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过去了,她们还在织织织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中国
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花朵是最常见的织锦图案之一,就像这幅18世纪中期的织锦碎片展示的这样。| 国家地理图片集

织锦技艺(Brocade technique),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多个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织锦的传承异常艰难。‍‍‍
谭湘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十七岁的时候,到织锦厂当学徒,拜梁树英为师,学织锦。当年一起学织锦的人并不少,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就谭湘光一个。
一幅传统壮锦的成本差不多要五百元。这样的成本很难将织锦用于日常物品的设计中,只能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
但作为工艺品的方式既非壮锦的过去,也很难有未来,路子只会越走越窄,传统壮锦难道要逐渐消失吗?

在南京织锦博物馆(Nanjing Brocade Museum),一名工匠在织布机上编织中国传统织锦。织布机非常复杂,需要工人执行数十道工序。| 国家地理图片集

中国最早的织锦来自唐朝(公元618-907年)。
繁华、图腾和星辰从传统织布机中流出,点缀着锦缎,这种有着1300年历史的织物曾经是中国精英阶层的专属,现在受到年轻时装设计师的欢迎。
全国各地都开发了区域品种,包括南京和成都,这里是丝绸博物馆的所在地,游客现在可以在这里买到正宗的锦巾和锦囊。
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复杂,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天也只能生产大约5厘米的纺织品。光是木制织布机就有6米长,数千个零件构成,几十个步骤操作,需要师傅们编写歌谣来记住使用过程。
从这个创造性的矩阵中中国人织出了闪闪发光的布匹,它们由丝绸、黄金和孔雀羽毛编织而成,闻名世界。

一英寸的锦缎,比如汉代的臂章,曾经被认为价值一盎司的黄金。| 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种复杂的面料在工厂无法复制的。“它只能在传统的织机上编织,”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说。这种真实感吸引了老一辈中国人,他们“发自内心”地欣赏织锦,并将其视为骄傲的文化遗产。
越来越多在国际斩获大奖的中国设计师,正在将传统织锦与现代服装相合作,装饰凤凰、祥云和龙纹等图案。
设计师陈丽雯就曾针对Z世代消费者推出了一系列带有“虎补”(明清官服的虎纹图案,俗称“官补”)的围巾和配饰。
古老的织锦似乎紧紧地融入了中国的未来。
撰文:Ronan O’Connell
编译:Arvin
编辑:Arvin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