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03字丨预计阅读5分钟
心田、爱河、未来、菩提、苦、因果、烦恼、无常、苦海、涅槃、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尘不染、想入非非……
你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些词不是很普通很常用吗,有什么问题吗?
但如果告诉你,中国古代本来没有这些词语的,这都是由一个外国人创造发明出来的,你会不会很惊讶?
这个外国人就是鸠摩罗什,他被称为“翻译学鼻祖”,也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我们更熟悉的唐代高僧玄奘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鸠摩罗什是东来弘传佛法的外国佛学大师,而玄奘则是西行求法的中国高僧。
图源万图路/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出生于1400多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原本是天竺望族(今印度),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后来娶了龟兹国公主耆婆后就留在了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罗什就出生在那边。
从今天的中国版图来说,鸠摩罗什也是中国人,还算是个混血儿。但是在公元4世纪,他可是妥妥的歪果仁。不说他原籍是印度人,那也是西域龟兹国人。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相传他半岁就能开口说话,三岁就认识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跟随自己的母亲耆婆出家。
他最初学的是小乘佛法,后来遇到莎车国一个大乘名僧,于是改学了大乘佛教,他对佛法的领悟能力超脱凡人,属于天才中的天才。
而且鸠摩罗什不仅饱览群书,还通晓数十种语言,智慧过人,在西域诸国很出名,各国人民以他来传经讲法为荣、四处传颂他的思想。
很快,仰慕鸠摩罗什的风吹到了汉地。
图源万图路/鸠摩罗什塔
如果鸠摩罗什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下去,他应该会一直是那个名震西域的得道高僧,但绝不会对中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
鸠摩罗什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公元385年。这一切要从淝水之战的主角苻坚说起。
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了中国,可是国内没有什么正统的佛教教统,也没有什么得道高僧,毕竟玄奘还要300多年才出生,所以佛教信徒一直散落在各地。
而鸠摩罗什是西域闻名遐迩的佛学大师,前秦皇帝苻坚本人非常崇拜他,是他的骨灰级粉丝,如果当时有粉丝图,这个皇帝一定也是站姐级别的。
苻坚脑子里冒出了把鸠摩罗什抢过来的想法。一来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佛教影响力,提高全民佛教素质;二来皇帝也是有一点点私心的啦,这不就可以早点见到偶像了吗。
于是苻坚派遣大将吕光攻打西域龟兹国,大军出动前他告诉吕光:这场战争一不为土地,二不为财富,三不为报仇,全军目标只有一个:把鸠摩罗什抢过来!
吕光是个很听话的将军,他牢牢记着苻坚的命令,打呀打,用了三年终于灭了龟兹国,强行带走了鸠摩罗什。
任务完成的好消息快马加鞭地传到苻坚耳朵里的时候,这位皇帝欣喜若狂:自己终于能见到偶像、马上就要追星成功了!
但是人生总是叫人捉摸不透,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回国的路刚走到一半的时候,苻坚在淝水之战打了败仗、一命呜呼了。
吕光知道故主殁了的时候一下子懵了,反应过来后他一拍脑袋:那还回去做甚?就地自立国号得了。
于是他在当时的姑臧、也就是今天的武威,建立了后凉。
图源万图路/武威市
他对自己的国家非常满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在瞥到这个浓眉大眼的和尚时,吕光犯了难:
“我和苻坚可不一样,我不信什么宗教,但这个和尚我辛辛苦苦地带过来,他来历也不小,不能一杀了之,要拿他怎么办呢?”
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告诉他:僧人是不近女色的。
吕光一听马上有了个主意。他命人将鸠摩罗什灌醉,把他和战俘龟兹公主关在一起,逼迫他们圆房。
一代高僧就此破戒,鸠摩罗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与其表妹完婚。
吕光本是一介莽夫,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僧人破了戒该如何自处,顺便看他的笑话。
但是当他看到这个僧人在短暂的呆滞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坚毅,自己期待的信仰崩塌后的慌乱和颓废场面并没有出现后,吕光深受感触,自此不再为难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就这样留在了凉州城,在被囚禁的十七年里,他一边精研佛法、讲经布道,一边钻研汉语、收集各地方言,成为远近闻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得道高僧。
鸠摩罗什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凉州城盛行佛学的文化氛围,甚至整个河西走廊的佛教都兴盛起来。凉州也成了鸠摩罗什的第二故乡,但命运没有安排他在此终老。
图源网络/鸠摩罗什雕塑
鸠摩罗什在凉州呆到第17个年头的时候,他的第二个骨灰级粉丝——姚兴,登场了。这些王侯将相用的方法都很简单粗暴:
我就学以致用嘛,你们是怎么得到罗什的,我就怎么把他抢过来。
这位后秦君主派了10万大军攻打凉州城,只为拜58岁的鸠摩罗什为国师,“恭请”他回长安弘法传道。
鸠摩罗什个人的命运很坎坷,一直在背离故土流落他乡,虽然之前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都是小打小闹,从现在开始,他真正打开了“事业大男主”的剧本:
他率领弟子们在长安共翻译了佛经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把晦涩难懂的梵文翻译成了简洁易懂的汉语,至今仍为后世传诵,意义深远。
时至今日,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日常念诵的《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等都是鸠摩罗什译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鸠摩罗什的名望越来越高,姚兴犯起了猜忌和不满,便对鸠摩罗什说:“你聪慧过人、很有才华,如果不能留下一儿半女,岂不成了我的过错?”
随即便将十位宫女赐给鸠摩罗什,逼迫他破戒,否则不准再传经布道。
鸠摩罗什只能妥协,这是他第二次破戒。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又被戏称“花和尚”的原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些优美的语句都出自于鸠摩罗什之手。他不仅译经无数,还创造了很多重要的汉语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这些词汇现在还被大家用于日常交流中。
而且作为将大乘佛教带入中国的第一人,他译经百卷,积极传道,带动中原佛教蓬勃发展,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
鸠摩罗什最后圆寂于长安,终年69岁。传说他曾在圆寂前当着众弟子的面发誓:如果翻译的佛经没有谬误,那么火化后他的舌头就不会烧焦。
最终弟子们发现鸠摩罗什的舌头真的没有被烧坏,红润如生,这颗舌舍利子至今存放在武威鸠摩罗什寺的舍利塔下。
图源万图路/武威鸠摩罗什寺
这座始建于后凉时期的寺庙,位于我国甘肃省武威市,现在也成了河西走廊著名的旅游地,供人瞻仰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