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之楚汉争霸(五)
当韩信从项羽阵营转投刘邦阵营时,他狠狠的吐槽了一番项羽。
有趣的是,汉帝国另一个顶级大佬陈平从项羽阵营转投刘邦阵营后,也狠狠的吐槽过项羽。
更有趣的是,两个人吐槽的内容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韩信说,项羽这个人英勇威武又特别讲仁义道德,刘邦大人您哪方面看上去都比不上人家啊。
但是项羽这家伙,那就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因为项羽这王八蛋平时人模狗样,可一旦你问他要个爵位就TM抠抠索索的,啥人嘛!
陈平说,项羽恭敬爱人,满口的仁义道德,比你刘邦这个口无遮拦的泥腿子大老粗有派头多了。
可别看项羽这王八蛋平时人模狗样,一旦到了论功行赏封爵位的时候,立马就TM抠抠索索起来,啥人嘛!
大伙一致都认为项羽对于爵位、封侯都太抠了,而刘邦对于爵位和封侯却非常大方。
所以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大家都纷纷抛弃小气的项羽,拥抱大方的刘邦。
我们肯定会很惊讶,项羽为为什么要这么抠呢?
其实如果我们排除特例刘邦,就会发现项羽也没有那么抠。
因为这几百年来各国对于爵位本来就都是这么抠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亡六国一统天下,两年后他东巡泰山,途中留下了著名的琅琊石刻,石刻里包含了帝国顶级大佬的署名。
留名的侯只有五个: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
其他高官都没封侯,已经是廷尉的李斯也只是“卿”一级的爵。
秦帝国一统天下也就抠抠索索封了几个侯,对比下刘邦一统天下,哗啦啦封了上百个侯!
你说刘邦把侯当白菜,把爵位更是当小米粥一样到处给,项羽咋比呢?
在秦军功爵制下,爵位本来就是非常神圣,也非常难以获得的东西。
项羽的楚国继承了这个理念,爵位、封侯那自然不能当白菜那样随便给。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问,人刘邦这么把爵位当白菜一样到处发,你项羽就不能灵活一下?
可是这灵活哪那么容易啊!我们还是深入到基层去看一看吧。
在此之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下秦帝国灭亡连载的部分章节,可以理解得更为清晰。
(链接:《帝国的命根》、《996》)
我们如果问大家,秦帝国的县廷最大的一笔钱的支出是什么?
大家多半会一脸茫然,是帝国官吏的薪水?还是县亭的办公费用,还是工程支出?
答案是用于购买刑徒和官奴婢的支出。
根据里耶秦简,县廷每个月需要向郡里上报当月的刑徒购买数量。
有记载的价格是成年男子4300一个,未成年2500一个,乡里每个月总要买那么一两个,一个县大约每月总要买那么三五个。
大家肯定会很奇怪,帝国的刑徒/管奴婢来源不是世袭或者犯罪份子转换吗?怎么还要花这么多钱购买?
在秦帝国灭亡连载里我们反复介绍过,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刑徒经济,帝国县廷的工程建设和物资供应主要靠刑徒劳作。
因此帝国很看重县廷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其建设规模和产出的扩张,而要扩张产出就必须拥有更多的刑徒。
犯罪分子的扩张数量很难跟上县廷的扩张速度,县廷要想扩大刑徒数量就需要向大户人家买。
而且刑徒也会死亡,死亡后需要补充,也需要向大户人家购买。
帝国的中高爵位拥有者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帝国还会赐予他们大量奴婢。
这些世家高爵们慢慢发展也会得到大量奴婢,六国故地的宗族豪强发展了几百年更是拥有大量的奴婢。
但土地是帝国所有,大户人家也只能依靠军功授爵来获得土地,这个渠道可不容易。
所以大户人家的奴婢会有剩余,县廷就花钱把人家的奴婢买过来做官奴婢以扩大基层官府的规模和产出。
看起来这一切很合理。
在秦帝国灭亡连载第十八节(链接:《996》)我们对帝国刑徒数量做过些定量分析。
公元前220年,迁陵县结余116个刑徒,补充35个新刑徒,这35个新刑徒多半都是买来的。
到公元前219年,151个刑徒又死亡了28个,显然还需要买大量刑徒补充。
聪明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其中似乎有些不对劲。
151个刑徒居然一年能死亡28人,比例高达18.54%!
这死亡率也太高了吧,帝国人口再多也经不起这么高的年死亡率啊!
这里面有猫腻!
帝国对编户齐民的管理很严格,由于土地都是帝国掌控,所以民众的户籍也都被帝国牢牢掌控。
但刑徒和奴婢们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拥有土地,无所谓户籍,帝国对他们的管理就要松很多。
一个刑徒莫名其妙“死”了,一个不知哪来的刑徒又从大户人家那里买来了,里面到底怎么回事,帝国无法知道。
我是县官,我这每年都有大量的刑徒“死亡”,然后每年都向当地的大户购买刑徒,这买刑徒的钱不就二一添作五了吗?
反正帝国的各项考课指标我都尽力完成了啊,何况扩大刑徒人数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所以这么做实在没什么风险,一个县官很难拒绝这么玩。
玩到这也就是一点刑徒死去活来的猫腻,对帝国的影响似乎还感受不到,可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大家还会接着往下玩。
出土秦简告诉我们,帝国有个很重要的土地政策,叫做“假田”,可以理解为租借土地。
后世帝国的租借土地一般是无地农民向地主租地成为佃户,或者官府向受灾民众租借土地作为福利。
但秦帝国的租借显然和后世大不一样,帝国的租借土地是需要拿财物作为抵押的,更类似一种借贷行为。
聪明的朋友肯定会发现,这里面很容易形成一个“产业链”。
官府的公田被长期租借给地方大户,他们用自己的奴婢在上面劳作获得产出。
而这些私奴婢被官府用死了买,买了死的方式在账本上倒来倒去倒出大量账本上没法体现的钱。
这些钱足够抵消大户人家租借土地的押金了。
这些钱大幅流通过程中,都由谁来把他们分了,我们可以自行想象。
但这无疑会形成一个很危险的局面:
名义上大部分田地都是官府的公田,名义上官府拥有大批刑徒。
但实际上,这些地和人很可能早已被地方豪强渗透乃至掌控!
当然帝国的管理也不是吃素的,你账本上有这么多公田和刑徒,你是需要产出的。
帝国给县廷制定了大量的细致的考核,还派出了大量的监察人员。
这些考核材料都要由监察官员上报给皇帝,皇帝日以继夜的亲自审阅。
但刑徒经济决定了首都周边以外的各县廷的产出几乎很难被输送倒帝国国库,都是在账本上倒来倒去。
帝国为了防止地方官结党营私,县令县丞县尉这些长官又都是异地任命。
几个外地来的县官,面对帝国严厉得几乎无法完成的考核指标,面对基层玩出花来的现状,你说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地方豪强达成一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各种方式在账本上糊弄帝国考核。
我们再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税收和刑徒劳作等正税,帝国最大的额外收入是什么呀?
答案是罚款,来自基层官员们受连坐后的各项罚款。
始皇帝晚年对基层糊弄帝国的现状非常不满,在首都大量开办大型工程大量调集地方人力进关中。
地方刑徒被大量抽调,班子的人养不活了,咋办?
于是大量罚款,想用这种“硬着陆”的方式缩编基层官吏。
陈胜吴广的队伍迟到后,他们交了罚款就可以免于处罚,刘邦带队出现逃亡后,他交了罚款也可以免于处罚。
可惜他们交不起钱,于是陈胜吴广起义了,刘邦逃亡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局面:
基层办事的小官吏辛苦的缴纳各种巨额罚款,钱却被用来养肥几个大点的官员和地方豪强。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说有两个秦帝国了吧?
一个是后世很多人笔下“法家标杆”般的秦帝国;一个是现实里的黑社会横行的秦帝国!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项梁一个杀人逃犯能在地方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大佬了吧?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扁舟不断强调秦帝国是一辆开了两百年的破老爷车了吧?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各地县级大佬振臂一呼,帝国就迅速土崩瓦解了吧?
帝国的基层早就成为了筛子,随便这么一冲就会稀里哗啦。
秦末动乱帝国秩序被彻底冲垮,可这是不是就代表地方基层的秩序得以被推到重来呢?
从现有资料来看,项羽团队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在上层建筑层面纵横开合,但他对于基层现状基本上束手无策。
这就决定了项羽只能乖乖的沿用秦帝国军功爵制的内核。
这种背景下,项羽哪敢随便封高爵者呢?
多封一个高爵者,基层就多一份矛盾和不可控,中央就多一份损失。
项羽只能向秦帝国学习,任由你们批评,我就把高级爵位捂在兜里捂热了也不轻易拿出来。
其他团队和项羽团队大体上也是大同小异。
那我们就要问了,怎么一切到了刘邦团队这里,就变得不一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