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天时地利远胜人和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四)
秦超越六国的地缘因素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五)
我们首先来看下上面的中国地形图,其中黑框标出来的,是战国七雄在扩张前的核心区域,而红框标出的则是中华帝国传统上最富庶的平原地带。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个初中地理的概念,就是中国的三级阶梯地形。三级阶梯自西向东分布,第一级阶梯是指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普遍在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的东部分界线是大兴安岭接太行山,往下到秦岭、巫山、雪峰山,大体上包括蒙古高原,山西、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河南湖北的西部山区,以及四川和云贵,二级阶梯海拔通常在1000-2000米;东部的广阔平原和丘陵则是第三级阶梯,历史上最富庶的中原、江南与江淮等地区都位于第三阶梯。
我们通过地图可以发现,战国七雄的基本盘,只有齐国所在的山东位于第三阶梯,其他秦国所在的凤翔,楚国所在的南阳(楚国早期首都在丹阳,今天的河南淅川),晋国所在的山西,燕国所在的北京,都位于第二级阶梯或者二级阶梯与三级阶梯的边缘地带。
远古时期的农业发展和后世是不一样的,后世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江南这样的鱼米之乡,这是因为后世的人们掌握了先进的工具与技术,可以构筑堤坝和水利工程,可以清除地面植被,平整土地以便于耕种。
可是在早期,工具远远没有后世发达,这些平原地带水道纵横,往往沦为泥泞难行的沼泽地带,而且由于气候合适,这里长满了四季常青且难以清理的藤蔓植物。人类要开发这些地区,那是真要披荆斩棘的,万分困难。
所以早期更适合人类农耕开发的,是相对偏干旱和偏寒冷一点的地区,贴地植被少,冬天草木枯黄,一把火就可以较方便的进行开荒。因此除了齐国靠海可以通过渔业辅助,其他的早期强大诸侯,发源地都在相对干旱和稍微寒冷一点的地方,也只有这里才能形成规模农业,养活大量人口。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铁制农具逐渐推广,农业技术大幅度跃进的时期,人们已经相对有能力开发长江以北的湿润地区,而这里的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一旦被开发出来,将养育出海量的人口。所以,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实际上就是位于第二阶梯的早期强国,疯狂争抢位于第三阶梯的肥沃新土地的时期。
上面这幅图,我们通过不同的颜色来代表战国七雄,红色—秦国,紫色-齐国,黄色-楚国,黑色-魏国,蓝色-赵国,天蓝色-燕国,棕色-韩国,褐色代表其他的强国—中山国和越国。我们通过不同颜色的箭头,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根据其所处位置,优先的扩张方向。
先来看韩国,他的优先扩张方向主要是后世洛阳所在的三川平原和郑州-开封一线的河南地区。洛阳平原基本是没有竞争的,韩国也很快就吞并了这里,但是在河内地区就要遭遇魏国的强力竞争。占领了不算太大的洛阳平原后,理论上韩国可以向关中和南阳盆地扩张,但是关中和南阳对于韩都国属于居高临下,他们进攻韩国很容易,韩国却很难有能效进攻这两个地方,所以韩国基本被困死在洛阳平原。
接下来是魏国,魏国主要的扩张方向是三川平原、河南地区、河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三川平原要遭到韩国的竞争,河南和河北地区要遭遇赵国和齐国的强力竞争,关中平原要遭到秦国的强力竞争。可以看出,魏国可以扩张的肥沃地区真的不少,但是遭遇的竞争对手也实在强大,最终得以立足河南和河内南部已属不易。
再往下看看赵国,赵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河北平原,又可以细分为邯郸到邢台的河内地区,中山国占据的石家庄地区。河内地区要遭遇魏国和齐国的强力竞争,中山地区要遭遇中山国和燕国的强力竞争,可见,赵国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最终能占据整个河北南部也非常不容易。
再往下看看燕国,燕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中山地区和河北东部的沧州衡水一线。中山地区要与中山国、赵国竞争,东部沧州衡水一线要与齐国竞争,面对的也都是强敌,所以燕国始终没能有力的扩张,只向南扩张了几百里,占据了河北北部到保定一带的地盘。
接下来是齐国,齐国可以向河北,河南河内以及江淮等多个方向扩张。河北东部沧州衡水一线,要遭遇燕国的竞争,河南河内一带,需要和赵国、魏国死磕,江淮平原一带,又要和楚国较劲,最终,齐国在艰难的环境下,只能是坐稳了山东半岛。
最后看看最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楚国一开始的扩张方向是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这里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扩张的比较顺利。接下来,楚国立足于南阳与江汉,就可以向河南、江淮和江南扩张了,但是河南方向面临魏国、江淮方向面临齐国的强力竞争,而江南方向要面临越国的强力抵抗。
而秦国呢,开始的扩张方向是所谓塞上江南的宁夏,号称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宁夏的竞争对手是义渠,义渠不算弱,他的国王一度还逼宣太后陪他睡了两年,不过和关东的强敌相比,还是要落后和弱势很多。
关中平原要与魏国竞争,对于关中平原我们要解释一下,理论上,关中平原一直都是秦国的势力范围,但是实际上,在西周灭亡的时候,关中经历了长达20年的战乱,周国主要王族东迁了,但是还有大量的没有东迁的西周大族,还有大量姜氏族群以及被他们“请”来的西北戎人部落留了下来,关中腹地对于秦国来说,长期都是控制力很弱的“郊野”,凤翔一带才是其根基所在。
但这对秦国并非是坏事,当秦国开始了扩张后,关中平原逐渐被消化,可以为秦国提供大量的国家控制的土地,只不过需要面对魏国的竞争。魏国在初期对秦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前面分析了,魏国东西南三面都面临强敌,必须要有所弃取,而且秦国毕竟是关中的主人,魏国是客人,竞争中魏国处于战略劣势。
最终魏国选择了东边肥沃的河南河内作为主攻方向,放弃了与秦国的拉锯。而顺利消化了关中后,秦国又多了一个扩张方向,就是同样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这里的竞争对手是巴国和蜀国,远远落后与秦国,秦国也可以比较轻易的占领这里。
经过上面的一一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到,秦国和楚国在扩张的时候,所面临的压力最小,竞争对手也最弱,所以秦国和楚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不是偶然。
而在秦国和楚国的最强者PK中,秦国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秦国相对于楚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秦国的主要基地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都位于第二阶梯,而楚国的基地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都位于第三阶梯。
尤其是一条大河的存在,更让楚国面临极度难受的被动挨打地位,这条大河叫做汉江。汉江从关中南部的汉中盆地一带穿越秦岭,流入长江,这条河流穿过了楚国的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秦国在上游,可以随时顺流而下攻击楚国,楚国在下游,想要溯流而上跨越崇山峻岭攻击秦国,难度极大。
所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面对秦国百年如一日的不断进攻,楚国终于丢掉了自己的基地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被迫迁都。虽然堤内损失堤外补,楚国在与齐国竞争江淮和与越国竞争江南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是楚国也彻底失去了和秦国抗衡的本钱。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秦国在地缘上的巨大优势,再结合上一节我们详细介绍的“天时”,也就是政治经济改革进程,我们会发现,秦国的天时地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融合。
相对于其他大国,秦国所在的凤翔一带,位置最偏,离中原最远,所以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最落后,直到公元前408年才完成土地国有化的改革进程,比齐国、晋国这样的强国落后了二百多年。但这反而成了秦国的巨大优势,因为第二波废除世卿世禄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秦国的两波改革可以无缝连接。
由于时间过于接近,秦国的旧贵族还来不及跟随土地国家化过程获取巨大利益,所以商鞅变法推行军功考核,受到的阻力就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同时,由于秦国不需要面临太大竞争,就可以迅速吞并陇上、关中和巴蜀,获得变法急需的大片土地,这让秦国可以非常顺利的激励本地军功少壮和来自六国的客卿与流民,既扩张了国力,又加强了王权。
我们可以拿楚国来做个对比,楚国也相对偏远,他的土地国有化进程也比齐国和晋国晚了一百多年,但是和秦国比,楚国又不够偏远,他比秦国早改革了一百多年。
所以,楚国通过吴起发起的第二轮改革,虽然比秦国早了三十来年,但是距离上一轮改革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旧贵族早已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楚国很难像秦国那样顺利的压制旧贵族执行新政,更无法像秦国那样拿出大片的国有土地肆意分配。于是楚国的改革遭到了剧烈的抵制,楚国也无法像秦国那样迅速吸引六国客卿蜂拥涌入,这就让楚国的王权无法与秦国媲美,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落尽下风。
经过这两节的阐述,我们对于秦国在天时地利上相对于六国的独特优势,就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能体会到这么巨大的优势,使得秦国并不需要我们想象中的超级明君,穿越大神,就足以按部就班的压垮六国,所谓的超级明君(六世和秦始皇)、穿越大神(商鞅),那都是后世的穿凿附会。
现在,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会说:秦王扫六合,天时地利远大于人和。好了,介绍完天时地利,接下来我们还是会继续来看“人和”,毕竟喜爱历史的朋友,最喜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顺便说下,本公众号的粉丝朋友们近期在上海和广东先后进行了两次线下见面会,朋友们的热情、友善与豪爽令人感动;大家的素质之高、所取得的成就之广令人惊佩;几番畅饮热议,其愉快的经历与满满的收获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任何文章下留言,我们会邀请您加入微信群,和所有同好们在线上热聊,线下相聚。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往期文章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之漫评水浒
评书《广盛原传奇》
扁舟听雨 晚唐系列之安史之乱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之玄武门之变
关注公众号 关注扁舟听雨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记不住的那天》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欣赏扁舟听雨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