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血栓“偏爱”这6类人群!手脚若出现4种异常,警惕或是血栓信号!
李阿姨退休后,每天晨练、买菜、做饭,然后和几个老伙伴聊聊天、打打牌,小日子过得悠闲自得,可最近,她总觉得手脚乏力,走路时腿还时不时地隐隐作痛。
这天,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和老伙伴们聊天,刚坐下,李阿姨就觉得腿部传来钻心的疼。
她忍不住揉了揉腿,眉头紧锁,心里犯起了嘀咕:“这腿怎么越来越不对劲儿了?”
老友们看出了她的不适,纷纷关心地询问,李阿姨叹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就在这时,一旁的王大叔突然神色凝重地说:“老李,你可得小心啊,我听说手脚乏力、腿痛可能是血栓的信号。”
血栓?李阿姨心里咯噔一下,这个词她听说过,但从未想过会和自己扯上关系。
她顿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难道自己真得上了血栓?
血栓,这个健康隐患,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血栓的“青睐”?又有哪些信号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呢?
关注CQTV安全与法 成为养生达人
01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过程通常与血液成分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当血管内皮受损或血流速度减慢时,血小板开始聚集并与纤维蛋白相结合,形成血栓。
这种情况在心血管系统中很常见,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溃疡和破裂都会导致局部血小板聚集,进而形成血栓。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确实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为3.3亿人次,其中脑卒中患者有1300万,冠心病患者达到1139万人次。
专家指出,血栓一旦形成,就可能导致血管的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严重时会引起心肌缺血、坏死,诱发威胁生命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在没有血栓的情况下,这些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及时识别血栓的早期信号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02
手脚若出现4种异常,警惕或是血栓信号
1、手脚乏力与麻木
如果突然感到一侧手脚乏力,甚至抬不起来,或者在行走时趋向于一侧倾斜或跌倒,这可能是血栓的早期警告。
此外,一侧上肢发麻、舌头或嘴唇麻木也是血栓的常见症状。
2、单侧肢体疼痛
体内的血栓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手臂或腿部出现不明显的胀痛感。
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感会逐渐加剧,并可能伴有抽筋的不适感。
3、单侧下肢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一侧下肢出现明显的水肿,有时候两条腿的水肿程度不一致,即使休息后,这种水肿也很难缓解。
4、间歇性跛行
下肢血栓导致的血管缺血会导致患者在行走时感到腿痛。
这种疼痛在休息后可能会暂时缓解,但继续走路后又会再次出现,称为“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情的进展,即使不走路时也可能感到疼痛。
03
血栓可能更“偏爱”这6类人群
1、孕妇
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胎儿生长对血管的压迫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2、长期吸烟的人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膜,使血细胞更容易凝集,增加血栓的风险。
3、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的血液通常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可能长期卧床,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血栓的形成。
4、久坐不动的人
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很容易引发血栓。
5、超重或肥胖的人
体重过重会导致血液流动变慢,增加血栓的风险。
6、有血栓家族病史的人
如果家族中有血栓病史,个人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高。
04
做好这4件事,有效预防血栓
1、合理饮食
多吃新鲜的果蔬和粗粮,减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避免身体出现肥胖和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
2、避免久坐
长时间的静坐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每坐30分钟后起身活动,简单伸展或走动,以促进血液流动。
3、坚持运动
定期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血液流动速度,并帮助维持适当的体重。
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补充水分
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维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液过于粘稠。
建议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尤其是在天气热或体力活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李阿姨在老伙伴们的建议下,及时到医院做了检查。
幸运的是,她并没有患上血栓,医生也提醒她要注意生活习惯,预防血栓的发生。
血栓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只要我们时刻关注身体信号、改善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就能有效降低血栓的风险,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END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
CQTV安全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