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都是“颜控”?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中国
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颜真卿丹书的《多宝塔碑》成为学习中国书法入门的主要字帖之一。|Wikipedia

学习中国书法,没人能绕开颜真卿。
颜真卿开创的楷书字体——“颜体”,是目前最通用的书法启蒙字体。
2019年,台北故宫国立博物院决定向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借出颜真卿书法真迹《祭侄文稿》。
据悉,台北仅展出三次,出借日本是有史以来第二次外借,上一次是1997年借给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该作品公认为现存于世的“行书第一”,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仅是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真迹已失。‍‍‍‍‍‍‍‍‍‍‍‍‍
东京国立博物馆甚至将颜真卿定义为“超越王羲之的书法名家”。

2019年,日本《祭侄文稿》展览|BBC‍‍

中国书法家这么多,为何偏偏“颜体”地位最高?
从悲痛中产生的书法
一切要从安史之乱,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灭说起。
《新唐书·颜真卿传》记载:“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暴发。河北24郡纷纷瓦解,仅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镇守在常山郡,颜真卿则守平原郡。
然而,常山郡因为援军不至最终失守。《旧唐书》记载,“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安禄山命人将颜杲卿绑于天津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叛贼钩断了他的舌头。最终,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被杀,全家三十余口被害。
两年后(758年),颜真卿派人替兄长、侄儿善后,却只找到颜杲卿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颅。
面对侄子仅存的头骨,颜真卿悲愤满腔地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因此这篇文稿错误之处甚多,字的轻重大小也错综而出。
尤其在第十四行“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中用墨极重,他对奸臣的义愤、对乱贼的仇恨、以及对亲人的哀伤跃于纸上。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局部)|Wikipedia‍‍

但这篇《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他一生行书作品屈指可数,最具群众基础的还要是楷书。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72岁的颜真卿坚持为父亲颜惟贞撰文并书《颜家庙碑》,记载家族世系情况,这篇作品也奠定了他一生书法造诣的高峰,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颜体”。

颜家庙碑(局部)|Wikipedia

什么是颜体?‍
颜体,就是“方块字”的典范。
我们现在常说的“横平竖直”,就是颜真卿在楷书创作中运用到极致的技法。
现代通行汉字手写是正体字,被称为楷书,也叫楷体或正楷。《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楷书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由隶书向楷书发展的过渡书体。唐楷是指唐代逐渐成熟的楷书,而颜真卿则是将唐楷发展到极致的人。
美国堪萨斯大学倪雅梅(Amy McNair)教授从几何学的角度分析,颜真卿借鉴了篆书“平、正、圆、直”的特点。
“平”,指的是横划(水平)几乎从顶部到底部、从一边到另一边都是水平的;“正”,指的是笔画与笔画的相交处形成直角;“圆”,指的是一种用笔方式,在这种用笔方式的作用下,笔画以钝笔的方式结束而未加调整;还有“直”,指的是竖划要绝对地垂直。

颜体中的横笔与竖笔|Wikipedia

颜体的勾|Wikipedia

在颜真卿之前,历史上已经流行了五种字体:甲骨文、篆书(大篆)、隶书(小篆)、草书和行书。
但“汉隶波磔流转,端正草书散漫无则”,语言文字学家王凤阳在《汉字学》中介绍,为方便书写和辨识,书家在隶书的基础上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逐渐演化出楷书。

汉字字体的演变|Wikipedia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开宗立派的唯有“颜真卿”和“王羲之”两人而已。但为什么不是王羲之的字体成为现代日常通用字体,偏偏是颜体?
从颜体到“颜控”
仅仅是因为“颜体”方便书写与辨识吗?
倪雅梅认为,除技巧外,还需要与技巧高度统一的人格。
颜体被奉为“楷模”,不是在纷乱的唐末,而是在宋朝。
按理说东晋的书法名家最多,有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史称其“二王并立”)。但倪雅梅认为,宋朝官方把东晋描述为一个“巧”的时代——由谋士、清谈家、炼丹术士和天才的艺术家构成的时代。
“王羲之是世袭的贵族和修道之人,他的书法风格没有朴素、庄严的儒家品德,改革者们不可能将这种属性的风格用于政治意图。”
相比之下,颜真卿更具“忠义”。
大唐建中四年(783年),淮西李希烈起兵叛乱,攻陷汝州,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资治通鉴》记载,卢杞向唐德宗建议:“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
于是唐德宗派遣颜真卿劝降李希烈,他深知此程有去无回,但皇命不可违。在被叛军折磨了近一年后,77岁的颜真卿被缢杀。在兄侄惨死安禄山之手28年,颜真卿也终于为了心中的那个盛唐尽忠。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
倪雅梅在分析颜真卿书法技巧后表示,即使是面对全族三十人被杀,怀着悲痛写下《祭侄文稿》,颜真卿也在潜意识保持字体的“正”。
“宋代文人集团亟需寻求一种新的书法标准,颜真卿作为文人、政治家和非职业艺术家的一生与他们是非常相似的。”
近代文学界刘熙载在《书概》中认为,这个标准就是“书如其人”,中国书法与人格之间的联系。“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祭侄文稿全篇|Wikipedia

各文明都有“颜控”‍
每个书写系统都有自己的“颜控”。‍‍‍‍‍‍‍‍‍‍‍‍‍‍‍‍‍‍‍‍
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艺术、设计及媒体学院教授埃万·克莱顿认为,“历史上,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书写系统、在不同的载体上创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书写作品。”
欧洲中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致力于推进学术发展,因而出现了一大批“抄写员”,并且出现了官方书写体,也就是卡罗林小写体(Caroline Minuscule)。

卡罗林小写体|Wikipedia

此外,还有伊斯兰书法,也称“阿拉伯书法”,以阿拉伯字母为中心创造的书法类型。

伊斯兰书法|Wikipedia

蒙古文书法以蒙古文为载体,以毛笔为工具的传统艺术。‍‍‍‍‍‍‍‍‍‍‍

蒙古书法|Wikipedia

在古罗马通行的罗马草书体,影响了中世纪的书法。‍‍‍

旧式罗马草书体|Wikipedia

为什么这些书写体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或许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答案。
撰文:Arvin
编辑:Arvin‍‍

点点👇,谢谢关注。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国家地理严选好物群”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