对自己最合适,对敌人最不利的战场从来都是基本功。
上图黑色线路所示的是我们推荐的巨野泽—定陶—砀郡—陈县的防线,单从军事上来说要比荥阳战场更适合当前楚军。
如果楚军依托这条防线组织防御,很明显汉军的后勤运输线路(红色箭头)就长过楚军。
而且东郡的汉军也成了防线外的敌军,不可能再骚扰侧翼,此时楚军唯一的麻烦只剩下背面齐国的汉军。
很明显这条防线楚军消耗大大降低,汉军消耗大幅上升,双方后勤压力基本相当甚至楚军更少。
上面介绍的只是防线后撤在军事上的收益,而其政治上的收益甚至比军事收益还要大。
我们上节介绍了,韩信、彭越在楚军极度不利的局势下仍尽力保持中立。(见链接:《韩信彭越够对得起项羽了》)
但楚军一直没能拿出有效手段吸引韩信、彭越,根本原因就在于楚军主力在遥远的荥阳。
项羽要寻求韩信、彭越支持,割地是必然的,可是你部队在荥阳,要割就只能割侧背的砀郡、琅琊、薛郡这些地方。
楚国已经侧背洞开了,又怎么能再去割侧背的肉呢?
另一方面,韩信、彭越身边都有大批汉军看着,他们要和楚联合就势必要和身边汉军作战。
楚军主力现在都在遥远的荥阳被汉军牢牢黏住,根本指望不上,韩信、彭越基于自身安全也不可能轻举妄动。
如果楚军撤退到前述新防线就大不一样了。
楚军完全可以把颍川、南阳、陈郡甚至砀郡西边的地盘当空头支票送给彭越、韩信。
或者作为置换条件,比如你帮我击败刘邦拿下陈郡,我就可以把琅琊、薛郡一类地盘给你。
这些地盘其实本来就是项羽不能控制的地盘,让出去对项羽并没有损失。
只不过此前项羽一直待在荥阳,这些地盘是后勤重要保障,大伙根本不相信你会让。
如果项羽退回来,河南的地盘其实就成为现实可瓜分的地盘,大伙的欲望就能被勾起来。
另一方面楚军主力后撤,其与韩信、彭越的部队距离也近了很多,互相才有可能策应起来摆脱汉军控制。
当然没有人能打包票楚军撤退了,韩信、彭越就一定会联楚抗汉。
但楚军想要得到韩信、彭越的支持,必须首先撤军才有可能。
而且前面也说了楚军撤军也是减少自身损失,让自己能撑得更久一点的唯一办法。
你在荥阳,别人根本看不到你的希望在哪,怎么可能帮你?
你撤军后,别人能看到你与汉军分庭抗礼的可能性,才可能和你合作。
相信现在大伙心中疑惑更大了:这么清晰的战略原理,项羽难道不懂吗?
其实不是项羽不懂基本的军事原理,实在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我们需要仔细翻阅项羽的履历才能理解他的苦衷在哪。
项梁起兵时项羽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一直在军中效力,行政上的博弈他从没参与过。
项梁战死后,项羽被楚怀王任命为救赵军的副将,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崛起之旅。
从火并主帅宋义到攻入关中主持天下分封,项羽一跃成了公认的天下盟主。
但从始至终项羽都是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完成这一切,项羽一直负责的是军中事宜,完全无法插手千里之外的楚国国内行政。
直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才回到楚国首都彭城,终于开始真正军政一把抓。
然而,项羽军政一把抓的日子只延续了大约七八个月,而这七八个月成了项羽的噩梦。
我们在《烦人的义帝》一节对此详细介绍过,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文被禁止,这里再简单解释下。
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连番征战,积累了数不清的战功,急需封爵赏地。
可楚地早已形成了以陈婴、吕臣父子等众多元老为首,以屈、景、昭、宋等大族为基的庞大利益集团。
这些人把高层、中层和基层的土地与财富都瓜分完了,他们绝不会让项羽的军功团队将其抢走。
项羽作为新兴力量,与众多秦末楚国元老和战国楚国旧贵族有根本矛盾,因为他必须要搞定土地与财富。
否则项羽与军事集团内部的龙且、钟离昧、周殷等山头的矛盾也会激化,甚至项家本部的人也会和项羽不完全一条心。
艰难复杂的政治环境让项羽心力交瘁又无可奈何。
田荣从五月就跳出来反对项羽,用了三个月时间杀死、驱逐了项羽拆分的齐地三王,称王齐地。
面对田荣的公然造反,项羽却陷入内部漩涡无力应对,直接导致天下各地纷纷撕破项羽分封格局,让项羽的领袖地位沦为笑谈。
无奈与气愤之下,项羽不得不驱逐并杀死义帝,但这种泄愤式举措不会解决根本性政治矛盾。
义帝被杀后项羽率军进攻齐国,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戎马生涯。
此后的项羽绝大部分时间都领兵在外,很少回到首都彭城。
实际上此时的项羽恢复了此前的运作模式:
他本人掌握军队并离开首都,首都的行政运营实际上完全交给了元老与旧贵族相结合的利益群体负责。
掌握军队和掌握行政是完全不同的,军队可以用唯结果论的相对简明的方式管理。
比如说给一个个小团队指定攻、守、战、退的任务,完成了就有赏,完不成就军法伺候。
处于战斗中的军队,将士们面临强大危险的战斗任务与敌人的巨大威胁,个人诉求相对单纯,组织管理也相对方便。
对于后方的民众和官吏的管理也可以很简单,仍然是唯结果论,你把我需要的物资都按时按量送到,我就啥也不管。不然我就直接把责任人咔嚓。
相对于军队,行政的管理、尤其是面对剧烈冲突时的行政管理要困难太多了。这其中最难的在于流程与职责边界。
行政事务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没法直接定义成败,中间涉及的运行与审核流程极其复杂。
行政工作还往往涉及不同环节、不同流程乃至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每个流程节点在权限内主观能动的范围很大。
随便一个节点的执事者,他对你一路开绿灯,你很快就能搞定这个环节,他对你一路红灯,他可以在不违背任何原则的基础上拖你几个月甚至让你寸步难行。
种种行政事务还往往牵涉很多政策上、经济上多年积存下来的糊涂账,这些账你不算就被人以此为基搞得你步履蹒跚,你一算一个没搞好就得罪一大片,迅速成为众矢之的。
总之,行政事务很困难。但他又极其重要,因为所有利益分配都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完成!
你几万将士数不清的爵位需要大量土地与奴婢,这些土地与奴婢哪里来?还不是从元老与旧贵族控制的土地和人口中来吗?
你可千万别说我拿着刀子逼大家把土地人口都给我就可以了。
将士们都要到前线去打仗,所有的土地,所有的劳动和产出都需要交给别人管理运作。
几万军功人士想要当人上人,其背后需要上百万人支撑,需要的管理量是极其惊人的。没有行政团队的密切配合什么都是一场空。
项羽就是因为行政团队的不配合才被整成了坛三爷。他被迫眼睁睁看着田荣跳出来把自己主持的天下秩序摔得粉碎,自己却还动弹不得。
项羽气急败坏之下决定玩粗的,直接杀了被大伙抬出来抵制他的领袖义帝。
结果人家直接欢迎刘邦进京,把项羽整得差点立马完蛋。
好在众多大佬发现刘邦比项羽还过分,这才又把项羽请回来。
经过此番事变,项羽大约也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
自己没有能力主持楚国的行政事务,所以我还是只抓军队,与行政团队组成松散联盟吧。
此后项羽的所有军事战略都是以楚国特殊军政权力划分作为根本背景制定的!
我们很难说项羽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因为这也是他反复琢磨、扬长避短的结果。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也让项羽团队不得不放弃了利益分配的主动权。
这让项羽无力从楚国元老与旧贵族相结合的利益群体手中抢土地,抢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项羽会被韩信、陈平、王陵等一堆人一致吐槽实在太抠。
这也是为什么项羽枯坐荥阳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耗死也不肯遵循军事原理早日回撤。
项羽躲在外面,很多利益官司打不到他那,他可以靠画大饼含混过去。
一旦项羽回撤,团队与元老旧贵族之间的利益分配官司就会打到他那,他不说话就成了傀儡,搞不好要被气愤的手下做掉。
他说话只会像当年那样激化矛盾,没准钟离昧、周殷、陈婴、吕臣甚至项伯这样的项家人都会直接投敌。
项羽不同于刘邦,刘邦在秦帝国的官场干了十多年,他对当时的行政流程、权责边界乃至其中各种可能的小招数都非常清楚,更明白该怎么应对。
刘邦的核心团队也包含萧何等众多基层行政人员,刘邦团队有足够的能力一手军事,一手行政,军政一把抓。
和刘邦对齐的其实应该是项梁团队,项梁以逃亡死囚之身份,却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几年打拼下来居然拥有着堪比县级长官的地位。
其高超的行政手腕和丰富的行政经验可见一斑,他还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强大的相关团队。
所以项梁能从无到有迅速搭建庞大的班子,还能搭建好天下的新秩序并在此后长久的影响着天下的权力分配格局(见链接:《总设计师》)
项羽只是一个年轻人,他只是项梁的侄子,一直都被安排在部队工作,实际上没法继承完整的项梁团队。
项梁意外战死后,项羽只是部分继承了项梁的影响力,完全依靠在军中的奋斗才得到后面的地位。
项羽本人和他组建的核心团队都是崛起于行伍的纯军中团队,起点比项梁、刘邦有着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