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被锤击致死,却感到无上荣耀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秘鲁
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14岁的安帕托冰少女(Ice Maiden of Ampato)的容貌被考古学家兼雕塑家奥斯卡·尼尔森(Oscar Nilsson)重塑了出来。这位献祭活动的牺牲者穿着由现代传统织工制作的罩袍——正如生命最后一天,她站在山顶上时穿的那样。 | DAGMARA SOCHA

500多年前,14岁的少女被送上了安第斯山峰,献祭于印加神明。她与各式各样的祭品一起被埋葬在山上,她的遗体随着时间迁移自然形成了木乃伊,她的头发、指甲还有生命最后一天所穿的彩色罩袍都保留了下来。
但在之后几个世纪的某个时间点,她的面容暴露于自然环境,在四季更迭、天气晴雪的变换中,她的特征也渐渐消磨褪去。
如今,经过认真严谨的考古学分析和法医学重建工作,这张遗失已久的面容被修复了。
这位现在被叫做安帕托冰少女(Ice Maiden of Ampato)的年轻女性3D半身像极具冲击力,成了秘鲁一场新展览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同时也是后世试图理解安第斯大约500年前人类献祭活动的经久努力的一部分。

“一开始,它看起来就像一大捆织物。”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约翰·莱茵哈德(Johan Reinhard)回忆着1995年第一次在秘鲁安帕托山发现木乃伊时的情景。这张照片拍下了莱茵哈德的登山伙伴米格尔·萨拉特(Miguel Zárate)发现木乃伊的那一刻。|J. REINHARD

献祭与牺牲
在1995年考察活动中,国家地理学会探索家约翰·莱茵哈德在6.4公里的安帕托山顶遇到了这具叫做胡安妮塔(Juanita)的木乃伊。他知道这将是一项惊人的发现。
“一开始,它看起来就像一大捆织物。”莱茵哈德回忆说。然后他看到了层层布料间干瘪的面容。这是复杂的印加仪式“capacocha”(儿童祭祀)的年轻牺牲者。
这种仪式主要包含儿童与动物献祭,他们被献给神明以应对自然灾难、巩固印加帝国在偏远行政区的权力,或仅仅为取悦神明。
这一仪式在印加帝国的延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仪式中还会举行盛宴,人们结成壮阔的队伍为儿童伴行。这些孩子似乎因美丽的容貌与健康的身体而被选中。
研究人员认为,当时当选祭品被孩子的家庭和乡里视作无上荣耀。

照片中,秘鲁顶尖木乃伊专家之一桑尼娅·纪廉(Sonia Guillen)正在秘鲁阿雷基帕天主教大学拍摄“冰少女”。此时距离这具木乃伊在1995年被发现刚过去不久。|STEPHEN ALVAREZ,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不过,华沙大学安第斯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nde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rsaw)考古学家达格玛拉·索恰(Dagmara Socha)提到,我们有关印加儿童祭祀仪式的大部分了解都来自第二手信息。
索恰负责仪式研究,并且组织安排了安帕托“冰少女”的面部重建。“没有哪位欧洲殖民者见过这种典仪。”她解释说。
历史记录虽有缺失,但高海拔处的考古发现——安帕托山和其他山上的十几位印加儿童遗体——为仪式上曾经发生的事情提供了关键证据。
献祭的方式不一而足,可能视特定神明的相关习俗而定。一些孩童被生生埋葬,甚至还在哽咽;还有一些已经被挖去了心脏。这位“冰少女”的生命则终结于一次脑后钝击。
寻找冰少女
奥斯卡·尼尔森立刻听说了这副头骨,他在斯德哥尔摩工作室中花费数月,根据该头骨的复制品,手工制作出了这位来自数百年前的14岁少女的塑像,令她看上去仿佛活过来一样。
这位瑞典考古学家兼雕塑家说,整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尼尔森以一位考古学家的视角,专注于细节,理解尽可能多的数据,了解少女可能的样貌。
尽管没有木乃伊化的面容作为参考,他仍能够推断骨骼上面曾经附着的面部组织可能的厚度,借助从CT扫描到DNA分析、再到有关饮食与疾病的一切信息,对这张面庞做出基于一定知识的猜测。

这是由尼尔森使用3D打印头骨复制品重建的“冰少女”面容。整个过程耗时10周。|OSCAR NILSSON

接下来就到了手工部分。尼尔森打印了“冰少女”头骨的3D复制品,把木栓插入表面作为参照,判断每一缕手工制作的彩泥黏土肌肉的厚度与位置。
怪异可怖的眼睛、咀嚼肌、鼻子还有构成人面的纤长如绳的组织,都被一个一个加到塑像上。在制作完树脂半身像后,他还添上了几百根头发,以及以棕色和粉色颜料绘就的毛孔。这总共花了10周。
追随印加神明
穿上秘鲁库斯科传统纺织中心(Centro de Textiles Tradicionales)当地妇女织就的罩袍,这份重建工作的成果成为“儿童祭祀:追随印加神明”展览上的主要看点。展览将于11月18日在秘鲁阿雷基帕的安第斯圣殿博物馆(Museo Santuarios Andinos)举办。
这座面部重建作品将与“冰少女”木乃伊一同展出,同时展示的还有另外15位被选中参加安帕托儿童祭祀的孩童的故事。
这些孩子的年龄在3-13岁不等,其中许多木乃伊及骨骼遗物也将以3D模型的形式呈现。此外,展览还将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展出伴随儿童埋葬的祭品圣物。
这些自然形成的木乃伊为科学家带来了许多关于逝者最后时日的线索,十分发人深思。
索恰和同事们对展览所包含的幼童及四个6、7岁受害者的遗体进行了毒理学和法医学证据分析,他们发现,这些孩童在献祭前得到了数个月的良好照顾,在死亡前一周被持续喂食古柯叶、死藤水的藤和酒精——摄入剂量不会使他们中毒,但足以让他们保持平静,在献祭的日子快速逼近时远离焦虑。
“毒理学结果令我们非常惊讶,”索恰说,“它们表明这不是一场野蛮的献祭。印加人也希望孩子们能保持良好的心情。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去见神明是非常重要的。”
莱茵哈德说,较高的海拔,精神类药物,壮阔的景色,对来生迫近的感知——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震撼人心的仪式。“整个场面一定令人难以抗拒。”
在重建工作的最后阶段,尼尔森苦思数小时,试图在这位年轻的女孩逝世500年后,重新描绘她的容颜。成果既真实得令人不安,又充满个人特质。
“她是一位个体,”这位具有法医学知识的重建师说,“她想必已经了解自己的生命将在几周后于山顶终结。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她本身相信存在来生。”
对于莱茵哈德而言,最终看到他数十年前背下山的女孩的面容使“冰少女”的故事完满了起来。“这让她重获新生。”他说。在她壮烈的死亡以外,面部重建将更多重点放在了她的文化背景与日常生活上。
即便通过重建工作将她带回人间,但尼尔森从未忘记“冰少女”死去的方式。他说,他无比想要捕捉那一抹被冰冻的感觉,胜过所有其他部分——这是对她结满冰霜的、成为木乃伊的前路的瞻望,也是对一位清醒活着却即将跌入永恒的少女的致意。
“她知道,她应该面含微笑以示荣耀,”他说,“骄傲于被选中的命运。但她仍然非常、非常害怕。”
撰文:ERIN BLAKEMORE
译者:绿酒
编辑:框舅
版式设计:海螺

点点👇,谢谢关注。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国家地理严选好物群”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到顶部