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碎的工作总结


最近半年被调整到了一个新的项目,推进节奏比较快,强度很大,经历了很多次加班。不过再忙也要留点时间来总结,这半年来我还是有一些感悟比较深的方面,这里总结一下。
1、如何应对压力
就像开头说的,我们的工作量很大,需求很多,开发周期又限制的很短,经常需要加班,因此自然会有很多压力。
其实当需求下来,包括业务需求和一些技术需求的时候,我感到很多压力,我觉得可能做不完,我觉得可能要用掉100%的时间而我还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第一反应肯定是排斥,但是最终还是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个时候会有压力,会焦虑能不能赶上deadline,会下班都还想着工作,想着有一个地方要怎么解。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心态。
即使有那么多事情压在你一个人身上,还有一个很有压迫感的deadline,即使有些事情你还没有看到解法,有些事情你知道要花你很多时间而之后还有其他事情等着你,你需要做的就是,分而治之,一件一件的去解决,理清所有的事情,然后稳住心态,波澜不惊,一次解决一件事情,有强大的信念,所有事情最终都会被一件一件的解决掉,但也只能一件一件的来。如果心里想的是所有事情还有那么多,那你几乎是要崩溃的。专业人士始终会保持冷静果断。
2、表现出你的支持
很多时候光是把分给你的事情完成还不够,这样人们只是会觉得符合预期,但不会对你有更深的印象。其实,在完成任务之外,稍微往前迈出一步,表现的积极主动一点,表现出对组长的支持,你的工作量并不会比原先的多出多少,但却能逐渐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正面的印象。印象还是有点用的,你会希望别人一提起你的时候,除了能够按时交付需求之外,还能想起一些别的正面的东西。
做项目的过程中,我自认为还是表现得很积极的。包括积极抛出意见进行讨论,积极提出自己对于技术实现的一些问题,积极的同步一些结果和遇到的问题等等。
比如对完需求之后主动的整理出技术方案文档开始推进,比如把技术方案写的差不多之后,拿出一些重要的地方开始讨论,比如积极对接客户端的同学推进方案,比如实现代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讨论,比如代码上线获得很显著的效果及时同步。这些都是你可以往前多走的一步。
当然,你需要承受的就是事情会非常非常多,不仅有业务需求,还有技术需求,有时候甚至还要你去用一些之前没用过的基础组件比如ES,MongoDB等等,还有学习成本。但是,这些东西,你要判断,是不是dirty work,能不能让你学到新的东西,包括新的技术,新的业务理解。能不能让你做完之后有东西在绩效和简历上拿出来吹。如果可以,那么你积极支持,对你自己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如果不行,不用我说,压力这么大你自己也会考虑跑路的可能性。
3、不要排斥挑战
其实还是关于一个好的印象。主要是指面对新的业务,以及新的技术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排斥,而是想要去深入了解,不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太排斥挑战,无法承担并行的需求,对待未知的东西没有动力,无法交给你很多重要的任务,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这是一种心态,也是需要锻炼的。我最开始也对于使用Mongo和ES很犹豫,担心能不能赶上deadline,不过用完之后我发现很爽,自己学到了新的东西,而且过程也大体上比较丝滑,没有出现想象中卡很久的情况。
其实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面对未知时我们觉得会无法适应,无法完成,但最终,问题还是会慢慢被我们一点点攻克。所以最终还是心态,你需要拥抱挑战,不然也许别人一开始会给你几次机会,但之后慢慢就会把你放弃掉,有一些重大项目的时候不再找你。
4、写好文档
其实文档这方面我还没有做的很好,做的几个比较大的技术需求,虽然代码里做了很多复杂的设计,但都没有一个能拿出来看的技术文档。其实在做需求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思考,一些技术调研,一些对业务的理解,一些新技术的学习心得,这些都可以整理到文档里。
比如调研的一些NLP的开源包的能力,比如字典树、模糊搜索是怎么实现的,什么意思,比如词典应该如何做词形还原模块设计,如何做猜你想搜功能等等。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写完代码上,留出一点点时间去填充文档,哪怕先随便把文字写上后面再来慢慢修饰。因为你最有印象的时候就是你刚理解完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写想着空闲了再来写,你会发现你空闲了也不会写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