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十二)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三金三银中的两金三银的现状,独独没有介绍黄金江淮。这是因为江淮出了一条猛龙,这条猛龙迅速整合了整个江淮。
黄金江淮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有效整合的大块,更重要的是,这一支队伍成了今后天下的主角。
最后争霸天下的楚汉双方,其基本盘都是来自新整合的江淮政权,都曾经是这条猛龙的部下。
这条猛龙就是项梁。
我们肯定会认为项梁项羽叔侄身负国仇家恨,陈胜起事后他俩一定立即起兵响应,为推翻暴秦的反动统治而奋斗终身。
不过,项家叔侄没准一开始是以大秦帝国忠臣的形象混饭吃的。
项梁是项燕的儿子,项家在楚国混的很好,世代为将还有封地,而项燕更是全天下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秦灭楚国的过程中项燕是个死硬分子,不仅亲自带兵与秦军作战,还策反了秦国丞相昌平君,与秦军作战杀伤秦军非常多。
项燕被杀后,项梁一家作为十二万户“天下豪富”的一员,被迁徙到了关中。
项梁到了关中相当于到了皇帝眼皮子底下,他还犯罪,然后居然还能找人摆平,摆平后又去杀人,杀完人居然还能带着项羽逃到江南。
项羽逃亡的地方叫做吴中,属于会稽郡,大约今天的苏州到绍兴一带。根据现有资料,会稽没有吴中县,这个吴中多半不是官方名称。
有人说吴中是今天的苏州,有人说吴中是今天的湖州,从现有证据看,湖州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无论吴中是哪里,都不影响我们接下来欣赏项梁精彩的发迹之路。
项梁虽然是逃难到吴中,却在当地混的人模狗样,甚至他还私下聚集了一大帮人马。
项梁一个罪犯逃到人生地不熟的江南,到底是怎么混成黑白通吃的江湖老大,又是怎么私下阴聚势力的,咱们卖个关子,以后再介绍。
不过项梁早年的丰富经历,应当能让我们对《两个秦帝国》一节有更深的理解。
陈胜起事后,天下大乱,会稽郡郡守殷通坐不住了,决定也跟着起事反秦。
但殷通没信心地方上的人会听自己的,决定拉个当地大佬做大旗。
他选中的是项梁和桓楚,邀请他们来府上商量大事。
结果桓楚还没来得及赶到,先到一步的项梁就把殷通给火并了。
火并完殷通后,项家叔侄干嘛了呢?
由于项氏后来成了主角,这一段历史就完全是项家人自己在说,说的就很模糊。
似乎项梁在号召大家跟他一起参加反秦大业,还自立为武信君。
但实际上项梁此时只怕没有打出反秦的旗帜,而是相反: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史记记载的很明确,项梁带上了秦帝国的郡守印绶,自立为会稽郡守,而且大量的任命自己人为“校尉、侯、司马”,这里的校尉和侯都是典型的秦帝国郡里面的武职。
也就是说,项梁现在的身份是自封为大秦帝国的会稽郡守!
此时是前209年的九月,要到四个月后的前208年元月,项梁才和张楚在扬州(广陵)一带的特派员召平联系上,挂上张楚旗帜。
眼下张楚正在轰轰烈烈的攻打咸阳,帝国的关外狼烟四起,帝国崩塌之势已现,项梁却打起了秦帝国的旗帜。
四个月后,张楚政权遭遇秦中央军重击灭亡,结果项梁此时倒打起了张楚的旗帜。
这项梁的选择怎么这么出人意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时的天下,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名利场,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绞肉机。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
你要不要入场?你打算在什么时候、以什么身份用什么样的方式入场?
这样的名利场往往是突然出现在所有人面前,在这个巨大的机会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然而这个名利场又无比残酷,转瞬间就会分出大佬与小弟,分出赢家、输家与炮灰。
决定这一切的,往往就是对上述共同问题的回答。
你入场晚了,你可能成为炮灰,你入场身份没选对,你就成为了输家,你入场方式错了,你会成为别人功名里的燃料。
回过头来看项梁等人的选择,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殷通为什么要突然邀请外地的项梁过来自己地盘呢?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入场了。
陈胜起事后,必然会触发帝国的应急机制,作为军区司令,殷通必须要在自己军区调集部队,点对点的奔赴指定战场。
然而,两个月不断传来的消息告诉殷通,挂帝国旗帜的军区司令(郡守)和县令们,被下属干死的那可是一片一片。
于是殷通不敢挂帝国旗帜,决定挂反秦的旗帜。但根据秦制,郡守都是外地人,殷通肯定也不是本地人,没自信驾驭本地大佬。
所以他拉来了在吴中避乱的大佬项梁和在外地逃亡的另一个大佬桓楚。
殷通意图很明显,有这俩外地的大佬镇场面,随时可以从外地拉出一帮人来。
这帮人和我一样都是外地人,就可以和我组成一个外地人军团,我也好控制他们。
只是殷通和他的团队显然失算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去想项梁是个什么人。
项梁那是“我不做小弟好多年,我天生就只做大哥”。
一个被帝国打击的对象还要四处犯事甚至杀人,一个逃难到地方的黑户还养一大堆门客,俨然一方大佬的样子。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当你殷通的小弟呢?
项梁的思路和殷通完全不一样,他认为现在挂秦帝国的旗帜才对他最有利。
由于项家成了后来的主角,导致早期记载有很多人为修订,我们可能不容易看明白。
咱们来看个和项梁英雄所见略同的大佬,疑惑也许能消散很多: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赵佗本来只是一个县令,然后中原变乱一起,他就马上夺得了军区司令的位置。
至于老军区司令任嚣为什么这个时候恰恰就死了,为什么偏偏要把位子让给赵佗,那谁也不知道了,反正都是赵佗在说。
我们只知道任嚣肯定和殷通一样接到了点对点军事调动的命令,他会怎么做,我们不知道,他怎么死的,我们也不知道。
赵佗夺得了南海郡尉的位置后,立即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原来任嚣手下的干部大清洗,全部换成自己龙海县的亲信;
第二,宣布乱兵很可能即将过境,南海郡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当局势明晰后,带领部队出击,彻底荡平整个岭南。
我们再对比下项梁:
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项梁火并殷通夺得了会稽郡守位置后,随即也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原来殷通手下的军区干部大清洗,全部换成自己吴中亲信,在大本营吴中招募八千士兵;
第二,巡视军区下辖各县,宣布军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当局势明晰后,带领部队北上渡江,争霸天下。
是不是觉得项梁和赵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英雄(枭雄)所见略同啊,信哉斯言!
项梁一系后来项羽成了主角。在项羽一系留下的资料里,项梁之所以能吞并掉殷通,那完全是因为他有个神仙侄子。
项梁基于什么样的战略思路要杀死殷通,又对此做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不知道,反正他就是糊里又糊涂。
最终能成都是因为有个项羽,二话不说,一剑就杀了殷通。
殷通属下一看司令死了,悲愤交加,当场就要为司令报仇雪恨。
没想到项羽剑法一起,如辟邪剑法再现,又如东方不败重生,几下就杀了一百来号人。
于是大家都被杀得魂飞魄散,不由不拜倒当场,高呼项教主千秋万载,项副教主永远健康。
这个故事可信吗?多半不可信。
这个故事里项梁简直就一个木头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项羽会辟邪剑法上。
万一项羽练的剑法是劳德诺给的山寨版呢?万一人殷司令手下有个会独孤九剑的令狐大侠呢?那项氏叔侄不就要交户口本了?
上面当然是在开玩笑,但我们有理由怀疑史书记录的这个故事被年轻而缺乏资历的项羽改写过。
因为项羽一系迫切要说明,早在革命初始时期,项羽就是革命队伍的元老级领导,更是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功勋。
撇开这些故事干扰,我们自然会发现项梁入场的时机、节奏和方式,和赵佗非常类似。
项梁认为,现在挂谁的旗帜还非常早,拿稳军区司令的位子才是当务之急。
彭越在巨野泽边聚起了一支大队伍,大伙都劝他赶紧当司令带大家出山,但是彭越却说要等等,一等就是一年。
陈婴在东阳的时候聚起了一支大队伍,好多人劝他赶紧称王带大家杀出去,但是陈婴却说要等等,一等几个月。
这些大佬态度都很明确,我要入场,不然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但我不能梭哈,不然一个不好一把就把筹码输光了。
大时代来临的时候,那些偏好冒险的声音总是叫的最大最响,但你要是被忽悠了,那搞不好就被人当枪使了,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不见得都这么想。
项梁扎根地方多年,要比外地来浮在表面的殷通看得透多了,他懂那些本地上层和中层并不愿折腾。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厌倦了为帝国去打仗送死,自然更不愿现在主动去打帝国,那不更送死么?
所以项梁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部署很清晰:
明确表态反对殷通带大家卷入战火的思路,杀死殷通,表示愿意带领大家保境安民。
大家内心深处都愿意所在遥远的江南过自己小日子,自然认可项梁的做法。
现在是极度混乱的时期,所有人都六神无主,项梁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实实在在的个人势力,个人队伍,帝国很少常备军,队伍都靠临时征发,不足以制住项梁。
这些因素客观上都让项梁能轻易的取代殷通的郡守位置。
然后,项梁逐步清洗原来的干部,用自己在吴中亲信取代他们,同时将那些对功名抱有期待的积极分子逐渐拉过来,组建自己的队伍。
如果帝国的部队出山后,叛军无力抵抗,天下逐渐恢复,那么项梁可以自称自己是为帝国平定了一场叛乱阴谋的功臣。
他还组织了一支乡勇队伍,将来会渡江作战,为帝国扫平残余的叛军。
实际的发展,帝国虽然连战连捷,地方却接二连三的叛乱,毫无畏惧,帝国崩溃已成定局。
那么项梁整合好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后,只待机会出现,立即就可以渡江争霸。
归根结底,殷通看上了项梁的势力,想和他合作赚点利息,没想到项梁这头猛虎却看上了殷通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