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贾玲的热辣,让我看到了教育背后的三个字


最近的贾玲很火,因为她一年瘦了100斤,让无数人爆掉眼镜;最近贾玲的热辣滚烫很火,因为她让大家发现,原来女性导演拍片子的角度跟男性导演相比,区别很大,女性导演更细腻,且更多的站在女性角度去思考和表达观点…
而这其中,就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电影中的教育话题。
电影主人公叫乐莹,是个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就是自己无时无刻都在讨好别人,即使别人伤害了自己。讨好型人格背后的真相,是害怕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害怕失去,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是极致的自卑和对爱的渴望。
那么为什么会有讨好型人格呢?
从电影中看,乐莹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可能是跟童年时期父母的缺席有关。而即使父母在的时候,母亲似乎也更喜欢妹妹,只有外婆对乐莹好一些。
鲁迅先生有句话叫做,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我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缺失的孩子,如果没有被父母正确对待,成人后,要么是讨好型人格,要么是情绪不稳定选手。
因为在父母缺失的那段时光里,孩子往往内心深处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无论是受了委屈,还是在学校被人欺负,亦或想要什么新衣服或者想要爸妈的爱,孩子都只能默默忍着、悄悄看着、用自己一切去换取爸妈在身边。
于是,久而久之,孩子这种讨好型行为就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即使成年。
其实很多父母都不是故意冷落自己孩子或者离开自己孩子的,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让孩子的生活更好,但只是我们没有想到,在缺失的那些年,自己的孩子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可能总是觉得,孩子还小,等大点我再把他接回来就行了。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小时候因为超生,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这个小的送到了乡下姥姥家养,而第一个孩子姐姐则留在了父母身边。小时候她看见自己爸妈也不能叫爸妈,怕被人发现,让爸妈没了公职。直到这个学生上了高中,才能够跟自己爸妈一起生活。这个学生在我们这里上学期间就是那种有时候讨好,有时候又会极端叛逆。比如,她对同学、老师都非常的客气,别的学生不愿意做的事情找她她都会帮着做,从来不会拒绝;但在某些时候,她就会挑战下规则,比如疫情时候封校她就会自己偷偷出校,然后看自己老师和父母的反应,以此来让自己相信可能爸妈还爱着我,老师还念着我…
当然,后来她自己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自学心理学,来跟自己以及父母和解…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很多,父母童年的缺失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但无论什么原因,他们背后都一样的,那就是渴望爱!
我一个朋友有段时间外派到国外,跟孩子分离了两年,但她在分离期间,每天风雨无阻的跟孩子视频,有时候即使没什么话,也会开着视频看着孩子玩耍,时时刻刻让孩子感受到,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妈妈依旧很爱她!而且因为不在身边,朋友更害怕孩子有委屈没地方说,所以总是会跟自己妈妈(孩子姥姥)详细的打听孩子情况,缺什么了、在学校是不是被小朋友孤立了之类的,她都第一时间掌握,然后第一时间“指挥”家里人搞定…
所以,虽然她在孩子的童年中缺失过,但是她的爱一直都没有缺失!
其实,作为社会人,有时候我们身不由己。就像乐莹的爸妈,不是故意扮演缺失,而是生活所迫。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物理缺失不代表就一定会造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但这需要家长能够很好的平衡物理间隔和爱的阻隔!就像我朋友,她做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