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说短视频会吃掉孩子的大脑,而科学界顶级杂志研究却称每天打会儿游戏看会儿视频能帮娃长智商


最近朋友说,你看这个文章,马斯克警告说短视频算法会吃掉孩子的大脑!
又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篇文章,讲说Nature的这个研究成果太震撼了,每天打会儿游戏看会儿视频,居然能帮娃长智商!
朋友问,我们家长到底听谁的啊?你是研究脑的,你说说呗。
我看了一下这两个说法,马斯克是23年在世界政府首脑峰会上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以前没有给自己的孩子设置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的限制,但这也许是个错误,现在的孩子被Reddit和Youtube大范围影响了。来警告大家,现在算法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包括孩子。

而公众号博主也找来了​21年发表在Neuroimaging的一个研究来佐证这个观点,这个研究用核磁扫描了30位大学生的大脑,发现当大学生刷到为他们定制的符合他们喜好的短视频时,大脑负责回报奖励系统的某些部位如VTA区会被激活,且被誉为“快乐信使”的多巴胺释放增加,这样看视频的大学生就会有一种幸福或欣快的感觉。而一旦停止观看视频,多巴胺释放停止,导致心情低落,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或焦虑。

其实类似的研究很多,比如19年就有论文专门研究了Youtube​成瘾这件事。

那朋友说的打游戏看视频提高智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Nature旗下一个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们对美国几千名9-10岁的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玩游戏最多的儿童在两年间智商增长最大;同时看视频也会增长智商,但如果只是进行社交聊天则对智商没有影响。科学家认为,游戏或视频就像兴奋剂一样,可以增加大脑中的灰质,让大脑做出反应的能力更快。其实关于游戏提高智商、注意力和反应力的研究不止这一篇,之前就有类似的研究结果。


说实话,无论是看视频还是打游戏,他们对大脑的影响,在科学界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相左的结果,因此一直都是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
那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到底是禁止孩子看视频玩游戏,还是允许孩子看视频玩游戏呢?
从我的角度来看,除了赌博吸毒传销嫖娼等绝对绝对不可以沾以外,其他很多事情都是利弊参半。看视频和打游戏也一样。就像前面研究的多巴胺理论,其实吃东西也会让我们多巴胺释放增多,但得贪食症的比例只有1~4.2%。网络成瘾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比例大概是13%左右,也就是100个孩子里可能会有13个孩子成瘾。那么我们家长是否想过,为什么剩下87%或者说100个孩子里的另外87个孩子没有成瘾呢?难道都是因为那87个孩子从没打过游戏看过视频吗?
今天题目里的马斯克13岁的时候就把自己制作的一款射击游戏卖了500美元,在艾萨克森写的《埃隆马斯克传》中就提到,从卖掉第一款游戏开始,马斯克就开始了他痴迷电子游戏的一生。所以可见,网络和手机ipad不是元凶,元凶是沉迷其中像毒品一样戒不掉的成瘾!如何让孩子不成瘾才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的是,我们家长需要看到孩子打游戏看视频背后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成瘾。就像我也看视频,但我从来不会因为看视频耽误我自己的正事一样。这也是我在一条私信回复里说的。

我女儿也玩游戏,以前每天都会玩一段时间。她曾经组织过一次蛋仔派对,来了很多人,她们在蛋仔游戏里一起通关、一起唱歌、一起拍照,那天她们疯了很久。我女儿还录制了视频并做了剪辑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我非常认真的去看了整个视频,在视频里我看到了这些孩子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朋友的渴望!看他们的视频,很像我们约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去吃吃饭唱唱歌。可以说游戏,是这些渴望友谊的孩子的一种社交。


如果大家真的可以沉下心去感受一下自己家那个爱打游戏沉迷视频里的孩子,可能你也会看到自己家孩子打游戏看视频的深层次的内心需求…
有些孩子很孤独,家长没有时间高质量陪伴,自己又没有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于是到游戏或者网络上去寻求陪伴;
有些孩子在现实中永远都是受挫的那个,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在家里被家长教育长辈训斥,只有在游戏或者视频里才能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
有些孩子在现实中承受着学业父母关系等巨大的心理压力,填鸭式无聊的上课上学和永远写不完的作业,这种心理烦躁无处释放,只有在短视频和游戏中能让自己放松和释然,曾经有一个玩游戏的青少年就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游戏,我可能现在已经死了”…
有些孩子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自己没有作业了之后,不会玩,因为家长和老师从来没有教过孩子如何玩如何享受空余时间,所以看别人玩游戏也跟着玩,看别人看视频也跟着看,且也得到了快感
……………
上一个寒假,我跟女儿整个假期都在旅行和游学中,每天一起要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某一天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我已经好久不玩游戏了,都想不起来了。
所以,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是解决所谓短视频游戏捆绑的主要方法。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讲打游戏网瘾的文章:
打了两年游戏的女儿开始看书了
青春期孩子沉迷游戏,其实是在自救
毁掉无数孩子的“初二现象”,有多可怕?家长一定要警惕和重视!
从网瘾厌学少年到16岁拿到世界排名前十大学的录取,差生逆袭的背后家长究竟做出了什么改变?
走出叛逆青春期虽然靠的是等,却不是傻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