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众号有一些阅读量没有那么高的文章,其实质量很高,比如下面这两篇,还挺推荐家长们读读的。
喜欢我孩子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一个好学生究竟是好老师教出来的,还是人家本来就好?
今天跟我特别崇拜的学姐吃饭,她是出身于胡同的普通孩子,经过20年打拼已经功成名就,江湖上甚至很多人开玩笑说:“她就不是卖飞机的,如果是卖飞机的,一年卖个几百个亿,不成问题。”以此来说明,她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商业奇才。
可是,今天她跟我聊的,却是她最近5年对自己的反思。她说当自己生意越做越大,接触各种档次的人越来越多,她慢慢会发现,其实制约她向上发展的,很多时候是思维和见识。
比如同样要做成一件事,她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做好,有拼劲,有猛力,然后就闷头做;但是富人家庭孩子就会从大局上高屋建瓴的看,需要几个点,这几个点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拿下...
其实学姐讲的,就是之前我们曾经的帖子里面初涉的话题,思维定势。
穷人孩子,爸妈都告诉孩子,一定要学门技术,有技术就能吃饱饭,就能养活自己。
所以,考不上大学的咱学个修车、穴位按摩、理发、美容,考上大学的咱学个AI、计算机、医学、会计,靠着这些,咱基本都能找到个凭手艺吃饭的工作,饿不死,但是也赚不到大钱。
记得09、10那时候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搞计算机、IT的都下岗的,那时候在国外的很多留学生首先想的就是,咱得赶紧再学一门技术,比如回去学个统计,再拿统计去找个工作...
最近AI面试、全球经济不好,裁员潮又一波又一波,被下岗的技术人员,基本都开始挖门子盗洞,想着要不要改点其他技术...
因为穷人孩子或者家庭,认知就是,会技术就等于赚钱。
所以很多人,上了班,就开始躺平了,觉得自己会技术,就是公司的宝。但殊不知,顶级技术人员确实是个宝,但是一般的技术人员,当公司不再需要的时候,也是最先被裁掉的人。
我们会发现,只想着会技术的人,基本都是打工仔,而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脱离打工仔的阶层。
就像我们父母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觉得只要学习好了,将来考上大学了,就肯定能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能挣到钱,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干到老,不愁吃不愁穿...
谁能想到,有一天出生率低了,很多幼儿园和儿童行业关门了;谁能想到,AI面试,很多基础工作被替代....
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都会发现社会中有四种角色:打工仔,自由职业者,老板和投资人。
而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和老板们,真的是当年学习最好的吗?未必吧。都是技术最好的吗?也不是吧。
我一个同学某985本科毕业,在华为管理一个团队,团队里都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甚至MIT海归,这些博士和海归都是做技术的;
我一个朋友自己做公司,已经做到全国连锁,最近在开辟海外市场,自己就是东北一个都没听过名字的学校毕业的,现在公司员工,都是985、211的毕业生....
其实早在大学里,我们就会发现,思维定势已经开始有影响力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看综合评测,学习成绩只占一部分;在本科阶段,有的学生上了学就知道跟优秀的学哥学姐取经,然后就开始找老师做大创、做课题,二三年级就开始发文章拿专利,等保研或者考研的时候,拿着文章和专利,就顺顺利利把研究生念上了。而死磕学习的,死磕技术的,最后评测的时候常常PK不过人家年级干部了、在老师课题组做课题的啊...
其实,说到底,社会是个江湖。
而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过度的强调死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情商、辨识力、学习力、执行力、思维和见识的培养和拓展,导致很多中小学学习好的孩子到了大学会突然迷失在繁花的世界中..
如果你观察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和老板们,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了解人性、懂得统筹。而这些,往往是死读书的孩子欠缺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慨的,学生时代学习好的未必是毕业后发展最好的。
学技术没有错,但只学技术,却往往很难赚大钱。这就是,毕业后,学生们在社会上成功与否的差距。因为,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陈景润杨振宁这样的技术超级大牛,而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想脱颖而出,除了技术,还需要思维和见识!这也是我们家长应该在教育中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