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东西,教给不同的学生,效果迥然不同;就像大学的一个班,都是同一个教授教,同样的时间学,但是考试的时候,有的人得90多分,而有的人就不及格。我们以前就写过这样的文章:一个好学生究竟是好老师教出来的,还是人家本来就好?
这里说的就是天生的不同,或者说基因的力量。就像我们不能要求鱼去爬树,让鸟去游泳一样,我们必须得承认,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哪怕是一个父母生的孩子。
现在内卷越来越严重,其实是因为家长相信,我们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考上清华北大;我家孩子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别人家孩子学习5个小时,那我们家孩子就学习8个小时、16个小时,怎么的,都能超过别人…
这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就像我们前面很多文章讲的,学习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下限!不管我天分如何,在正确方向努力了,肯定比不努力强!
但有时候,我们家长必须得承认一件事,那就是每个孩子的基因或者说天赋确实是不一样的。就像我的博士导师,18岁已经大学毕业了,他看一本书一遍就可以倒背如流,所以他跟我还有师兄聊天的时候,经常为我两的记忆力发愁。而我的博士后老板,科研音乐事业两不误,科研人家博士后的时候就狂发CNS,自己独立当PI不久就因为成就斐然而被评为两院院士,同时人家还组建了一个摇滚乐队,自己是贝斯手兼主唱兼作词作曲,乐队第一张专辑就跻身北美排行榜前十,我给他发一篇100多页的论文人家不到两个小时就逐句逐字的给我改完了…
市面上有两本关于基因和学习的畅销书,一本叫做基因彩票
一本叫做基因蓝图
感兴趣的家长或孩子可以去看看。两本都是美国人写的,第一本是一位心理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家凯瑟琳·佩奇写的,第二本是一位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罗明写的。
两本书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基因遗传学的研究数据和结果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成为了我们,遗传基因和环境究竟哪个更重要?
对人类个体而言,平均每人有1%的DNA不同于其他人,这些DNA差异正是塑造我们个性的基因蓝图。我们的智力、性格、心理,我们是否容易患精神疾病,甚至我们是不是习惯早起的人,这些都是由DNA差异决定的。
基因彩票的作者确定了基因组上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位点,制作了“多基因评分”,评分高的人从大学毕业的几率是评分低的人的4倍。基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幼年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它影响3岁时的语言能力、5岁时的智商、10岁的阅读能力、17岁时考大学的成绩。针对数百万欧美白人的基因数据统计发现,遗传基因导致了40%的教育结果差异,而家庭收入水平只占受教育程度差异的11%。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教育成就主要还是靠基因。而且他们不仅影响智商,还影响非认知能力。将近50年的双胞胎研究数据显示,非认知技能的遗传可能性是60%,而智商的遗传可能性是50%至80%,两者遗传程度是一致的。这暗示,即使逆商、毅力这些也大部分都是禀赋。
有时候我们总是指责孩子不够努力,不够成功,其实了解一些相关的基因学知识,我们家长就会知道,不是孩子不努力,不成功,而是确实一些人抽中了基因彩票,相同的努力,他们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孩子无法选择家庭和基因,但是我们家长却可以给孩子不同的环境。基因和家庭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但是环境却可以决定一个孩子人生的下限!
承认每一个孩子基因的不同,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是基因研究告诉我们家长的主旨!否则不顾基因的差异,一味的野蛮鸡娃,给孩子增加无谓的压力,其实也无法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这时候,不妨把亲子关系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孩子终究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